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当代工笔人物画家何家英《十九秋》一图为立足点和切入点,通过对何家英在中国工笔人物画创作运用“以形写神”造型与创作准则的探讨和研究,试图从人物画本体语言角度揭示宋元以后人物衰退的原因,主张现代人物画仍应重视人物形象,坚持“以形写神”的优良传统,通过对人物形象本质典型的形进行准确的刻画來达到传神的终极目标,回归到唐代“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以皆本立意而归乎用笔”的人物画优秀传统上来。何家英的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是对中国传统人物画创作与理论的继承与发扬。它一反文革时期“假,”“大”,“高”,“空”,“大”,“全”的概念绘画积习,坚持把中国绘画的优良传统,即“以形写神”美学观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提炼人物形象,同时又在外来文化传统中吸收对自己创作有利的元素,丰富和扩展了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内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既中西相融又不失中国特色的当代工笔人物画典范。他在人物造型、用线、设色及画面视觉冲击力上,给后学者提供了一个可能性;工笔人物画可以这么画,也可以那样画。只要能把握住中国绘画最本质的精髓部分,怎么画都屈居后位了。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创作对当代中国人物画的实践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再认识价值。人物画不仅要讲形象,还要讲形象的典型性与个性有机结合,只有把握了人物形象的的这一特征和个性特质,才能准确的把握人物形象的神,换句话说,只有表现人物形象本质的形才能对传统神有重要作用,否则就是“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悦;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惟南子·说山训》)因此,在现代人物画创作中,仍应坚持“以形写神”传统。另外,中国画讲“以形写神”与西方古典写实主义大异其趣,不可混为一谈。实践证明,“以形写神”传统在中国人物画,尤其是工笔人物画创作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科技的发展,外来文化的涌入都代替不了本民族优秀的绘画传统。因此,中国人物画创作(乃至整个中国画创作),仍应立足本民族绘画传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坚持优良传统,又不固步自封,只要利于中国画的发展的元素都可以借用,大胆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