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性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性

论文摘要

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峰是唐诗。唐诗由初唐发轫,至盛唐时已至巅峰。随后中、晚唐在盛唐余绪之后,各自寻求自己的风格,遂使唐诗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虽然如此,总体来说,中晚唐成就不及盛唐。但并不排除个别诗人能够开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境界,比如李商隐。李商隐是晚唐杰出诗人。他的诗歌代表了晚唐诗坛的最高成就,在整个诗歌发展历程上占据重要地位。最能代表李商隐诗歌主要艺术成就的是他的无题诗、爱情诗及部分咏怀诗。这些诗歌表现出的主要艺术风貌是朦胧性。这也是他对古代诗苑增添的一种独特的风格。他在这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足以让他成为继李杜之后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本文主要论述李商隐诗歌朦胧性的成因和文本表现特征,分别从三个方面阐述:朦胧性诗歌产生的历史土壤和个性因素;朦胧性诗歌的构成基因;朦胧性诗歌的深刻内涵和扑朔迷离的诗境。一、朦胧性诗歌产生的历史土壤和个性因素晚唐是一个衰飒颓废的时代。宦官擅权,朝官党争,藩镇割据,成为晚唐无药可治的三大顽疾。科举制度严重破坏,断绝了正直士子们的仕途。城市商业的畸形繁荣,儒、道、释三家及时调整人们修心养性的方式,却又为他们醉生梦死安排下绝好的去处。士子渴望建功立业的上进心受到重创,因此整个社会文人心态由外转向内。盛唐恢宏庞大的气魄消失殆尽,起而代之的是寻求精神世界的慰藉。这是李商隐诗歌朦胧性产生的时代土壤。从个体方面而言,李商隐家世凋落,一生屡遭坎坷,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加之爱情和仕途双面受挫,因此悲观、落寞的感情遂成为他创作诗歌的人生基调。二、朦胧性诗歌的构成基因李商隐诗歌朦胧性的构成基因主要是典故和意象。李商隐喜欢用典故,他的很多诗几乎一句一典,而且用得非常精当。典故是形成诗歌深婉典雅风格的基础之一。李商隐在用典上既注意典故的历史原意,又着重增加自己对典故的认识和情感。因此他对典故的改造程度要比别人深。在他的作品中,通过典故寻绎诗人的内在心灵也就增加了难度。意象方面,诗人喜欢选取那些富丽、清冷、纤细等最能表达自己心象的物象,以心象涵盖物象,以物象熔铸心象,两者交融,很难分辨是描摹物象还是抒发感情。意象的组合上诗人更加超前,有些手法类似于现代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诗人以情为中心来组合意象,所有意象围绕着诗人飘忽不定的情感旋转,形成一种涡状的情感磁场。三、朦胧性诗歌的深刻内涵和扑朔迷离的诗境诗人深受屈原美人香草比兴寄托传统的影响,虽然诗歌的表面被大量华丽的辞藻覆盖着,但是其潜流却是诗人一颗滚烫激情的心。因此,李商隐的诗歌没有晚唐诗人普遍的柔靡无力的感觉,而是给人一种深婉精丽的艺术美享受。又因为诗人有些事不愿直抒胸臆,故意略去本事,行文中闪烁其词,因此在诗歌的主题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上几方面错综杂糅,又形成了诗歌迷离朦胧的意境。本文拟从以上诸方面详加分析,力求得出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祈盼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前言 朦胧——中国古典诗歌蕴藉含蓄的极致
  • 第一章 李商隐诗歌的朦胧性成因
  • 第一节 李商隐诗歌朦胧性产生的时代土壤
  • 一 晚唐社会的痼疾
  • 1、宦官擅权
  • 2、牛李党争
  • 3、藩镇割据
  • 二 科举制度的规则破坏和城市商业的畸形繁荣
  • 三 士人心态由外向转为内向
  • 第二节 李商隐诗歌朦胧性形成的个性因素
  • 一 不幸的家世和少年苦读
  • 二 坎坷仕途
  • 三 凄美爱情
  • 四 悲剧性心态对李商隐诗歌的影响
  • 第二章 李商隐诗歌朦胧性的构成基因:典故与意象
  • 第一节 典故的运用和创新
  • 第二节 熔铸心象的符号——意象
  • 一 意象的个性化特点
  • 二 意象的象征性
  • 三 意象的独特组合
  • 1、以情为圆心的梦幻化意象组合
  • 2、略去叙事的跳跃性意象组合
  • 第三章 李商隐诗歌朦胧性的深刻内涵与扑朔迷离的意境
  • 第一节 比兴寄托
  • 第二节 多义的主题
  • 第三节 朦胧的诗境
  • 尾言:李商隐诗歌的朦胧性对后代的影响
  • 参考书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激愤与感伤:李商隐诗歌的两大情感线索[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7(01)
    • [2].论李商隐诗歌的用事与叙事[J]. 贵州文史丛刊 2017(01)
    • [3].李商隐诗歌意象分析[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02)
    • [4].论李商隐诗歌在中西方的现代价值[J]. 人文杂志 2016(08)
    • [5].李商隐诗歌类义词异文初探[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1)
    • [6].概念整合视角下的李商隐诗歌隐喻现象探究[J]. 现代语文 2018(02)
    • [7].李商隐诗歌美学风貌的修辞因素分析[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0(01)
    • [8].夕阳无限好——论李商隐诗歌的残缺美[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9(12)
    • [9].约翰·邓恩与李商隐诗歌女性形象比较[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31)
    • [10].“我需要最狂的风和最静的海”——李商隐诗歌印象[J]. 读写月报 2018(16)
    • [11].李贺和李商隐诗歌艺术差异探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6(28)
    • [12].李商隐诗歌意象创新认知研究[J]. 北方文学 2017(20)
    • [13].李商隐诗歌中“落花”意象探析[J]. 长江丛刊 2017(17)
    • [14].论李商隐诗歌中的时空意象[J].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17(01)
    • [15].论李商隐诗歌的美学特征[J]. 青年文学家 2014(12)
    • [16].浅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J]. 神州 2011(26)
    • [17].论李商隐无题诗及文学史意义[J]. 名作欣赏 2016(15)
    • [18].试论李商隐诗歌中的末世气象[J]. 安顺学院学报 2016(04)
    • [19].李商隐诗歌用典特点综论[J].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4(05)
    • [20].古诗作者的评价法导入设计——以李商隐为例[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16)
    • [21].寂寞世界里的缥缈与真实——关于李商隐诗歌中的象与情[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0(10)
    • [22].李商隐诗歌中的女性人物分析[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4(05)
    • [23].寄托深而措辞婉——李商隐诗歌创作艺术赏析[J]. 语文学刊 2012(22)
    • [24].诗境的朦胧、语法的陌生、声律的优美——李商隐爱情诗语言风格探析[J]. 青年文学家 2018(14)
    • [25].对李商隐诗歌多义性的探析[J]. 明日风尚 2016(17)
    • [26].李商隐诗歌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J]. 考试周刊 2010(13)
    • [27].浅析李商隐诗歌的现代主义色彩[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04)
    • [28].柔婉与风骨的统一——谈谈李商隐诗歌风格[J]. 宜春学院学报 2012(06)
    • [29].李商隐诗歌的“隐”与“伤”[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1(05)
    • [30].李商隐诗歌研究综述[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标签:;  ;  ;  ;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