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腈共聚物/纳米氧化硅复合粒子和中孔炭的制备和表征

丙烯腈共聚物/纳米氧化硅复合粒子和中孔炭的制备和表征

论文摘要

中孔炭具有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大、稳定性好和化学惰性强等特点,在吸附分离、催化剂负载、双电层电容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传统活性炭以微孔为主、中孔率低、孔径分布不均等问题,论文提出采用原位乳液聚合制备丙烯腈共聚物/纳米SiO2复合粒子,并通过复合粒子炭化和模板消除制备中孔炭的新方法,对引发剂在纳米SiO2粒子表面的吸附、改性纳米SiO2粒子存在下的原位乳液聚合行为、复合乳胶粒子粒径和形态控制及复合粒子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讨了纳米SiO2粒子含量、炭化温度对中孔炭孔径及其分布、比表面积和形态的影响及中孔炭的形成机理,制得中孔率高、孔径分布均匀的中孔炭。以粒径为10~15nm的纳米SiO2粒子水分散液为原料,通过原位乳液聚合制备丙烯腈(AN)-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物/纳米SiO2复合粒子。调节水相pH值大于SiO2的等电势点,可使带负电的纳米SiO2粒子通过静电作用与2,2’-偶氮(2-脒基丙烷)二氯化氢(AIBA)引发剂发生吸附。发现纳米SiO2水分散体系在pH=11时Zeta电位绝对值最大,体系最稳定。随着AIBA吸附量的增加,纳米SiO2水相分散稳定性降低;当pH=11时纳米SiO2稳定分散的AIBA吸附上限值为0.24 mmol·(g·SiO2)-1,其稳定分散临界电位值为-21.6mV。在纳米SiO2表面吸附AIBA引发作用下,进行AN-MMA原位乳液聚合。发现聚合速率随AIBA浓度和聚合温度的上升而增大,随着纳米SiO2含量的增加而减少;复合粒子的体均粒径随SiO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乳化剂聚氧化乙烯失水山梨酸单油酸酯(Tween-80)用量为2.0g/L时,复合粒子的粒径分布较窄,平均粒径为450nm左右;随着引发剂用量增加,复合粒子的粒径由双峰分布向单峰分布变化。聚合中后期补加十二烷基硫酸钠阴离子型乳化剂,可以显著提高复合胶乳的稳定性。结合多次离心分离/超声分散、透射电镜观察等发现:原位乳液聚合得到的复合乳胶粒子表面粗糙,当SiO2/AN-MMA质量比为10%和20%时,超过85%的SiO2粒子与AN-MMA共聚物粒子复合良好;当纳米SiO2含量超过30%时,有部分纳米SiO2粒子与乳胶粒子分离而分散在连续相中。通过N,N-二甲基甲酰胺抽提发现部分共聚物能接枝到纳米SiO2上,接枝率随SiO2含量增加先增大后下降,而AN-MMA共聚物的接枝效率随SiO2含量的增大而增大。认为表面包覆(包括接枝部分)共聚物多的SiO2粒子以位于复合粒子内部外主,而表面包覆(或接枝)共聚物少的SiO2粒子则镶嵌在复合粒子表面或分散在水相。将制备的AN-MMA共聚物/纳米SiO2复合粒子炭化并刻蚀SiO2粒子制备中孔炭材料,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N2吸脱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方法表征中孔炭组成、孔径及其分布、比表面积和形貌,并考察炭化温度和纳米SiO2含量对中孔炭结构的影响。发现模板SiO2经浓HF浸泡能完全除去,制备的炭材料的中孔主要源自SiO2模板粒子。制备的炭材料的等温吸脱附曲线属Ⅳ型等温线,具有明显的滞后环,呈现中孔材料的典型特征。800℃下炭化AN-MMA共聚物/纳米SiO2复合粒子得到的中孔炭炭化完全、结构稳定,中孔孔径分布集中,比表面积高,孔体积、平均孔径和中孔率大。随着复合物中SiO2含量增加,炭材料的中孔率、平均孔径和比表面积增加,采用SiO2含量为12.24%、19.12%和24.93%的AN共聚物/纳米SiO2复合粒子制备的炭材料的中孔率分别为54.8%、62.7%、76.6%,平均孔径分别为3.97nm、4.964nm、7.44nm。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由SiO2为模板剂制备的中孔炭呈现明显的中孔结构和均匀的中孔分布,中孔无序分布在炭基体中。论文结果对中孔率高、孔径分布集中的中孔炭的制备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中孔炭的制备
  • 2.1.1 催化活化法
  • 2.1.2 共混聚合物炭化法
  • 2.1.3 有机凝胶炭化法
  • 2.1.4 模板法
  • 2.1.4.1 无机模板剂法
  • 2.1.4.2 有机模板剂法
  • 2.1.4.3 中孔分子筛模板剂法
