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期论文-周喜峰

清朝初期论文-周喜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清朝初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清朝初期,科尔沁,嫩江流域,东海女真

清朝初期论文文献综述

周喜峰[1](2019)在《清朝初期对黑龙江地区的统一》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六世纪末,当明朝日益走向衰败之时,建州女真杰出的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以"十叁副铠甲"起兵于东北南部的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开始了统一女真的脚步。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史称后金。后金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改金为清,建立(本文来源于《奋斗》期刊2019年16期)

张佳[2](2018)在《清朝初期经济困局的形成与突破》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朝末期,由于土地兼并和行政体系腐败,社会陷入动乱,农民斗争兴起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响应,整个国家系统濒于崩溃。与此同时,建州的女真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1644顺治迁都北京,清统治全国。但由于明末土地兼并,农民大规模斗争,明朝宗室在南方的抵抗,清的八旗圈地活动,使得清初的经济一直陷在困局之中,一直到康熙年间比较彻底的废除圈地,改革经济,清朝才从困顿的局势中得以喘息并逐渐恢复。本文从影响经济的政治经济事件出发,力图呈现清初经济的状况和发展形势。(本文来源于《文存阅刊》期刊2018年20期)

赵碧琼[3](2018)在《关于中日女子教育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7世纪到十九世纪是中日两国的封建统治达到顶峰,德川家康模仿中国采取以文治国的政策,将儒学视为正统官学,尤其重视程朱理学。受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影响,当时的人们十分重视家庭的和睦与家风的纯正,因此十分重视家庭的和谐稳定。《易经.家人卦》中提出:“一妇正,一家正,一家正,天下定矣”。这表明要想天下安定,就必须使家庭和谐稳定,要想家庭和谐稳定,家中的女子必须端正,懂礼数。因此两国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女性教育在中国历朝历代都会有针对女性教育的专着,清朝时期达到顶峰,江户时期日本大量借鉴中国的女子教育书籍,结合本国的国情以及风俗习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因此,笔者想研究在这一时期两国女子教育呈现出的具体状况,以及中日两国女子教育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论文由六章组成。序章部分论述了笔者的研究动机、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以及先行研究。研究中国和日本女子教育的着作和论文很多,但是将两国的女子教育结合起来,进行对比研究的人却很少。因此,本文运用了史料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以中国的前清和日本的江户时代为时间轴,比较研究中日两国的女子教育。第二章论述了中日两国的女子教育思想。下面简单列举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一,中日两国都遵从“男尊女卑”的观念,女性必须遵守“叁从四德”,作为男性的附属品而存在。二,女性被要求成为贤妻良母,两国都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过日本的这种观念不像中国那么根深蒂固。不同点:一,两国的佛教中都提出了“男女平等”的教义。二,在日本,女性有独立的财产继承权。叁,日本的町家女性为了帮助丈夫,必须学习一定的商业知识。四,在中国有些思想家认为女性如果有智慧,可能会超越男性,但是日本的贝原益轩认为女性天生愚钝阴暗,赤裸裸地嘲笑女性。第叁章论述了中日两国对女子教育的形式。中日两国都实行等级制度,国民被划分为“士、农、工、商”,根据身份地位和家庭的经济实力,女性接受的教育也有所不同。下面列举一下这些异同之处。相同点:中日两国的上流社会以及富裕的家庭都十分重视对女性的家庭教育。不同点:一,江户时代,日本的寺子屋得到迅速发展,同时期的中国虽然也有不少招收女学生的私塾,但是和日本比起来还是相差甚远。二,中国主要通过颁布奖罚制度,编写大量的女训书对女性进行社会教育。日本则通过举办节日活动,让女性到公家或者武家效劳,设立“娘宿”,“针屋”等形式对女性进行社会教育。叁,日本有专门招收士族女子的藩校。四,在中国有很多女性出家,寺庙或道观相当于学校,对女性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第四章从道德教育、文学艺术教育以及家庭技能教育叁点研究了中日女性教育。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点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一,虽然中日两国最重视的是女德教育,但是上流社会以及富裕家庭的女性也学习文学艺术。二,任何阶层的女性都要学习家务。叁,两国都强调贞节教育,“一女不侍二夫”的观念深入人心。四,女性出嫁之前要孝顺父母,出嫁之后要孝顺公婆。不同点:一,中国尤为重视贞节教育,已经被宗教化了。日本主要强调“服从”,贞节观念没有中国严重。二,中国有“七出”,日本教育家贝原益轩将其改为“五出”。叁,中国对女性的容貌有很多病态的要求,最让人震惊的是缠足这一旧习。日本没有沿袭这一风俗。四,日本的女性普遍会学习地理、社会这些具有实用性的知识。中国女性大多学习诗歌、绘画、书法等。终章总结了中日两国女子教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研究了存在差异的原因。希望通过对中日女子教育的比较研究,找出我国当代女子教育可以吸收借鉴的内容,并且能够促进中日文化交流。此外,今后想将中日两国受教育女性的社会地位是否发生变化、发生了何种变化及其原因作为今后的研究课题。(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01)

