外伤性脊柱骨折的X线CT诊断

外伤性脊柱骨折的X线CT诊断

一、外伤性脊柱骨折的X线CT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王佳宾[1](2021)在《多层螺旋CT与放射DR平片在脊柱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与放射DR平片等影像学手段应用在脊柱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外伤性脊柱骨折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MSCT)与放射DR平片诊断,分析多层螺旋CT与放射DR平片的影像学特征,具体比较其检出率,误诊、漏诊情况,诊断时间以及费用成本等。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检出率高于放射DR平片诊断检出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的误诊率为2.00%,漏诊率为4.00%,数据明显低于DR平片的误诊率18.00%、漏诊率(22.00%),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DR平片诊断时间与费用低于多层螺旋CT诊断,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时间较长,但是脊柱骨折影像检出率高,漏诊及误诊率低,能够作出准确的、快速的、合理的判断,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手术提供了重要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夏同敬[2](2021)在《DR与CT检查在脊柱骨折临床诊断中应用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R)与CT检查在脊柱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160例脊柱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脊柱骨折患者的影像性特征和两种检查方法对该病诊断的价值。结果:DR对脊柱椎管狭窄、骨片突入椎管、小关节骨折、脊柱曲度改变检出率分别为83.8%、40.0%、81.3%、75.0%,而CT扫描检查对脊柱椎管狭窄、骨片突入椎管、小关节骨折、脊柱曲度改变检出率分别95.6%、80.0%、96.9%、93.2%,两者存在较大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检查诊断脊柱骨折中,相对于DR而言,CT诊断脊柱椎管狭窄、骨片突入椎管、小关节及脊柱曲度改变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雷延发[3](2021)在《椎体内BCP植骨联合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胸腰段爆裂骨折两种手术方式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不同时间点的Cobb角、伤椎前体高率(AHIV)、伤椎中体高率(MHIV)、伤椎后体高率(PHIV)、VAS疼痛评分的变化。探讨椎体内双相磷酸钙(Bisphasic Calcium Phosphate,BCP)植骨联合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与减少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矫正后凸角度的损失及胸腰背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因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T11~L2)行手术治疗的7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诊断明确,病例资料完整,均由同一医疗组实施手术,术后随访13~20个月;术中、术后及随访期间未出现不良并发症。分为2组:研究组(n=35):经后路椎体内BCP植骨联合经伤椎置钉固定术治疗;对照组(n=36):单纯经后路伤椎置钉固定术治疗。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受伤时间、术后末次随访时间、骨折节段、骨折原因等一般资料;同时记录患者在手术中所用时间、手术期间的出血量以及患者的总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AHIV、MHIV、PHIV、Cobb角、VAS疼痛评分的变化;对比两组患者的AHIV、MHIV、PHIV、Cobb角在术后改善、末次丢失上的变化。所有数据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据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Chi-square test)。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的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受伤时间、随访时间、损伤原因及损伤节段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上的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上对比,均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椎体高度的比较3.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AHIV及术后改善和末次丢失的比较术前AHIV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56.82±3.84%、57.60±5.2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时AHIV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98.10±1.08%、97.62±0.9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时AHIV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95.56±1.01%、88.89±3.8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改善AHIV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41.28±3.68%、40.01±5.4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丢失AHIV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2.54±1.32%、8.73±3.7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MHIV及术后改善和末次丢失的比较术前MHIV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69.17±1.53%、68.74±1.5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时MHIV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96.10±1.46%、95.71±1.9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时MHIV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94.27±1.66%、86.48±1.6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改善MHIV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26.93±1.95%、26.97±2.3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丢失MHIV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1.83±0.80%、9.22±2.3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PHIV及术后改善和末次丢失的比较术前PHIV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91.26±1.76%、90.59±1.6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时PHIV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99.25±0.69%、98.89±1.2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时PHIV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98.30±0.71%、97.87±1.4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改善PHIV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7.99±1.77%、8.29±2.2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丢失PHIV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0.96±0.21%、1.00±0.5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Cobb角及术后改善和末次丢失的比较术前Cobb角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21.09±1.50°、20.78±2.0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时Cobb角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7.14±1.24°、7.08±1.5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时Cobb角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11.09±1.52°、15.00±1.5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改善Cobb角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13.94±1.92°、13.69±2.3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丢失Cobb角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3.94±1.39°、7.92±1.7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AS疼痛评分的比较术前VAS评分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7.97±1.10、7.72±1.3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时VAS评分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5.11±0.80、4.72±0.9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时VAS评分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1.20±0.41、2.25±0.6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经后路椎体内BCP植骨的手术方式可以更好的减少末次随访时伤椎前、中体的丢失、减少后凸角的矫正丢失及减少胸腰背部疼痛。2.经后路椎体内BCP植骨联合经伤椎置钉固定与单纯经后路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术后椎体高度的恢复和后凸角的矫正上效果一致。3.经后路椎体内BCP植骨与不植骨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上并无差别。

