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国古代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传统农业中就存在着循环经济的朴素思维方式。但是,长久以来农业发展所呈现出的“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线性特征,使得其所依赖的资源和环境状况越发脆弱,农业生产越发困难。转变农业发展理念,走循环农业的发展道路成为必然选择。20世纪90年代开始,循环农业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在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展开,形成了一些新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我国的循环农业受到工业化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发展较晚,但各地也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了许多独特而实用的循环农业模式,有待总结经验加以推广。本研究运用理论联系实践、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统一、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辩证分析方法,综合运用循环经济理论、生态经济理论等多学科知识,在对资源约束、农业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及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这些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成熟的农业及循环农业发展理论,探索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理论框架,评价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现状,对我国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进行规划设计,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中文文摘1.绪论1.1 选题的背景及目的意义1.1.1 问题的提出1.1.2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现实状况1.1.3 研究的目的意义1.2 国内外循环农业研究综述1.2.1 国外循环农业研究综述1.2.2 国内循环农业研究综述1.3 研究的思路、内容结构与方法1.3.1 研究的思路1.3.2 研究的内容结构1.3.3 研究方法1.4 可能的创新及贡献2.循环农业理论探析2.1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2.1.1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2.1.2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历程2.1.3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和本质2.1.4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三种观点2.2 循环经济理论2.2.1 循环经济理论的产生2.2.2 循环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2.2.3 循环经济理论的内涵和本质2.2.4 循环经济理论的具体内容2.3 循环农业理论2.3.1 循环农业理论的产生2.3.2 循环农业的内涵及特点2.3.3 循环农业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原则3.我国循环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1 我国循环农业的发展现状3.1.1 我国循环农业的发展实践3.1.2 我国发展循环农业遵循的基本原则3.2 当前我国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3.2.1 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3.2.2 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3.2.3 西北地区"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3.2.4 平原地区生产生活循环链条模式3.2.5 农业生态园区循环模式3.2.6 农工商循环模式3.3 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宝贵经验3.3.1 借鉴传统循环农业思想和相关经验3.3.2 当前发展循环农业的相关经验3.4 我国循环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4.1 农业生态破坏严重,农业系统不稳定3.4.2 自然资源及废弃物利用率低,物质能量循环层次低3.4.3 配套工业产业层次低,农业循环产业链条尚未形成3.4.4 农民素质和农村管理模式等不利于循环农业的快速发展3.4.5 所需资金短缺,技术研发推广滞后3.4.6 相关法律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阻碍了循环农业发展4.国外循环农业模式比较借鉴4.1 国外循环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4.1.1 美国循环农业模式4.1.2 日本循环农业模式4.1.3 德国循环农业模式4.1.4 韩国循环农业模式4.1.5 以色列循环农业模式4.2 国外循环农业模式的借鉴与启示4.2.1 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比较4.2.2 农业科技应用的比较4.2.3 农业社会服务体系的比较5.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思路及对策5.1 总体思路描述5.2 三个具体发展思路5.2.1 减量化是重点5.2.2 培育循环农业产业链是关键5.2.3 增加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是保障5.3 发展循环农业的行动纲领5.3.1 政府主导、引导农民积极参与5.3.2 以科技为先导、开发"绿色技术"体系5.3.3 市场引导、社会服务5.3.4 科学规划、分步实施5.4 发展循环农业的路径选择5.5 发展循环农业的对策建议5.5.1 实践科学发展现,转变传统农业发展观念5.5.2 建立绿色GDP考评制度,培育全民绿色教育体系5.5.3 加大农业投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5.5.4 建立健全市场体系,推动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5.5.5 完善循环农业的政策支持体系5.5.6 构建循环农业的法律保障体系5.5.7 构建循环农业的社会服务体系结论(一) 研究取得的结论(二) 研究的创新及贡献(三) 下一阶段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注意的问题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可持续发展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发展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