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今天,媒介“帝国”的铁蹄几乎无所不及,已经广泛影响并深刻改变了现象学意义上的现代生活经验,审美意识和审美现象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关于这一问题,学界既有研究已经作出了可贵的探索,但在逻辑、观点和态度等方面也存在着可资商榷和深入的空间,这为本研究的继续探索提供了可能。全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构成。绪论详论了媒介进入生活及其相关话题进入理论的具体情况,提出当前文艺学、美学因为媒介的到来正在发生一场极具史学色彩的研究转向,即媒介研究转向。在此基础上,阐明本研究的立足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问题。正文部分首先针对“媒介”与“审美”两个基本话题作出阐释,之后详谈二者相遇和交锋的具体情况及后果。其中,前二章谈“媒介”问题。理解媒介需要从技术与文化两个层面展开。从媒介的技术角度观察,媒介是审美文化制作、传输和呈现的工具(从而质疑了“传播媒介”命名的狭隘性);从媒介的文化角度看,媒介作为影视、新闻、广告等具体文化文本,具有消费主义的文化属性。是故,电子媒介的文化逻辑分为技术文化逻辑与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两部分。前者构成了第一章的内容,后者是第二章的主要研究对象。第一章关于媒介技术文化逻辑的论证,主要从其生产活动三环节(即制作、传输、呈现)见出。第二章电子媒介的消费主义文化逻辑,强调媒介文化的消费主义文化属性是媒介文化自身努力经营的结果。因为,媒介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过渡的重要中介,此即媒介文化作为消费文化的“因”;同时,媒介文化还是消费文化的“果”。二者构成了一种本质性的同构关系。这为后文论证提供了一个逻辑中介,即消费文化常常作为媒介与审美建立关系的一个过渡机制和必经环节。第三章研究本文另一个基本话题:“审美”问题。“审美”是本文逻辑的受力支点,对它的界定将决定本文的论证方向,深层涉及本文的学理价值与研究深度。深入历史,可以将审美的核心构成还原为“感受性”。与一般感性不同,审美的感受性包含了多重内涵指向:“真”性指向、“善”性指向和“神”性指向;其外在的话语表征具有修辞性与建构性两个特征。第四章是前述三章内容在逻辑上的自然发展和本研究的归结点与落脚点。本章以媒介的文化逻辑为施力点,以“审美”的内涵为受力点,详谈二者相遇并发生关系的具体脉络与状况,总结出两个悖论:“审美”感受性回归而内涵式精神指向走失,表征的修辞性有余而探索性不足。这导致了经典“审美”概念的空心化、历史化。这一结果的获得主要立足于传统和经典现代主义的“审美”立场,更多看到了“审美”的损伤。在本章最后,将对媒介语境下“审美”生长的新生点问题作出阐释,以补充和完善相关论述,做到逻辑建构与经验表述两个层面的周延与忠实。结语部分,对媒介文化研究的态度与史观进行宏观把握,提出具体研究要同时兼顾问题的断裂性和承继性,以一种批判性与开放性并存的悖论式态度为观视基础,尽可能避免精英主义与民粹主义的阐释偏狭。当然,这一态度的获得并非逻辑推演的结果,而是历史学智慧的馈赠。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媒介文化症候式下的网络大电影[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2].《后浪》凸显出的媒介文化与商业化之路[J].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0(09)
- [3].合谋与共生——现代媒介环境下的媒介文化与消费主义[J]. 传播力研究 2018(36)
- [4].浅析全媒体背景下的媒介文化与管理[J]. 新闻前哨 2019(05)
- [5].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介文化发展的国家意志和逻辑[J]. 传媒观察 2019(05)
- [6].媒介文化与大众文化互动关系的变化——基于媒介环境学的视角[J]. 青年记者 2019(24)
- [7].媒介文化环境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8(02)
- [8].媒介文化理论研究:概念、现状与问题[J]. 戏剧之家 2018(11)
- [9].全球化语境下媒介文化生产的价值期许[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 [10].“边界写作”——文化的守望与开拓[J]. 新疆艺术(汉文) 2017(01)
- [11].从异域到本土:西方媒介文化理论的引入与改造[J]. 山东社会科学 2018(10)
- [12].“泛社交”时代媒介文化形态的重塑[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6(06)
- [13].媒介文化理论的研究与发展[J]. 青年记者 2017(02)
- [14].媒介文化符号意义的身体审美建构[J]. 新闻研究导刊 2017(08)
- [15].“微时代”与“裸贷”: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的媒介文化症候审思[J]. 探索与争鸣 2017(02)
- [16].媒介文化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之间的矛盾审视[J]. 现代交际 2017(03)
- [17].市场化条件下媒介文化的困境和出路——评《新世纪媒介文化的变迁》[J]. 传媒 2017(17)
- [18].“狂欢化”的手机媒介文化的传播特性研究[J]. 今传媒 2015(12)
- [19].当代中国媒介文化生产的逻辑调整与更新[J]. 新闻知识 2016(01)
- [20].新媒介文化与青年大学生自组织认同研究[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6(01)
- [21].浅析媒介文化在当今社会传播中的重要性——评《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J]. 江西社会科学 2016(07)
- [22].从影片《超级战警》浅谈媒介文化[J]. 商 2016(29)
- [23].手机媒介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21)
- [24].新媒介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研究[J]. 赤子(上中旬) 2014(16)
- [25].媒介文化研究与批评范本之一种[J]. 中国图书评论 2015(02)
- [26].从娱乐到游戏:基于网络的媒介文化变迁[J]. 青年记者 2015(09)
- [27].春晚作为媒介文化的运行机制及其哲学批判[J]. 文学评论 2015(01)
- [28].媒介文化[J]. 外国文学 2015(02)
- [29].新媒介文化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探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5(04)
- [30].媒介文化理论的意义符号阐释[J]. 社会科学战线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