卢建珍[4](2021)在《影像学检查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探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在临床诊断中X线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得已广泛应用,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多种高效、准确的技术方法。其检查资料具有信息化程度高、易实现资料的永久存储、鉴定结果客观真实以及部分影像征象可重复再现等的特性,成为临床医学和法医学鉴定不可或缺的客观依据。但在法医临床鉴定实践中,由于法医工作者对于X线检查、CT、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系统性知识储备不足,人体结构系统的正常影像和异常影像表现掌握程度较低,对于法医临床鉴定中人体结构常见损伤后的临床影像学演变过程和损伤特征的准确区分和鉴别存在困难,难以正确选择与损伤部位以及损伤特征相匹配的恰当的检查方法和检查体位等多方面原因,而在法医活体损伤鉴定意见中,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对鉴定意见的客观准确性起决定作用,上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鉴定意见的准确性作出。基于此,笔者主要在法医临床鉴定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颅脑、胸部和脊柱三大人体的医学影像学解剖结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法医临床司法鉴定行业内的具体发展情况,分析X线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技术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具体的临床应用情况,医学影像学诊断与法医影像认定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影像学检查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现状等。通过收集相关学者对于不同影像学在颅脑、胸部、脊柱三大人体系统的法医临床鉴定常见损伤中的应用分析数据,结合三大人体系统常见的法医临床鉴定损伤典型案例,探讨X射线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技术方法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具体应用。在颅脑损伤法医临床鉴定中,X线检查可以清晰查看颅骨概貌,可以明确观察骨折线的形态位置,但不利于观察颅脑损伤内部的具体损伤细节特征,只能作为颅脑损伤后的辅助检查手段;CT可以突出显示脑挫伤及其周围病变,且对于隐匿性骨折和颅脑出血等三维CT检测价值更高;MRI可以准确检测颅内出血病变发展情况。在胸部损伤法医临床鉴定中,X线侧位片可以清楚地观察胸部损伤的具体位置以及正位胸片难以观察到的疾病,能够清晰显示肺、胸骨以及肋骨等的特征效果,在气胸检查方法中常作为必选的方法,但因胸部结构复杂,器官较多,极易出现伪影以及误判现象;三维CT扫描有助于从多个体位观察肋骨的骨折情况,且对于微小损伤的探测检出率要优于X线检查;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胸部隐匿性损伤和积液情况。在脊柱损伤法医临床鉴定,首先应用X线平片进行损伤检查,可以清楚地观察椎体的形态改变、移位情况以及弯曲程度等影像特征,CT检查和MRI检查可以明确辨别椎体的骨折时期,有助于发现隐匿性椎体骨折以及损伤周围的软组织挫伤或者骨挫伤等情况。通过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技术在颅脑、胸部以及脊柱三大系统中的具体应用,不同系统的法医临床鉴定要点,以及法医临床中常见的损伤案例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在法医临床鉴定常见损伤的应用中,X线检查因价格实惠,辐射量较低,功效性相对较高,是损伤后首先选择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极易出现伪影、漏诊现象。对于难以明确的损伤特征需要联合CT检查进行确证;CT检查的准确率、灵敏度、分辨率等较X线检查更加优越,且遗漏诊断和错误诊断的出现率较低,是损伤后应用比较普遍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尤其是三维CT重建技术可以通过对人体损伤部位的不同方位进行扫描后有助于直观立体的诊断如肋骨骨折、隐匿性骨折等骨折类型,但辐射剂量较高,不适合短时间内连续性的复查,且对于微小病灶的识别远不及MRI检查;MRI检查价格较高,但不存在辐射,检查时不会对身体形成伤害,在各类损伤中需要视情况而选择,对于常见临床损伤周围的软组织挫伤等隐匿性损伤的细节性特征的诊断价值较高,在一些微小病变以及受伤机制比较复杂的损伤类型中,应用较为广泛。虽然三种影像学检查各有优势,但在实际临床诊断和法医临床鉴定中,X线、CT、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疾病诊断时仍需要联合应用检查且对比效果更佳,相互映证,更有助于损伤的准确诊断、伤者的积极治疗以及法医临床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医学临床上,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病灶的检查和诊断治疗,而在法医临床鉴定中,影像学检查不仅需要检查疾病的具体位置、损伤程度等,还需明确疾病的具体发展演变的过程,对于准确做出鉴定意见至关重要。所以在法医临床鉴定中,必须要明确不同类型的损伤在应用影像学检查技术时不同类型影像学检查技术具体的检查体位和检查方法的选择,不同的影像学检查体位可以清楚明晰地观察疾病的具体所在位置以及从不同检查角度观察损伤的不同程度变化。综合以上论述,总结概括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法医临床鉴定中不同损伤部位的不同损伤类型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分析并根据三大人体系统自身的解剖结构特异性以及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鉴定要点,针对不同损伤应用不同类型的影像学检查时具体检查体位的选择等提出相关的方法建议。为法医工作者在法医临床鉴定中对于不同部位的不同损伤的影像学检查资料的审查和运用以及根据不同损伤类型如何准确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检查体位提供理论参考,为司法鉴定机构和法医临床鉴定人员自身的学习提供便利选择,以期能够积极的为司法鉴定的完善管理和促进司法体制的公正客观提供现实意义。

