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

论文摘要

21世纪是知识资本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世界范围的经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谁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中居于领先位置,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了飞速的发展时期。我国体育学研究生从1981年实行学位制以来,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招生规模也在不断增加,从1998年的331人增长到2007年的4000人,在学研究生的总人数由1998年的833人提高到2007年的11875人,其增长均超过10倍以上。2008年预计招收530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000人,博士研究生300人。这种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必然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产生影响,迫使我们不得不思考质量提升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系统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通过回顾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对七个区域23所高等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及管理人员的问卷、访谈调查,重点分析了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招生规模、培养目标、招生方式、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学制、学位论文、导师队伍及质量评价这九大要素,并确定存在问题较大的和比较重要的六大要素为优化的核心内容,以此对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进行再构建,为新世纪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培养质量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1.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开展这二十多年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体育人才,是体育学学科培养人数最多、学科专业培养单位点最多、学科专业点最多、地域分布最广的专业。2.通过对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现状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⑴目前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一直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定位为学术型培养,“重理论,轻实践”,忽视硕士生运动技术技能的培养。⑵入学考试难以把真正术科好的学生吸收进校门,存在着“非体育考生和体育考生”入学考试竞争不公平现象。⑶课程设置存在必修课和选修课比例不合理、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选修课选择范围过小等问题。⑷各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生培养单位,学制缺少弹性化,满足不了硕士生不同人群的需要,多数硕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倾向于2-3年的弹性学制等。3.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最具特色的业务能力,体现在运动技术技能水平和一定的科研能力上,定位为应用复合型培养,这一目标定位为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指明了方向。4.提高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扩大了招生规模,而在于对“培养体系”内部各要素的功能、结构进行优化与协调发展。5.制定了应用复合型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质量评价标准,为今后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评价提供参考。6.提出了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再构建的具体思路,以此丰富和完善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专业体系,进一步提高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与任务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任务
  • 2 文献综述
  • 2.1 研究生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
  • 2.2 研究生教育培养改革对策的研究
  • 2.3 对国外体育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研究
  • 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3.1 “应用复合型”人才
  • 3.2 培养与体系
  • 3.3 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内涵和外延
  • 3.4 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构成要素
  • 3.5 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本研究相关支撑理论
  • 1 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本质特征
  • 1.1 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整体性
  • 1.2 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关联性
  • 1.3 研究生教育体系的结构性
  • 1.4 研究生教育体系的目的性
  • 1.5 研究生教育体系的专业性
  • 2 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
  • 3 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原则
  • 3.1 质量原则
  • 3.2 适应原则
  • 3.3 创新性原则
  • 3.4 综合性原则
  • 3.5 开放性原则
  • 4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
  • 5 终身教育思想理论
  • 5.1 终身教育思想理论的内涵
  • 5.2 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 6 高等教育区域化理论
  • 6.1 高等教育区域化理论内涵
  • 6.2 高等教育区域化与高等教育大众化
  • 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 1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专业概况
  • 2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发展历程分析
  • 2.1 培养规模逐步扩大
  • 2.2 学科体系不断完善
  • 2.3 培养类型不断增加
  • 2.4 培养形式日趋多样
  • 2.5 管理水平逐渐提高
  • 3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学科专业硕士点和院校区域分布情况
  • 3.2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 4 “再构建培养体系”要素的确定
  • 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国外部分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比较及若干启示
  • 1 美国、英国、韩国三国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比较
  • 1.1 美国
  • 1.2 英国
  • 1.3 韩国
  • 2 几点启示
  • 2.1 侧重于应用型培养
  • 2.2 实行弹性学制
  • 2.3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 2.4 将课程学习目的纳入培养方案
  • 2.5 重视相关学科课程设置
  • 2.6 重视学科前沿知识课程
  • 2.7 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
  • 2.8 重视运动训练实习课
  • 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再构建
  • 1 培养目标
  • 2 招生方式
