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以郑州为例

城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以郑州为例

论文摘要

本文在对宜居城市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城市经济、社会、生活、环境四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对郑州城市宜居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宜居城市理论和构建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不断完善宜居城市及评价理论;通过对郑州城市宜居性的实证分析,找出郑州在宜居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郑州城市宜居性的对策,为郑州宜居城市建设决策提供参考。全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分析了国内相关研究进展,确定了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宜居城市的相关理论。对宜居城市的概念、内涵、特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宜居城市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根据设定的一些原则,构建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两种评价方法。第四部分郑州宜居性实证分析和评价。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对郑州城市宜居性进行了分析;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对郑州宜居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找出了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提高郑州城市宜居性的对策。根据以人文本的原则,提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生活舒适性和优化生态环境等对策。第六部分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研究需要探讨的问题。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 1.2.1 国外宜居城市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宜居城市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宜居城市的相关理论
  • 2.1 宜居城市的概念内涵
  • 2.1.1 人居环境的含义
  • 2.1.2 宜居城市的概念
  • 2.1.3 宜居城市的内涵
  • 2.2 宜居城市的基本特征
  • 2.2.1 宜居城市的地域性
  • 2.2.2 宜居城市的动态性
  • 2.2.3 宜居城市的阶段性
  • 2.2.4 宜居城市的相对性
  • 2.3 宜居城市的理论基础
  • 2.3.1 人居环境理论
  • 2.3.2 生态城市理论
  • 2.3.3 安全城市理论
  • 2.3.4 和谐社会理论
  • 2.3.5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6 学习型城市理论
  • 3 宜居城市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 3.1 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 3.1.1 从人居环境角度研究
  • 3.1.2 从规划设计角度研究
  • 3.1.3 从综合发展角度研究
  • 3.2 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2.1 以人为本原则
  • 3.2.2 可比性原则
  • 3.2.3 可操作性原则
  • 3.2.4 地域性原则
  • 3.2.5 动态性原则
  • 3.3 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 3.4 宜居城市评价内容与指标选择
  • 3.4.1 经济发展度评价内容与指标
  • 3.4.2 社会和谐度评价内容与指标
  • 3.4.3 生活舒适度评价内容与指标
  • 3.4.4 环境优美度评价内容与指标
  • 3.5 宜居城市的评价方法
  • 3.5.1 层次分析法
  • 3.5.2 主成分分析法
  • 4 郑州宜居性分析和评价
  • 4.1 郑州市概况
  • 4.1.1 城市自然概况
  • 4.1.2 城市社会概况
  • 4.1.3 城市经济概况
  • 4.1.4 城市建设概况
  • 4.2 郑州市宜居性分析
  • 4.2.1 指标数据的处理
  • 4.2.2 纵向主成分分析
  • 4.2.3 横向主成分分析
  • 4.3 郑州市宜居性评价
  • 4.3.1 纵向比较分析
  • 4.3.2 横向比较分析
  • 4.3.3 综合评价
  • 5 提高郑州城市宜居性的对策
  • 5.1 促进城市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 5.1.1 构建城市现代产业体系
  • 5.1.2 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 5.1.3 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
  • 5.2 健全城市和谐社会保障体系
  • 5.2.1 着力促进城市就业
  • 5.2.2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 5.2.3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 5.2.4 建立应急管理机制
  • 5.3 提高城市居住生活的舒适性
  • 5.3.1 构筑现代城市功能体系
  • 5.3.2 完善住房供应体系
  • 5.3.3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 5.3.4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 5.4 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优美度
  • 5.4.1 科学制订生态规划
  • 5.4.2 积极推进生态建构
  • 5.4.3 不断增强生态意识
  • 6 结语
  • 6.1 论文主要结论
  • 6.2 创新点和不足
  • 6.3 需要探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三生”视角下长沙市城市空间宜居性评价[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9(06)
    •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商洛市城市宜居性满意度评价[J]. 微型电脑应用 2016(11)
    • [3].基于多源数据的武汉市主城区宜居性评价[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7(02)
    • [4].乡村的宜居性与乡村振兴战略[J]. 乡村规划建设 2019(01)
    • [5].基于土地利用视角的城市宜居性评价研究——以长沙市、郑州市为例[J]. 城市地理 2017(06)
    • [6].宜居成都[J]. 先锋 2014(02)
    • [7].川西平原乡村聚落重构策略——基于宜居性评价[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0(08)
    • [8].基于城镇宜居性的新型社区创新性建设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5(11)
    • [9].小区宜居性分析与评价系统的实现[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29)
    • [10].庆城历史城区生活性街道宜居性探析[J]. 城市建筑 2020(23)
    • [11].中国30个主要城市的宜居性及其差异[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11)
    • [12].兰州市城市宜居性的参与式评价[J]. 干旱区地理 2010(01)
    • [13].山东半岛城市群宜居性评价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9)
    • [14].自然灾害胁迫下的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宜居性评价[J]. 水土保持通报 2013(01)
    • [15].基于可拓学的新疆主要城市宜居性评价[J]. 经济地理 2012(09)
    • [16].我国主要城市的宜居性评价[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17].广州市轨道综合体开发宜居性设计要点探析 以陈头岗停车场为例[J]. 中华建设 2020(05)
    • [18].东北地区城市宜居性综合测度与提升路径[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6(01)
    • [19].基于客观评价的北京城市宜居性空间特征及机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04)
    • [20].居住区位宜居性特征的偏好与选择——基于哈尔滨样本的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 2014(04)
    • [21].大连居民的城市宜居性评价[J]. 地理学报 2008(10)
    • [22].基于文化资源的城市宜居性提升探究——以陕西杨凌区为例[J]. 中国园艺文摘 2015(09)
    • [23].基于统计数据的中国城市宜居性[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 [24].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青岛市城市宜居性评价[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25].墨尔本的城市宜居性[J]. 上海城市规划 2017(05)
    • [26].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应用[J]. 智富时代 2018(06)
    • [27].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生态经济 2014(08)
    • [28].基于可拓学的新疆15城市宜居性评价[J]. 商业经济 2012(05)
    • [29].政府主导建设下的城市宜居性评价研究——以广州为例[J]. 理论月刊 2010(01)
    • [30].房价、城市宜居性对劳动力影响的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J]. 价值工程 2019(17)

    标签:;  ;  ;  ;  

    城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以郑州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