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及表面体系分子吸附的理论研究

纳米及表面体系分子吸附的理论研究

论文摘要

近年来,随着理论计算方法的发展和计算机水平的提高,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在凝聚态物理、量子化学以及材料科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纳米技术迅速渗透到材料的各个领域,成为当前世界科学研究的热点。其中,纳米管吸附分子对其电子结构性质的调节效应对于纳米电子器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表面体系在吸附分子时也会得到各种奇特的表面结构和性质,这方面的研究对新型低维材料的研制和表面催化反应的理解及应用也非常重要。本论文的方向是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吸附分子的纳米体系以及表面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第一章中,我们简要介绍了密度泛函理论的基本框架及其近年来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在密度泛函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致力于寻找合适的交换相关能量泛函。从最初的局域密度近似(LDA)、广义梯度近似(GGA)到现在的非局域泛函、自相互作用修正,多种泛函形式的出现使得密度泛函理论可以提供越来越精确的计算结果。近年来,密度泛函理论向动力学平均场和含时理论等方面的扩展也很活跃。这些发展使得密度泛函理论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宽。在本章最后,我们介绍了一些密度泛函理论的应用实例。在第二章中,我们研究了硼氮纳米管封装有机分子对其电子结构性质的调节。硼氮纳米管具有较为均一的几何和电子结构性质,同时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人们期待它在纳米电子器件等方面能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硼氮纳米管带隙宽度很大,约为5.5 eV,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希望能对其能带结构进行修饰,得到窄带隙的n型或p型半导体。最近的实验表明,在碳纳米管中封装有机分子,可以调节其能带结构。因此我们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硼氮纳米管内封装有机分子后,其电子结构性质的变化。发现当封装具有亲电子性质的有机分子时,硼氮纳米管转变为p型半导体,而当封装具有亲核性质的有机分子时,却较难形成n型半导体。由于施加横向电场引起的巨Stark效应会改变纳米管的带隙宽度,我们还研究了对封装了有机分子的硼氮纳米管施加横向电场的影响。我们发现外加电场对体系的带隙宽度、电荷转移以及光学性质具有较大影响,同时硼氮纳米管显示出了对内部有机分子较好的静电屏蔽保护能力。在第三章中,我们研究了吸附在Ag(100)表面的C60分子单层。由于碱金属掺杂的C60分子晶体A3C60具有超导性质和很高的转变温度,人们对吸附在Ag(100)表面的C60分子单层是否可能成为二维的超导很感兴趣。我们通过和香港中文大学肖旭东教授领导的实验组合作,结合STM实验以及第一性原理计算,对该体系的几何及电子结构性质等问题做了详细探讨。我们发现,C60/Ag(100)STM图像中的C60分子“亮暗”对比主要源自Ag(100)衬底的几何效应。进一步地,我们发现存在两种不同的“暗”(D)C60分子:一种以单体形式存在,另一种则和相邻的另一个“暗”C60分子形成二聚体(dimer)。此外我们还研究了C60分子在Ag(100)表面的多种吸附形式的电子结构和电荷转移等性质,并对该体系是否可能存在超导态作了讨论。在第四章中,我们研究了金红石型TiO2(110)表面羟基化后的表面缺陷态。TiO2由于其在光催化、CO氧化以及太阳能电池等多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近年来,人们发现通过和吸附水分子的作用,TiO2表面在实际情况下很容易被羟基化,然而羟基化后OH基团引入的缺陷态性质却至今未被清楚地了解。我们和侯建国院士及王兵教授领导的实验组合作,通过STM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金红石型TiO2(110)表面吸附单个OH基团以及一对相邻OH基团(OH pair)时引入的缺陷态性质。实验STM图像给出了孤立的单个OH基团和OH pair的离域性空间分布。通过采用(1x12)的大单胞模型,我们计算得到了可以和导带底区分的缺陷态能带结构,并给出了在离域程度、对称性等主要特征上和实验一致的STM拟和图像。实验和理论计算一致给出的TiO2(110)羟基化表面离域的缺陷态分布,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理解真实环境下TiO2表面的各种进程,同时也提示我们可以重新考虑广义梯度近似对过渡金属氧化物TiO2(110)表面的适用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电子密度泛函理论及应用
  • 1.1 薛定谔方程和Hartree-Fock近似
  • 1.2 密度泛函理论的基本概念
  • 1.2.1 Thomas-Fermi-Dirac近似
  • 1.2.2 Hohcnberg-Kohn理论
  • 1.2.3 Kohn-Sham方程:有效单电子近似
  • 1.3 密度泛函理论体系的发展
  • 1.3.1 交换相关能量泛函
  • 1.3.2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 1.3.3 相对论性密度泛函理论
  • 1.3.4 其他理论进展
  • 1.4 密度泛函理论的数值计算方法
  • 1.4.1 离散方法
  • 1.4.2 线性标度计算方法
  • 1.5 密度泛函理论的应用
  • 1.5.1 化学:弱作用体系
  • 1.5.2 物理学:强相关体系
  • 1.5.3 生命科学:生物体系
  • 1.5.4 纳米和材料科学:输运性质及其他
  • 1.5.5 光谱学:激发态和外场
  • 1.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硼氮纳米管封装有机分子的理论研究
  • 2.1 纳米管的研究进展
  • 2.1.1 碳纳米管的发现与研究进展
  • 2.1.2 硼氮纳米管
  • 2.1.3 其他材料的纳米管结构
  • 2.2 硼氮纳米管封装有机分子
  • 2.2.1 研究背景
  • 2.2.2 计算方法
  • 2.2.3 封装有机分子的硼氮纳米管性质
  • 2.2.4 本节小结
  • 2.3 横向电场对封装有机分子的硼氮纳米管的作用
  • 2.3.1 研究背景
  • 2.3.2 计算方法
  • 2.3.3 封装了有机分子的硼氮纳米管在横向电场下的性质
  • 2.3.4 小结
  • 参考文献
  • 60分子单层的几何和电子结构性质研究'>第3章 吸附在Ag(100)表面的C60分子单层的几何和电子结构性质研究
  • 60分子的性质'>3.1C60分子的性质
  • 60分子的几何机构和电子结构性质'>3.1.1 C60分子的几何机构和电子结构性质
  • 60分子晶体'>3.1.2 C60分子晶体
  • 60分子单层的几何和电子结构性质'>3.2 吸附在Ag(100)表面的C60分子单层的几何和电子结构性质
  • 3.2.1 研究背景
  • 3.2.2 实验方法
  • 3.2.3 计算方法
  • 3.2.4 结果和讨论
  • 3.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2(110)表面OH基团缺陷态研究'>第4章 TiO2(110)表面OH基团缺陷态研究
  • 2研究背景'>4.1 TiO2研究背景
  • 2体相性质'>4.1.1 金红石型TiO2体相性质
  • 2(110)表面'>4.1.2 金红石型TiO2(110)表面
  • 2(110)表面的桥氧空位'>4.1.3 TiO2(110)表面的桥氧空位
  • 2(110)表面的OH基团'>4.1.4 TiO2(110)表面的OH基团
  • 4.2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4 计算方法
  • 4.4.1 Tersoff-Hamann方法简介
  • 4.5 计算结果与讨论
  • 4.5.1 几何结构
  • 4.5.2 STM图像模拟
  • 4.5.3 能带结构计算
  • 4.6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纳米及表面体系分子吸附的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