周姗姗[5](2021)在《CT、磁共振成像与X线诊断脊椎骨折的诊断价值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比较CT、磁共振成像与X线检查脊椎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8月我院接收的55例脊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T、磁共振成像及X线检查,根据病理检查诊断结果,比较3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差异。结果 CT、磁共振误诊及漏诊率低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与磁共振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与磁共振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磁共振成像对脊椎骨折诊断准确率优于X线检查,为达到理想的临床诊断效果,可视患者病情合理选择临床检查手段。

王迪[6](2019)在《MRI在椎体压缩骨折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MRI在单个椎体压缩程度的评估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在磁共振检查中,不同方法评估单个椎体骨折压缩程度的区别。为司法鉴定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提供更准确的评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3例胸腰椎新鲜压缩骨折的MRI图像资料,将每个样本中压缩椎体及其上下相邻的两个正常椎体作为观察组。(1)测量中位椎体前缘高度(Han)、后缘高度(Hpn)、上位椎体前缘高度(Han-1)、下位椎体前缘高度(Han+1),通过上下椎体前缘高度计算其均值(H’an=Han-1+Han+1/2))。根据四种不同评估方法分别计算椎体的压缩程度(C1=Hpn-Han/Hpn;C2=Han-1-Han/Han-1;C3=Han+1-Han/Han+1;C4=H’an-Han/H’an),压缩程度在1/3以上(包含1/3)即为阳性。比较4种方法所得阳性例数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2)将样本中压缩椎体上方相邻的三个正常椎体作为对照组,测量Han、Hpn、Han-1、Han+1,计算H’an。将Han与其余四组数据进行两两比较,并对无统计学差异的组行一致性检验(置信区间取95%)。结果(1)观察组:上述四种评估方法中,方法3所得阳性例数最高,方法1阳性例数最低。经两两比较,方法1与方法4结果间无统计学差异,其余两两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2)对照组:经配对t检验,其中,Han与H’an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余三组数据与Han均有统计学差异。经过一致性检验显示两者一致性较好。结论在单个椎体压缩骨折的情况下,不能直接测量原始高度。若用H’an来代替病椎前缘高度来计算压缩程度的方法最为准确,对司法鉴定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第二部分CNR、SNR值在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时间推断中的应用目的通过对比椎体压缩骨折外伤时间与MRI中信号强度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探讨MRI对比信噪比(CNR)及信噪比(SNR)在推断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时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3例胸腰段单个椎体压缩骨折的MRI图像资料作为样本,每个样本包含FSE T1WI、FS FSE T2WI两个序列。