张岂之[4](2018)在《17世纪清朝初期中国学术史上的两大家:东南的黄宗羲与关中的李颙》一文中研究指出各位朋友、来宾们:大家好!我争取在15分钟左右讲一个大题目的要点。这个题目是:《17世纪清朝初期中国学术史上的两大家:东南的黄宗羲与关中的李颙》。请大家指正。在我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学术史上,群星璀璨,其中东南的黄宗羲与关中的李颙,特色独具,在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一、黄宗羲的《明儒学案》黄宗羲(1617—1695年),其父黄尊素是明末(本文来源于《华夏文化》期刊2018年01期)

周燕[5](2017)在《危机与契机:清朝初期治藏政策演进动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危机与契机是一个事件的两个方面。在清朝初期治藏政策的演进过程中体现尤为明显。清王朝通过对西藏地方一系列危机的积极应对,不断将危机转化为调整和完善治藏政策的契机,逐步实现对西藏地方的有效治理。文章通过对清朝初期西藏地方系列危机的治理及治藏政策演进关系的简单梳理,从清朝大一统思想主导下的边疆治理观念、积极应对危机的态度和注重兼顾清朝中央与西藏地方势力的利益叁方面分析了清王朝能够将危机转化为契机的内在动因。(本文来源于《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于丽[6](2015)在《试论清朝末期与民国初期学校音乐教育的政策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朝末期与民国初期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阶段,梳理这一历史阶段学校音乐教育的政策演变历程,是研究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历史的重要理论起点。(本文来源于《学周刊》期刊2015年23期)

宋占红[7](2015)在《论清朝初期青海和硕特蒙古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海和硕特蒙古在清朝初期(崇、顺、康、雍年间)经历了由兴起、发展、衰落的历程,从其经济、部族关系、地方区域的变化全面体现了这一过程。这也是清朝中央集权在青海的强化表现。(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15年03期)

贾军喜[8](2014)在《清朝建立初期的经济恢复》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朝建立初期,遭到战争破坏的社会经济萧条,百姓生活困难,社会生产力出现严重倒退。面对千疮百孔的社会现实,清朝初期,当权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采取很多经济增长方式,试图尽快回复社会经济。文章主要对清朝建立初期的社会经济恢复进行简单的研究,分析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以及清朝前期统治者对恢复社会经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在清朝中期,社会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而这一切要归功于清朝初期统治者所采取的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和政策。(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14年21期)

赤城美惠子,张登凯[9](2013)在《清朝初期的“恤刑”(五年审录)》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自古以来,中国官僚制度高度发达,司法事务为统治行为中之一部分,由皇帝及其官僚执行。~①审理从最下端的州县开始,根据刑罚之轻重,由一定的上级机关下达终局决定。例如,清朝的死罪、流罪、徒刑与笞杖等案件,分别由皇帝、刑部、总督巡抚与州县作出最终决定。~②对于已逾下级机关可决(本文来源于《法律史译评》期刊2013年00期)

晏颖,张琳[10](2013)在《清朝初期的消遣性旅行活动考证——以顺治携董鄂妃巡游遵化汤泉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史籍中鲜有具体的数据可以考察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帝王巡游是其中一种很重要的方式。本文通过史实考证,认为董鄂氏曾于顺治十六年随着顺治皇帝和孝庄皇太后,到过遵化汤泉进行洗浴,为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东方企业文化》期刊2013年13期)

清朝初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朝末期,由于土地兼并和行政体系腐败,社会陷入动乱,农民斗争兴起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响应,整个国家系统濒于崩溃。与此同时,建州的女真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1644顺治迁都北京,清统治全国。但由于明末土地兼并,农民大规模斗争,明朝宗室在南方的抵抗,清的八旗圈地活动,使得清初的经济一直陷在困局之中,一直到康熙年间比较彻底的废除圈地,改革经济,清朝才从困顿的局势中得以喘息并逐渐恢复。本文从影响经济的政治经济事件出发,力图呈现清初经济的状况和发展形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清朝初期论文参考文献

[1].周喜峰.清朝初期对黑龙江地区的统一[J].奋斗.2019

[2].张佳.清朝初期经济困局的形成与突破[J].文存阅刊.2018

[3].赵碧琼.关于中日女子教育的对比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8

[4].张岂之.17世纪清朝初期中国学术史上的两大家:东南的黄宗羲与关中的李颙[J].华夏文化.2018

[5].周燕.危机与契机:清朝初期治藏政策演进动因探析[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6].于丽.试论清朝末期与民国初期学校音乐教育的政策演变[J].学周刊.2015

[7].宋占红.论清朝初期青海和硕特蒙古的变化[J].黑龙江史志.2015

[8].贾军喜.清朝建立初期的经济恢复[J].黑龙江史志.2014

[9].赤城美惠子,张登凯.清朝初期的“恤刑”(五年审录)[J].法律史译评.2013

[10].晏颖,张琳.清朝初期的消遣性旅行活动考证——以顺治携董鄂妃巡游遵化汤泉为例[J].东方企业文化.2013

标签:;  ;  ;  ;  

清朝初期论文-周喜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