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如今,在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重点行业的职业健康水平也具有战略意义。各行各业都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为劳动者考虑。近年来,我国的职业健康问题也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也取得成效,但是由于监管力度欠缺,这项工作仍然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关键词:职业健康、监管水平、方法与措施。
1.职业健康问题的发展现状
1.1群发性职业病事件不断发生。
近年来,职业健康问题较为严重,职业病事件多发。以尘肺病为例,尘肺病问题如今也极为严重,群发性患病人数多,且治愈难,花费较高,有些家庭因为尘肺病的治疗而造成极重的家庭经济负担,这与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相悖。
1.2不同的经济结构,职业健康问题危害不等。
不同的经济结构,职业病问题也不同。重工业中职业病危害较大,例如电力、钢铁、煤炭等行业。这些职业的从业人员也较多,受到影响的人数多。并且,在这些领域,大部分人所受教育程度不高,所处的社会阶层也不高,职业病对他们的影响不仅仅是个人,甚至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家庭,出现一些社会问题。
1.3大多数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基础薄弱。
一些企业并没有充分的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职业卫生意识淡薄,为节约成本所提供给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并不能达到健康标准。劳动者作业环境差,相关防护安全用具配置不完善,这就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健康,增加职业病患病的几率。而劳动者也未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权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最终深受职业病危害伤害。
1.4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足。
国家相关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一些用人单位自身贯彻意识不强,而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足,监管体系并不完善。监管部门也因为各种因素工作差强人意,监管的设备也难以令人满意,这就大大制约了相关监管工作的执行。
1.5影响职业健康的因素各式各样。
职业健康会受到工业农业以及第三产业等个领域的影响,由于不同你的工作性质不同,由此所引发的职业病也不尽相同。一方面,与化学之类相关的岗位,劳动者会遭遇毒素的影响,严重危害着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其次与粉尘相关的职业劳动者,可能会受到尘肺病的影响。而那些与放射性有关的职业,比如医学、科研等工作,工作者可能会受到辐射的影响。
2.提高重点行业职业健康水平的必要性
一些重点行业对职业健康问题危害的认识不到位,片面的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劳动者的健康问题。重点行业的领导者思想上也存在一些问题,轻视了预防职业病的重要作用,而预防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职业病的发生,这就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一些地区为了更好的吸引企业入驻,促进地区发展,将入驻门槛一降再降,监管力度也难以令人满意,甚至这些入驻的企业危险性较大,污染严重,这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危害也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劳动者亦是我国的人民,享有一切合法权益,职业健康影响着他们的生活生命,他们有权利去为自己争取更好的权益。一些劳动者作为家庭的顶梁柱,肩负着家庭重任,如果健康出问题,会影响到整个家庭,这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除此之外,现在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仅仅满足生活需要你不再是他们工作的最主要目的,人们也更加注重身体健康,所以劳动者们的对自身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力也有所提高。现在职业健康的教育工作通俗易懂,人们能够很好地理解如何去做好这项工作,社会各方面的人士也对此给予大力支持,这对于职业健康的工作的开展来讲,是十分有利的条件。
3.职业健康问题监管问题概述
3.1项目简介
通过开展职业健康综合监管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试点示范、科技成果申报和推广应用,实现相关部门对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和企业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监管的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包括劳动者个人信息、从业经历、体检记录、职业健康鉴定、职业健康培训以及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等,从而构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职业卫生许可监督执法部门、职业健康服务机构、企业、从业人员等全要素互通的职业病防控工作体系。
3.2项目实施主体及主要职责。
职业健康监管项目实施主体包括系统研发单位、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职业卫生许可监督执法部门、职业健康服务机构、企业和企业从业人员,分别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协同创新具体情况如下:
①系统研发单位:负责系统建设相关调研、设计、开发、测试、培训、升级和运维等工作;牵头组织开展系统现场试点示范工作;负责牵头实施系统试点示范成果相关科技奖励申报工作。
②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系统在企业、职业健康服务(检测、评价)机构的现场试点示范工作;协调并参与系统建设相关调研、设计等工作。
③职业卫生许可监督执法部门:组织系统在职业健康中介服务(体检、鉴定)机构的现场试点示范工作;协调并参与系统建设相关调研、设计等工作。
④职业健康服务机构:包括职业健康体检机构、职业健康鉴定机构和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机构,负责企业相关职业健康体检报告、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危害因素评价报告、职业病鉴定报告等内容的录入工作。
⑤企业:依托系统开展自身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设管理工作,重点负责企业相关制度、操作规程、防护设施、应急预案、从业人员监护档案等信息的录入工作。
⑥企业从业人员:通过系统随时随地查阅打印个人体检报告、职业病鉴定报告、所处岗位危害因素等信息。
3.3实施步骤
第一步:选择试点企业、试点服务机构,开展试点调研工作。调研内容主要包括:
(1)试点企业、服务机构相关数据的录入方式:填报、通过已有系统导出/导入或者通过已有系统数据对接,实现信息同步共享。
(2)通过现场演示交流等方式向系统各实施主体征集系统完善新需求。
第二步:根据调研情况,完成系统功能开发,准备现场试点。
第三步:在试点企业、试点服务机构及试点企业所在行政区域的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开展项目现场试运行工作。
第四步:根据系统试点示范成果申报相关科技奖励。
第五步:组织开展全省推广应用。
4.提高重点行业职业健康监管水平的方法与措施
4.1加强对职业健康等相关问题的宣传力度。
加强该方面工作的宣传力度,让相关的用人部门以及劳动者们充分认识到职业健康的重要性,使用人部门的负责人思想高度有所提高,不能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劳动者们的身体健康。要牢记以人为本,将职业健康工作提升到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建立并完善相关的体制,使职业健康工作与经济效益同步提高,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加强对职业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增强用人部门的责任心以及劳动者对自身健康问题等权益认知,各单位都尽到应尽的责任,有机统一,推动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进行。
4.2建立并完善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机构与制度。
建立起完善的职业健康监管机制,使各部门有机结合起来,明确分工,互相监督,并设置专门的监督人员专门负责职工的健康问题的监督工作。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用人单位要推动“健康企业”建设,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企业全过程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和职业健康岗位操作规程,完善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全面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除此之外,企业也要贯彻落实国家所规定的相关文件要求,政府部门要狠抓治理,社会各群体也要促进申报,形成一个由上而下的社会监督体制,严谨缜密,不断推动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向前发展。
4.3强化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止的主体责任落实。
用人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加强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和治理,采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生命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严格落实建设项目职业健康“三同时”制度。加强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日常维护与管理,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设施能正常使用。规范职业病危害检测和评价,同时强化培训教育,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要依法接受职业健康培训,要定期组织对所有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知识教育培训,培训考核成绩记入员工教育和培训档案,增强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4.4加强服务支撑体系和信息化的建设。
充分发挥职业健康专业技术服务的重要支撑作用,培育多元化服务主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检测评价、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治疗等职业健康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充分调动各类社会服务主体积极性,增加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多层次、多样化的职业健康服务需求。统筹推进职业健康监管信息化工作,实现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健康检测与评价、职业健康检查、建设项目职业健康“三同时”情况、职业病报告、监督执法、职业病危害事故(事件)责任追究等部门间互联互通,信息共建共享。运用职业健康“大数据”分析结果,创新监管执法方式,提高职业健康监管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4.5建立完善沟通协作机制。
各级政府要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调配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计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召开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按照职责分工互通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准确分析行政区域内职业病发病趋势,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和重点监管。
4.6加大职业健康投入。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对职业病防治、职业健康监督执法、职业健康装备、宣传教育以及职业病防治科研等方面的投入。根据职业病防治形势,各级财政要合理安排防治工作经费,加强对防治任务完成情况和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绩效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将职业病失能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对符合条件的职业病患者落实医疗与生活救助措施,对符合司法救助的职业病患者实施法律援助。
结语:职业健康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这也是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的问题。这项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对用人单位以及劳动者都有着较大影响。因此,用人单位必须重视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安全。劳动者也要重视职业健康问题,更好的维护自身权益。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付瑞霞,吴超,职业健康统计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08)
[2]许光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研究进展[J].科技展望,2016(13)
[3]李忠祥.对安全生产工作侧重点适时转向职业健康的思考[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