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溶瘤腺病毒rAd-E1A-CDglyTK的构建和体内、外抑杀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重组溶瘤腺病毒rAd-E1A-CDglyTK的构建和体内、外抑杀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由于腺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方面的诸多优势,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人类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本研究鉴于以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治疗恶性肿瘤存在着靶向性差、目的基因表达持续时间短等缺点,将前期构建的含有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EC-CD)基因和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rAd-CDglyTK进行了基因改造,即将具有抑癌作用的人类腺病毒5型E1A基因和脑/心肌炎病毒的内部核糖体转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IRES)片段连接后,插入到rAd-CDglyTK中,使其成为一种能够在肿瘤细胞中特异性复制进而裂解肿瘤细胞的新型重组溶瘤腺病毒rAd-E1A-CDglyTK,并探讨这种含有多个治疗基因(包括E1A基因、CD基因和TK基因)以及GFP报告基因的新型重组腺病毒与酶前体药物5-氟胞嘧啶(5-flurocytosine,5-FC)和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联合在体内外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并与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rAd-CDglyTK的治疗作用进行比较。本研究首先将成功构建的重组溶瘤腺病毒质粒prAd-E1A-CDglyTK用PacⅠ酶切线性化,经脂质体介导转染293细胞,在293细胞中成功包装的rAd-E1A-CDglyTK能够表达报告基因GFP,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逐日增多的绿色荧光。经多次病毒的传代扩增,待其扩增至较高滴度时采用氯化铯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进行纯化。纯化的重组溶瘤腺病毒经PCR法对其所含的E1A和CDglyTK基因片段进行鉴定,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纯化病毒的颗粒浓度为9.47×1011VP/ml,用组织培养半数感染剂量(50%tissue culture infectious dose,TCID50)法测得其感染性滴度为3.16×1010IU/ml,进而计算出该病毒的比活性为3.34%,达到了SFDA规定的重组腺病毒临床级制品的比活性要求。为了探讨重组溶瘤腺病毒rAd-E1A-CDglyTK的体外抑杀瘤作用,选择两种肿瘤细胞系: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和人肺癌细胞系A549。首先,观察rAd-E1A-CDglyTK在肿瘤细胞中的特异性复制能力及其对肿瘤细胞的感染效率,并确定能使细胞感染率达90%以上的最小病毒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infection,MOI)。以一定MOI(单位:IU/cell)的rAd-E1A-CDglyTK感染肿瘤细胞后,用MTT法观察细胞对酶前体药物5-FC和GCV的敏感性,并计算出各药的半数抑制浓度,进而,观察并比较一定MOI的重组溶瘤腺病毒rAd-E1A-CDglyTK或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rAd-CDglyTK与半数抑制浓度的5-FC和/或GCV联合应用对SKOV3细胞和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实验结果显示,rAd-E1A-CDglyTK能够在SKOV3细胞和A549细胞中特异性复制。以不同MOI的rAd-E1A-CDglyTK感染SKOV3细胞或A549细胞,发现能使细胞感染率达90%以上的最小MOI为50。因此,以50MOI的rAd-E1A-CDglyTK感染肿瘤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5-FC或GCV,发现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经IC50计算器计算得,5-FC和GCV对感染rAd-E1A-CDglyTK的SKOV3细胞的IC50浓度分别为4.56 mmol/L和0.11mmol/L;5-FC和GCV对感染rAd-E1A-CDglyTK的A549细胞的IC50浓度分别为1.38 mmol/L和0.13 mmol/L。两种重组腺病毒/前药系统的抑瘤作用比较发现,rAd-E1A-CDglyTK组细胞生长抑制率为(16.57±1.59)%,与rAd-CDglyTK组(10.44±1.80)%比较,P<0.01,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rAd-E1A-CDglyTK与近似半数抑制浓度的单药,即5mmol/L 5-FC或0.1mmol/L GCV联合,其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达(51.59±2.31)%和(49.61±2.90)%,而与5 mmol/L 5-FC和0.1mmol/L GCV双药联合应用,其抑制效应达(71.68±2.63)%,与rAd-CDglyTK/5-FC+GCV组的(63.64±2.91)%比较,P<0.01,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从而,证实了含有E1A基因的rAd-E1A-CDglyTK在体外具有一定的抑杀瘤作用;rAd-E1A-CDglyTK/5-FC+GCV系统较rAd-CDglyTK/5-FC+GCV系统具有更好的体外抑杀瘤效果。为了探讨重组溶瘤腺病毒rAd-E1A-CDglyTK的体内抑杀瘤作用,本研究将小鼠Lewis肺癌细胞株接种到C57BL近交纯系小鼠右侧腓肠肌内,按照实验方案分别给予rAd-E1A-CDglyTK、rAd-CDglyTK和/或酶前体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各组荷瘤小鼠的瘤体大小变化,比较各组抑瘤率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发现,rAd-E1A-CDglyTK/5-FC+GCV组的抑瘤率最高,除rAd-E1A-CDglyTK/5-FC组、rAd-E1A-CDglyTK/GCV组和rAd-CDglyTK/5-FC+GCV组两两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各组间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小鼠肿瘤组织病理学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rAd-E1A-CDglyTK/5-FC+GCV组除瘤结节包膜边缘见少许瘤细胞外,其余均为坏死区域;rAd-E1A-CDglyTK/5-FC组、rAd-E1A-CDglyTK/GCV组和rAd-CDglyTK/5-FC+GCV组坏死面积相当,均少于rAd-E1A-CDglyTK/5-FC+GCV组;rAd-E1A-CDglyTK组和rAd-CDglyTK组坏死面积更少,其中rAd-E1A-CDglyTK组仍可见成片坏死区域,而rAd-CDglyTK组仅见灶片状坏死,与空白肿瘤对照组差别不大。从而,证实了含有E1A基因的rAd-E1A-CDglyTK在体内发挥了一定的抑杀瘤作用;rAd-E1A-CDglyTK/5-FC+GCV系统较rAd-CDglyTK/5-FC+GCV系统具有更好的体内抑杀瘤效果。