  • 2复合材料的制备'>2.2 聚合物/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制备
  • 2.2.1 共混法
  • 2.2.1.1 溶液共混
  • 2.2.1.2 悬浮液或乳液共混
  • 2.2.1.3 熔融共混
  • 2.2.1.4 机械共混
  • 2.2.2 溶胶-凝胶法
  • 2.2.3 原位聚合法
  • 2.2.3.1 原位本体聚合
  • 2.2.3.2 原位分散聚合
  • 2.2.3.3 原位乳液聚合
  • 2.2.3.4 原位细乳液法聚合
  • 2.2.3.5 原位无皂乳液聚合
  • 2.3 课题的提出
  • 2复合粒子'>3 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丙烯腈共聚物/纳米SiO2复合粒子
  • 3.1 引言
  • 3.2 实验
  • 3.2.1 实验原料
  • 2表面吸附引发剂AIBA'>3.2.2 纳米SiO2表面吸附引发剂AIBA
  • 3.2.3 原位乳液聚合
  • 3.2.4 表征
  • 3.3 结果与讨论
  • 2水分散液的表征'>3.3.1 纳米SiO2水分散液的表征
  • 2粒子表面Zeta电位随体系pH的变化'>3.3.2 纳米SiO2粒子表面Zeta电位随体系pH的变化
  • 2粒子粒径、分散稳定性和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3.3.3 pH值和AIBA加入量对SiO2粒子粒径、分散稳定性和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
  • 3.3.4 原位乳液聚合动力学
  • 2复合乳胶粒径分布'>3.3.5 AN-MMA共聚物/纳米SiO2复合乳胶粒径分布
  • 2含量对复合乳胶体均粒径的影响'>3.3.5.1 SiO2含量对复合乳胶体均粒径的影响
  • 3.3.5.2 乳化剂对复合乳胶体均粒径的影响
  • 3.3.5.3 引发剂浓度对复合乳胶体均粒径的影响
  • 3.3.6 原位乳液聚合的稳定性
  • 3.4 小结
  • 2复合粒子的形貌及形成机理'>4 原位乳液聚合AN共聚物/纳米SiO2复合粒子的形貌及形成机理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原料和仪器
  • 4.2.2 原位乳液聚合
  • 4.2.3 表征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复合粒子形貌
  • 2粒子在复合粒子中的复合程度'>4.3.2 纳米SiO2粒子在复合粒子中的复合程度
  • 4.3.3 复合物的结构
  • 4.3.4 原位乳液产物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
  • 4.3.5 AN-MMA共聚物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
  • 4.3.6 复合物的玻璃化温度
  • 4.3.7 复合粒子形成机理分析
  • 4.4 小结
  • 2复合粒子炭化消模制备中孔炭'>5 丙烯腈共聚物/纳米SiO2复合粒子炭化消模制备中孔炭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原料和仪器
  • 2复合物炭化、去模制备中孔炭'>5.2.2 AN共聚物/纳米SiO2复合物炭化、去模制备中孔炭
  • 5.2.3 表征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共聚物的成炭率
  • 5.3.2 炭化前后物质的结构
  • 5.3.3 中孔炭的微晶结构
  • 5.3.4 中孔炭的吸脱附曲线、孔径分布和孔隙结构参数
  • 5.3.4.1 炭化温度对中孔炭结构的影响
  • 2含量对中孔炭结构的影响'>5.3.4.2 SiO2含量对中孔炭结构的影响
  • 5.4 小结
  • 6 中孔炭的形态及形成机理探讨
  • 6.1 引言
  • 6.2 实验部分
  • 6.2.1 实验原料和仪器
  • 2复合物炭化、去模板制备中孔炭'>6.2.2 丙烯腈共聚物/纳米SiO2复合物炭化、去模板制备中孔炭
  • 6.2.3 表征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炭化物的SEM图
  • 6.3.2 中孔炭的TEM图
  • 6.3.3 中孔炭的形成机理分析
  • 6.4 小结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硬脂酸/硅灰石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7(16)
    • [2].Gelatin/BaTiO_3核壳复合粒子的制备及电场响应性能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16(12)
