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选择与应用

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选择与应用

高青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山东省淄博市256300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选择与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方法和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所有200例患者中,有146例患者使用了抗生素进行治疗,占到了总人数的73%,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达到了27种,而抗生素种类排名前五的为喹诺酮类、内酰胺类、大环内脂类、氯基甙类、多肽类。结论呼吸内科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特点来合理选择和应用抗生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避免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选择;应用

抗生素在临床上被广泛的使用,尤其是呼吸内科感染疾病的诊治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合理的选择抗生素种类和剂量不仅能够提高疗效,迅速缓解疾病,而且还能有效的减少浪费。大部分呼吸内科疾病都是由细菌感染诱发的,所以在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病情特点来合理选择抗生素,从而达到预想的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择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27例,女性患者93例,年龄在18-81岁,平均40.5岁。

1.2方法

首先,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教育与培训,组成专门的探究小组,对患者抗生素的选择、应用剂量、联合用药与配伍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了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

2.结果

所有200例患者中,有146例患者使用了抗生素进行治疗,占到了总人数的73%,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达到了27种,而抗生素种类排名前五的如表1所示。

3.讨论

目前,临床呼吸内科感染疾病比较多,诱发病原菌种类非常复杂,从而提高了抗生素的使用频率。将抗生素应用到呼吸内科感染疾病的诊治之中,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在呼吸内科感染疾病治疗阶段抗生素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会诱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合理选择抗生素已经成为呼吸内科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3.1呼吸内科常用抗生素种类

(1)喹诺酮类:该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DNA的合成来影响细菌的正常繁殖,提高了身体组织的渗透性,是肺部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常见的药物种类有: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2)内酰胺类:该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从而能够有效消灭支气管分泌的细菌,导致透水性菌丝破裂,细胞合成肽缺陷。新D一内酰胺类主要包括了单环9一内酰胺类和碳青霉烯类。其中,西司他定和亚胺培南具有非常广泛的抗菌谱,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脆弱拟杆菌、粪链球菌等具有很好的抗菌活力。(3)大环内脂类:该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来阻碍细菌的存活,主要药物种类是红霉素。目前,我院临床上应用比较多的是利君沙和罗红霉素。该类药物的功能包括:①红霉素能够延缓激素分泌,提高肾上腺素的功能,刺激分泌肾上腺素,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有效的缩短了病程,但是对于顽固性支气管炎患者来说,最好根据病情适当的减少类固醇用量;②红霉素可以减轻气道高反应性,去除气道痉挛,增强抗菌能力。(4)氯基甙类:该类药物也是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来阻碍细菌的存活,最常见的抗生素种类有丁胺卡那和庆大霉素等。(5)多肽类:该类药物对肾毒性大,主要包括多粘菌素B和E,主要适用于比较严重的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而去甲万古霉素和万古霉素属于繁殖期杀菌剂,能够对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2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3.2.1用药准备

在选择抗生素之前,最好用盐水、过氧化氢进行漱口,借助华素片或碳酸氢钠初步清洁口腔,从而消除一些口腔杂菌。在别人的帮助下,患者要将下呼吸道感染深处的痰液收集起来进行涂片培养、计数、检查,同时还要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药物。

3.2.2用药选择

在借助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类疾病时,不仅要避免过敏性反应的发生,而且还要根据药物的抗菌机制来合理的选择药物种类。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在进行抗生素药物种类选择时,应首先进行痰涂片检查,确定感染病原体是革兰氏阴性菌还是革兰氏阳性菌,从而缩小抗生素选择范围。呼吸内科疾病的病原体一般包括: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厌氧细菌、军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病毒,衣原体以及支原体等。对于此类病菌,一般会选择四环素、青霉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和复合新诺明等。而老人、院内感染患者、免疫抑制感染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主要是以革兰氏阳性菌中厌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此外,还常见肺结核、真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等。对于这些细菌一般采用广谱青霉素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第一至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真菌药物、喹诺酮类药物等。抗生素治疗3d后,如果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出现了明显好转,则说明抗生素的选择是正确的,可以继续服用,但是如果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未见好转,甚至出现了恶化的趋势,则应该停止服用抗生素,而更换抗感染药物。如果没有药敏结果,则需要根据临床经验选择既能控制革兰氏阴性菌,又能控制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如果存在药敏结果,则需要选择抗菌谱窄、廉价、敏感性高、低副作用的药物。对于合并结核感染患者,一般会选用喹诺酮类中的司帕沙星,因为其对结核杆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然而,异烟肼已经成为临床上抗结核治疗的首选抗生素药物,对繁殖期细菌效果较好。

3.2.3联合用药与配伍

抗生素联合用药的目的就是根据静止期杀菌剂和繁殖期杀菌剂的特点来选择药物种类,以达到协同杀菌的作用,也可以采用静止期杀菌剂来提高抑菌剂的效果。临床上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联用,可以有效抑制混合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与此同时,繁殖期杀菌剂和速效抗菌药物最好不要联合应用,因为速效抗菌药物不仅可以有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生成导致细菌无法繁殖,从而减弱了繁殖期杀菌剂的功能,即两种药物之间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泰能类杀菌剂会诱导体内产生内酰胺酶,降低青霉素酶的活性,因此不能与青霉素联用。

3.2.4抗生素后效应与给药间隔的控制

抗生素后效应主要是指在接触细菌后高浓度药物会在体内发生代谢反应,从而诱发药物浓度的下降。当体内药物浓度降至MIC以下时,抗菌药物同样可以持续抑制细菌的生长,即所谓的抗生素后效应。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对G+球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抗生素后效应。但对于G-杆菌来说,仅有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可以产生抗生素后效应。第四代头孢菌素及碳青酶烯类可以诱发G-杆菌产生中等抗生素后效应作用。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与青霉素,无法诱发G-杆菌产生抗生素后效应。抗菌药物的投药间隔主要由有无抗生素后效应、药物的半衰期、抗菌作用的浓度依赖性以及作用的时间长短决定。临床实践表明,对抗生素浓度依赖性较强的疾病,最好将1d的药物集中服用,同时还要合理的延长给药的时间间隔,以升高药峰浓度;对于时间依赖性抗生素而言,杀菌效果的好坏主要与血药浓度有关。因此,在服用抗生素时,最好缩短间隔时间,以确保1d内血药浓度抑制大于等于致病菌MIC时间60%。临床上时间依赖性抗生素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药物有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类以及氨曲南等。

综上所述,在呼吸内科疾病治疗过程中,抗生素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合理的选择抗生素种类和剂量至关重要。在选择抗生素时,临床医生要掌握抗生素的使用规范和注意事项,考虑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耐药性,科学、合理的制定抗生素使用规划。同时在服用的过程中还要根据患者全身反应来调节药物种类和剂量,这样不仅可以达到预想的治疗效果,而且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闫卫东,尚鉄跃.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应用[J].中外医疗,2011,8(13):15-16.

[2]木拉力?黑亚孜.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合理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9(17):147-148.

[3]余晖.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及合理应用[J].医学信息,2014,6(3):64-65.

标签:;  ;  ;  

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选择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