按照受伤时间将113例样本分为4个时间组(1组:t≤7天;2组:7天<t≤14天;3组:14天<t≤30天;4组:t≥3个月)。在各时间组内又将病椎视为观察组(U),病椎上方邻近正常椎体视为对照组(N),测量ROI内的信号强度。(1)计算FSE T1WI序列4个时间组中U组和N组的CNR、SNR值,FSFSET2WI序列4个时间组中U组和N组的CNR、SNR值;比较两序列各时间组中U组与N组CNR、SNR值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2)比较各时间组中,两序列U组间的CNR、SNR值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并分别分析两序列中CNR、SNR值的变化与受伤时间的相关性。结果(1)FSET1WI序列中全部4个时间组和FS FSET2WI序列中前3个时间组的U组与N组椎体的CNR、SNR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时间组中,FSE T1WI和FS FSE T2WI序列U组的CNR、SNR值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FS FSE T2WI序列中的CNR、SNR值在各时间组均高于FSE T1WI序列。FSFSET2WI序列中U组的CNR、SNR值与骨折时间呈负相关(r=-0.165,P=0.014;r=-0.149,P=0.032)。在第4个时间组,FS FSE T2WI序列内U组与N组间的CNR、SNR值无统计学差异(P=0.079;P=0.219)。结论通过MRI中的信号变化可以反映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愈合过程。并可用于骨折时间的大致推断,在伤残鉴定过程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郑军,张雷,高源统,王晓阳,施德恩,黄来冲[7](2017)在《脊柱外伤磁共振成像CT及数字化X线摄影术诊断临床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脊柱外伤患者磁共振成像CT及数字化X线摄影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诊治的脊柱外伤患者117例,均行磁共振成像CT及数字化X线摄影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特征与诊断价值。结果数字化X线摄影术检出椎体骨折数(1.12±0.27)处、骨碎片数(1.68±0.43)块少于磁共振成像CT(1.30±0.19)处、(2.70±0.59)块。数字化X线摄影术的脊柱损伤检出率(57.3%)、韧带损伤检出率(90.6%)高于磁共振成像CT(23.9%、11.1%)。与病理结果相比,数字化X线摄影术的诊断准确例数为98例,诊断准确率为83.8%。磁共振成像CT的诊断准确例数为115例,诊断准确率为98.3%。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CT及数字化X线摄影术均可用于脊柱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其中磁共振成像CT的诊断价值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史学锋,邢卫强[8](2017)在《CT、MRI及X线平片在椎体骨折中的诊断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分析CT、MRI及X线平片在椎体骨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脊柱骨折患者,其中胸、腰椎体骨质疏松伴椎体急性压缩性骨折30例,外伤性脊柱压缩性骨折30例,胸、腰椎体恶性压缩性骨折30例。均行CT、MRI及X线平片检查。结果:CT和MRI对骨质疏松伴椎体急性压缩性骨折、外伤性脊柱压缩性骨折和椎体恶性压缩性骨折诊断准确率均显着高于X线平片(P<0.05)。结论:CT和MRI对骨质疏松伴椎体急性压缩性骨折、外伤性脊柱压缩性骨折和椎体恶性压缩性骨折诊断准确率优于X线平片。

