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澳门城市环境与文脉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建筑历史与理论
作者: 童乔慧
导师: 刘先觉
关键词: 澳门,城市,环境,文脉
文献来源: 东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澳门四百多年的历史中,出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交融,在这里既保存了葡萄牙文化的若干优秀成果,也有着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它是一座属于世界交通史、贸易史和文化史的历史名城。本论文是导师刘先觉教授与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合作科研项目《澳门建筑历史文化遗产研究》的一项子课题。开展具有独特风格的澳门城市环境与文脉研究,对于保证澳门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澳门城市中的社会和经济活力,维持澳门城市独特的身份标志,清晰理解和把握澳门城市文脉的特殊性和价值所在,都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全文由四个章节和绪论、结语部分组成。绪论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以及论文的组织方法。第一章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澳门地理环境的变迁、人口规模的变动、区域结构的演化、城市形态的演化等。第二章从空间的维度对澳门城市节点、街道、边界进行分析,并对澳门城市环境中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要素进行了详尽的阐述。第三章从城市建筑学的角度对澳门的城市建筑进行宏观与微观的考察。第四章分析研究了澳门城市文脉的基本向度以及文脉特色的延续。结语总结了澳门城市环境与文脉的成就和价值,展望澳门城市环境未来之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论文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对象与内容
四、研究方法与论文组织
五、澳门城市环境与文脉研究现状述评
第一章 澳门城市环境的历史源流
一、澳门城市地理环境的发展
(一) 自然环境与历史沿革
(二) 填海造地
二、澳门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动
(一) 城市人口发展的历史
(二) 人口变化的特征
三、澳门城市形态演化的历程
(一) 城市形态衍化轨迹
(二) 城市阅读的“双城记”
(三) 城市规划及宗教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四、澳门城市环境的历史比较——与印度的葡萄牙殖民地的比较
(一) 科钦与果阿
(二) 澳门与果阿
第二章 澳门城市环境的空间营造
一、澳门城市节点
(一) 城市广场
(二) 城市公园
(三) 特质分析
二、澳门传统街道
(一) 空间脉络
(二) 空间序列
(三) 道路布局
(四) 空间尺度
(五) 街道景观
(六) 街市生活
三、澳门城市边界
(一) 城市边界的演进
(二) 城市港口的特征
四、澳门城市环境个案要素分析
(一) 市政厅广场——葡式城镇与中式城镇的“汇合点”
(二) 新马路——裁割澳门城市组织的“刀”
(三) 龙环葡韵——具有南欧风致的“土生葡人之家”
第三章 澳门城市文脉的建筑读本
一、澳门城市建筑的宏观分析
(一) 肌理
(二) 场所
(三) 历史性建筑
(四) 标志性建筑
(五) 天际线
二、澳门城市建筑的微观考察
(一) 界面
(二) 色彩
(三) 尺度
(四) 小品
(五) 符号
三、澳门城市建筑个案分析—从大三巴牌坊和妈阁庙看澳门宗教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一) 宗教文化与殖民权力
(二) 大三巴牌坊(Ruins of St.Paul”s)
(三) 妈阁庙(A-Ma Temple)
(四) “一神论”和“多神论”的对立
第四章 澳门城市环境与文脉的地域特色
一、澳门城市文脉的基本向度
(一) 冲突与协调
(二) 多元与共生
二、澳门城市文脉特色的延续
(一) 矛盾与糅合
(二) 制约与创新
(三) 会通与调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 澳门文化遗产保护法令第 83/92/M 号(摘录
附录 2 澳门人口
附录 3 中、葡人名对照索引
附录 4 地名、建筑名中、葡、英文对照索引
附录 5 论文图标索引
附录 6 论文插图来源索引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3-02
参考文献
- [1].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当代中国城市设计制度研究[D]. 吴远翔.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 [2].杭州湾城市群缘色空间时空演变及空间匹配性研究[D]. 干牧野.浙江大学2014
- [3].基于自然进程的城市水空间整治研究[D]. 刘伟.北京林业大学2011
- [4].屋顶绿化的相关技术研究[D]. 和晓艳.南京林业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一个双核三社区模式的城市发展史[D]. 严忠明.暨南大学2005
- [2].明清澳门城市建筑研究[D]. 邢荣发.暨南大学2005
- [3].基于地域的文化景观保护[D]. 蔡晴.东南大学2006
- [4].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研究[D]. 郝曙光.东南大学2006
- [5].景观空间演变的文化解释[D]. 姚准.东南大学2006
- [6].英国18世纪园林艺术[D]. 朱宏宇.东南大学2006
- [7].当代西方建筑形式设计策略研究[D]. 赵榕.东南大学2005
- [8].城市记忆与城市形态[D]. 朱蓉.东南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