    • [3].轻质高导电镀银复合粒子的制备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12(03)
    • [4].纳米碳酸钙-粉末橡胶复合粒子增强增韧聚氯乙烯[J]. 复合材料学报 2012(06)
    • [5].微米羟基磷灰石/钛复合粒子冷喷沉积行为[J]. 金属热处理 2018(11)
    • [6].余甘多糖绿色合成纳米银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响应面优化[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7(08)
    • [7].花瓣状Fe_3O_4/Bi_2O_3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光催化活性[J]. 功能材料 2015(11)
    • [8].Fe_3O_4/Bi_2O_3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J]. 中国科技论文 2014(09)
    • [9].熔融制备具有微结构的聚乙烯蜡/分子筛复合粒子[J]. 涂料工业 2013(01)
    • [10].核壳结构聚苯乙烯/银复合粒子的制备研究[J]. 表面技术 2011(05)
    • [11].纳米羟基磷灰石/钛复合粒子冷喷沉积行为[J]. 稀有金属 2018(12)
    • [12].核壳复合粒子的制备[J].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2015(01)
    • [13].板状LiNbO_3-Li_3NbO_4复合粒子的水热合成研究[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14].乳液聚合法制备核(二氧化钛)-壳(聚苯乙烯)复合粒子(英文)[J]. 硅酸盐学报 2008(03)
    • [15].含有乳液粒子和环氧树脂的复合粒子及其制备方法[J]. 涂料技术与文摘 2016(04)
    • [16].二氧化锰氧化法合成聚苯胺/二氧化硅复合粒子用于防腐涂料的研究[J]. 涂料工业 2009(02)
    • [17].氧化铝/聚甲基丙烯酸复合粒子的抛光性能[J]. 微细加工技术 2008(01)
    • [18].肿瘤热疗化疗联合治疗用温敏磁性复合粒子的磁热性能(英文)[J]. 无机化学学报 2014(05)
    • [19].多波段兼容隐身功能填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 功能材料 2010(10)
    • [20].连续法制备羟基化碳纳米管/氧化铁复合粒子研究[J]. 无机盐工业 2013(08)
    • [21].单粒子与复合粒子散射强度的计算与分析[J]. 半导体光电 2012(01)
    • [22].纳米碳酸钙/二氧化硅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在丁苯橡胶中的应用[J]. 无机盐工业 2012(04)
    • [23].铜包覆空心玻璃微球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J]. 电镀与涂饰 2015(05)
    • [24].核壳结构复合粒子对聚丙烯流变性能的影响[J]. 塑料科技 2010(05)
    • [25].分散聚合法制备微米级核壳复合粒子[J]. 应用化学 2012(01)
    • [26].纳米Fe_2O_3/AP/HTPB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J]. 火炸药学报 2012(06)
    • [27].双亲高聚物核壳型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紫外、荧光特性[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12)
    • [28].Fe_3O_4@Gd_2O_3:Eu~(3+)磁光双功能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J]. 化学学报 2011(09)
    • [29].纳米核-壳型含能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11(11)
    • [30].复合磁性纳米粒子的合成和特性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1(06)

    标签:;  ;  ;  ;  ;  ;  

    丙烯腈共聚物/纳米氧化硅复合粒子和中孔炭的制备和表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