王冬梅[9](2016)在《分析X线在老年外伤性脊柱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X线在老年外伤性脊柱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收治的48例老年外伤性脊柱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X线进行检查,对比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老年外伤性脊柱骨折患者中,骨折线错位10例,附件骨折损伤6例,椎体旋转脱位12例,椎体压缩12例,骨折片突入椎管8例,X线确诊率为100%。结论应用X线诊断老年外伤性脊柱骨折能提高扫描检查的确诊率,诊断准确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靳冬生[10](2014)在《X线、CT与MR在老年外伤性脊柱骨折诊断中应用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分析X线、CT和MR在老年外伤性脊柱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该院确诊收治的140例老年外伤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X线、CT、MR进行检查,并依据Wolter分类、Denis分类以及外伤机制分类三种方法对患者的脊柱骨折情况进行诊断,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中通过X线检查显示有48例患者骨性椎管不完整,即椎体后缘曲度不连续,占34.3%;通过CT检查显示所有患者中有98例患者的椎管完整性遭受破坏或者椎管狭窄,占70%;通过MR检查显示所有患者中有121例患者韧带损伤、脊髓或骨髓发生挫伤,占86.4%。结论 X线诊断是最基础的方法;CT诊断主要以多平面三维重建进行检查,多应用于脊柱损伤程度、部位、椎体骨折线、椎管受压狭窄程度以及骨折碎片的移位等;而MR诊断能够清楚的显示韧带损伤、脊髓以及骨髓发生挫伤等情况。

二、外伤性脊柱骨折的X线CT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伤性脊柱骨折的X线CT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多层螺旋CT与放射DR平片在脊柱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多层螺旋CT与放射DR平片的诊断特点
    2.2 多层螺旋CT与放射DR平片的不同体征检出率
    2.3 多层螺旋CT与放射DR平片的误诊率、漏诊率
    2.4 多层螺旋CT与放射DR平片的诊断时间与诊断费用
3 讨 论

(2)DR与CT检查在脊柱骨折临床诊断中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影像学表现
    2.2 两种检查结果对比
3讨论

(3)椎体内BCP植骨联合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语简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病例分组
    2.2 研究方法
        2.2.1 术前准备
        2.2.2 手术方法
        2.2.3 术后处理
        2.2.4 术后疗效的评价
        2.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的比较
        3.1.1 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对比
        3.1.2 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受伤时间和随访的时间对比
        3.1.3 两组骨折原因的对比
        3.1.4 两组骨折节段的对比
    3.2 研究资料的对比
        3.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的比较
        3.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椎体高度的比较
        3.2.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Cobb角的比较
        3.2.4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AS疼痛评分的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治疗目的及治疗方法
    4.2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作用
    4.3 经椎弓根植骨后疗效的讨论
第5章 结论
第6章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胸腰椎骨折的分型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影像学检查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法律基础
    二、影像学检查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三、法医临床鉴定的现状与常见问题
第一章 影像学检查与法医临床鉴定的相关性
    第一节 医学影像诊断与法医学影像认定的关联
        一、医学影像诊断概述
        二、法医学影像认定概述
        三、临床医学诊断与法医学影像认定的关联
    第二节 影像学检查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现状
第二章 影像学检查在颅脑损伤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
    第一节 颅脑的解剖基础
        一、颅脑的解剖结构
        二、正常颅脑影像解剖
    第二节 颅脑损伤的影像学检查
        一、头皮损伤
        二、颅骨骨折
        三、脑挫裂伤
        四、弥漫性轴索损伤
    第三节 颅脑损伤的法医临床鉴定
        一、颅脑损伤的概念及性质
        二、颅脑损伤的常见类型
        三、颅脑损伤的法医学鉴定要点
    第四节 问题与建议
        一、颅脑解剖结构的特异性
        二、选择合适影像学检查方法
        三、提升检查人员专业素养
第三章 影像学检查在胸部损伤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
    第一节 胸部的解剖基础
        一、胸部的解剖结构
        二、正常肋骨影像解剖
        三、非正常肋骨影像解剖
    第二节 胸部损伤的影像学检查
        一、肋骨骨折
        二、气胸与液气胸
        三、肺挫伤
        四、肺撕裂伤与肺气肿
    第三节 胸部损伤的法医临床鉴定
        一、胸部损伤的概念及性质
        二、胸部损伤的常见类型
        三、胸部损伤的法医学鉴定要点
    第四节 问题与建议
        一、胸部解剖结构的特异性
        二、选择合适影像学检查方法
        三、提升检查人员专业素养
第四章 影像学检查在脊柱损伤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
    第一节 脊柱的解剖基础
        一、脊柱的解剖结构
        二、正常脊柱影像解剖
    第二节 脊柱损伤的影像学检查
        一、脊椎损伤
        二、寰枢关节损伤
        三、外伤性椎间盘损伤
    第三节 脊柱损伤的法医临床鉴定
        一、脊柱损伤的概念及性质
        二、脊柱损伤的常见类型
        三、脊柱损伤的法医学鉴定要点
    第四节 问题与建议
        一、脊柱解剖结构的特异性
        二、选择合适影像学检查方法
        三、提升检查人员专业素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CT、磁共振成像与X线诊断脊椎骨折的诊断价值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CT检查方法
        1.2.2 磁共振成像检查方法
        1.2.3 X线检查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种检查诊断情况
    2.2 三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比较
3 讨论