  • 2.1 建立加分制度,吸引优秀体育生源
  • 2.2 建立非体育考生初试术科考试制度,以确保生源质量
  • 2.3 提高初试上线率,加大复试录取空间以保证优秀生源
  • 2.4 扩大推荐免试名额,增大优秀应届毕业生入学比例
  • 3 课程设置
  • 3.1 课程设置的原则
  • 3.2 课程设置应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 3.3 课程设置应体现课程的层次性和连续性
  • 3.4 重视跨学科课程设置
  • 3.5 课堂教学应重视运动技术技能水平的提高
  • 3.6 课程教学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4 学制
  • 5 导师队伍
  • 5.1 多渠道扩大导师队伍
  • 5.2 设置导师组,实现联合培养
  • 6 质量评价
  • 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再构建的实现保障
  • 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实现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再构建的基础
  • 1.1 树立大众化背景下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
  • 1.2 转变不同群体对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片面认识
  • 2 提高生源质量,是实现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 研究生培养体系再构建的前提
  • 2.1 把好入口关,提高生源质量
  • 2.2 加强国家宏观管理
  • 3 加强课程建设,是实现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 研究生培养体系再构建的核心
  • 3.1 强化课程建设力度
  • 3.2 扩大硕士生课程权利,加强选课指导
  • 3.3 实行完全的学分制课程,确保“培养体系”的弹性化
  • 3.4 通过课堂教学等方式进行科研训练
  • 4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是实现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 研究生培养体系再构建的保证
  • 4.1 严格导师遴选,健全导师监督制度
  • 4.2 要把导师的使用和培养相结合
  • 4.3 转变观念,加强导师的岗位责任心
  • 4.4 加强导师的科研立项
  • 4.5 不断加强导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 4.6 建立导师动态的管理机制
  • 5 加强质量监督评价,是实现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 研究生培养体系再构建的关键
  • 5.1 建立健全硕士生质量保障主体治理结构
  • 5.2 建立健全硕士生教育质量的国家和社会评估体系
  • 5.3 调整地区布局,加强硕士生教育质量监督管理
  • 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承担的科研项目
  • 附录
  • 附件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信息技术在体育教育训练中的应用[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31)
    • [2].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策略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36)
    • [3].茶文化背景下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未来发展趋势探讨[J]. 福建茶叶 2020(06)
    • [4].探讨新时期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创新科研的发展概况[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24)
    • [5].运动技能迁移在体育教育训练中应用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09)
    • [6].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性质与发展趋势[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32)
    • [7].阳光体育下的体育教育训练改革与发展——评《体育教育训练学概论》[J]. 中国教育学刊 2017(11)
    • [8].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特点及研究发展[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21)
    • [9].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22)
    • [10].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学生就业趋势的冲突与契合[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11].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特点及研究发展[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7(08)
    • [12].浅谈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热点的演变[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15)
    • [13].攀枝花市初级中学乒乓球专项体育教育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J].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7(S1)
    • [14].论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J]. 当代体育科技 2015(32)
    • [15].基于学科交叉的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优化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4(31)
    • [16].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发展趋势[J]. 安顺学院学报 2014(06)
    • [17].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问题与分析——以山东师范大学为例[J]. 运动 2015(06)
    • [18].浅谈体育教育训练学的未来发展趋势[J]. 数码世界 2020(04)
    • [19].体育教育训练的科学特点与研究发展探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23)
    • [20].解析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发展趋势[J]. 体育风尚 2019(01)
    • [21].关于体育教育训练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J]. 体育风尚 2019(02)
    • [22].关于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未来发展趋势探分析[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21)
    • [23].试论人文视野下的体育教育训练学[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22)
    • [24].体育教育训练学方向研究综述[J]. 读书文摘 2014(12)
    • [25].论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J]. 才智 2013(32)
    • [26].新形势下军队院校军事体育教育训练的课程改革研究[J]. 军事体育学报 2013(03)
    • [27].关于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未来发展趋势探讨[J]. 中国教育学刊 2015(S1)
    • [28].简论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特点及研究发展[J]. 运动 2018(17)
    • [29].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术科课程开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为例[J]. 运动 2017(21)
    • [30].关于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未来发展趋势探讨[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07)

    标签:;  ;  ;  ;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