本研究在国内外首次成功构建了含有治疗基因,包括人类腺病毒5型E1A基因、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EC-CD)基因、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以及报告基因GFP的重组溶瘤腺病毒rAd-E1A-CDglyTK,并通过对重组溶瘤腺病毒rAd-E1A-CDglyTK体内外抑杀瘤作用的实验研究,证实了含有E1A基因的重组溶瘤腺病毒rAd-E1A-CDglyTK在体内外均能发挥一定的抑杀瘤作用;其与酶前体药物5-FC和GCV联合的抑杀瘤作用大大提高,治疗效果优于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rAd-CDglyTK,此结果为探索更为优化的恶性肿瘤基因治疗腺病毒载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靠的实验依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一、重组溶瘤腺病毒rAd-E1A-CDglyTK的构建及鉴定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二、重组溶瘤腺病毒rAd-E1A-CDglyTK的体外抑杀瘤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三、重组溶瘤腺病毒rAd-E1A-CDglyTK的体内抑瘤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肿瘤靶向性腺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重组溶瘤腺病毒rAd-E1A-CDglyTK的构建和体内、外抑杀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 当代医学 2015(09)
    • [2].靶向肿瘤的溶瘤腺病毒制备策略的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8(02)
    • [3].前列腺特异性启动子在溶瘤腺病毒中的应用[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7(07)
    • [4].表达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的溶瘤腺病毒靶向癌症治疗:在体外评估[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22)
    • [5].表达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基因的条件增殖型溶瘤腺病毒的构建[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09(08)
    • [6].新型结肠癌个性化治疗重组溶瘤腺病毒Ad-CEA-ZD55-ST13的构建[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09(04)
    • [7].荷载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基因的双调控溶瘤腺病毒载体的构建、鉴定及其抗膀胱肿瘤作用(英文)[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22)
    • [8].肿瘤治疗新发现,病毒也能治疗癌症[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7(08)
    • [9].转录靶向性溶瘤腺病毒治疗肺癌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1(13)
    • [10].特异性启动子调控溶瘤腺病毒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08(09)
    • [11].双调控双功效溶瘤腺病毒的构建及意义[J]. 山东医药 2013(06)
    • [12].双特异性溶瘤腺病毒和多柔比星对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对比分析[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8(11)
    • [13].双特异性溶瘤腺病毒通过调节活性氧引起人肺癌细胞凋亡[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1)
    • [14].一种新的溶瘤腺病毒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英文)[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2019(12)
    • [15].基于溶瘤腺病毒抗肿瘤免疫治疗的前景与展望[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8(06)
    • [16].携带人MDA-7/IL-24基因溶瘤腺病毒和干扰素联合治疗裸鼠肝癌实验研究[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9(17)
    • [17].改构溶瘤腺病毒DNA序列分析研究[J]. 药物分析杂志 2020(01)
    • [18].溶瘤腺病毒CD55-TRAIL-IETD-MnSOD联合阿霉素抑制肝癌细胞HepG2生长[J]. 生物技术通讯 2017(06)
    • [19].盐酸阿霉素增强溶瘤腺病毒ZD55-TRAIL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研究[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4(02)
    • [20].溶瘤腺病毒AdCN103联合紫杉醇抗癌研究[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09(04)
    • [21].间质干细胞荷载溶瘤腺病毒治疗肿瘤进展[J]. 中国肿瘤临床 2014(04)
    • [22].增殖型溶瘤腺病毒SG511-pHSP70-IL24体外杀伤肝癌细胞的研究[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11(02)
    • [23].Survivin启动子介导的溶瘤腺病毒载体抗肿瘤研究[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09(04)
    • [24].双基因溶瘤腺病毒联合5-FU抑制肺癌细胞增殖的研究[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14(07)
    • [25].靶向Wnt/β-catenin通路的溶瘤腺病毒携带抑癌基因TSLC1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研究[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7(11)
    • [26].溶瘤腺病毒治疗膀胱癌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 2008(07)
    • [27].携带凋亡素基因的溶瘤腺病毒ATV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7(12)
    • [28].携带人mda-7/IL-24基因溶瘤腺病毒SG600-IL24构建及其选择性杀伤肝癌细胞的机制研究[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9(01)
    • [29].重组复制型溶瘤腺病毒p53的质量控制方法[J]. 药学学报 2011(12)
    • [30].溶瘤腺病毒构建中可发展成为前列腺癌特异性启动子的生物分子[J]. 肿瘤 2017(05)

    标签:;  ;  ;  ;  ;  ;  

    重组溶瘤腺病毒rAd-E1A-CDglyTK的构建和体内、外抑杀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