(6)MRI在椎体压缩骨折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MRI对于单个椎体压缩程度的评估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检查方法
        2.1 MRI扫描方法
        2.2 分组方法
        3 MRI数据测量与计算
        3.1 测量方法
        3.2 数据计算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4.1 观察组
        4.2 对照组
    结果
        1 观察组
        2 对照组
    讨论
        1 国内外目前对于椎体压缩程度鉴定的不同方法
        2 不同方法评价椎体压缩程度不同的原因
        3 本研究的局限性
    小结
第二部分 SNR、CNR值在外伤性压缩骨折时间推断中的应用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检查方法
        2.1 MRI扫描方法
        2.2 分组方法
        3 MRI数据测量与计算
        3.1 测量方法
        3.2 CNR、SNR的计算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FSE T_1WI、FSE FST_2WI序列中CNR、SNR值的比较
        1.1 各时间组FSE T_1WI、FS FSE T_2WI序列中SNR_U与SNR_N,CNR_U与CNR_N值的两两比较
        1.2 各时间组中FSE T_1WI序列 CNR_U、SNR_U与 FS FSE T_2WI序列CNR_U、SNR_U的两两比较
        1.3 FSE T_1WI、FS FSE T_2WI序列中CNR_U及SNR_U值的变化与受伤时间的相关性检验
        2 MRI图像中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定性分析
    讨论
        1 MRI图像中的CNR与 SNR值
        2 CNR与 SNR值变化与受伤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3 MRI检查的局限性
        4 本研究的局限性
    小结
引言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7)脊柱外伤磁共振成像CT及数字化X线摄影术诊断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特征分析
    2.2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分析
    2.3 影像学资料比较
3 讨论

(8)CT、MRI及X线平片在椎体骨折中的诊断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影像学检查
        1.2.1 X线检查X线诊断方法:
        1.2.2 CT检查CT检查方法:
        1.2.3 MRI检查MRI检查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9)分析X线在老年外伤性脊柱骨折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临床表现
2 结果
    2.1 X线对老年外伤性脊柱骨折的确诊率
3 讨论

(10)X线、CT与MR在老年外伤性脊柱骨折诊断中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临床观察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外伤性脊柱骨折的X线CT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层螺旋CT与放射DR平片在脊柱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探讨[J]. 王佳宾. 医药论坛杂志, 2021(17)
  • [2]DR与CT检查在脊柱骨折临床诊断中应用分析[J]. 夏同敬.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15)
  • [3]椎体内BCP植骨联合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疗效观察[D]. 雷延发. 大理大学, 2021(09)
  • [4]影像学检查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探究[D]. 卢建珍. 甘肃政法大学, 2021
  • [5]CT、磁共振成像与X线诊断脊椎骨折的诊断价值比较[J]. 周姗姗. 医学信息, 2021(08)
  • [6]MRI在椎体压缩骨折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D]. 王迪. 青岛大学, 2019(03)
  • [7]脊柱外伤磁共振成像CT及数字化X线摄影术诊断临床对比研究[J]. 郑军,张雷,高源统,王晓阳,施德恩,黄来冲. 中国现代医生, 2017(29)
  • [8]CT、MRI及X线平片在椎体骨折中的诊断效果研究[J]. 史学锋,邢卫强. 中外医学研究, 2017(12)
  • [9]分析X线在老年外伤性脊柱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 王冬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09)
  • [10]X线、CT与MR在老年外伤性脊柱骨折诊断中应用分析[J]. 靳冬生. 中外医疗, 2014(32)

标签:;  ;  ;  ;  ;  

外伤性脊柱骨折的X线CT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