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麦长管蚜体色变化的影响

温度对麦长管蚜体色变化的影响

论文摘要

麦长管蚜是小麦重要害虫。在环境温度不断升高、紫外线不断增强的强大选择压力下,麦长管蚜种下分化为不同色型。针对前人研究麦长管蚜体色变化机理缺乏不同温度条件下生态学参数和变异临界等关键问题,本研究采用盆栽种群饲养和单头在培养皿中饲养两种方法,分别测定了各温度处理红绿色型蚜虫数量变动规律及生态学参数,以期为蚜虫体色变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得出以下重要结果:1不同温度处理下,观察到23℃红色型麦长管蚜出现,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红色型麦长管蚜在实验种群中所占比例逐渐升高,与同一温度同一时间绿色型麦长管蚜种群的数量变动规律明显不同。这一结果与单头培养皿饲养条件下所得结果一致。2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高温促进红色型麦长管蚜的产生,抑制绿色型蚜虫的增长;而31℃高温对红、绿两种色型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绿色型抑制作用尤其显著。3红色型麦长管蚜种群增长高峰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延长,在23℃时种群增长的高峰出现的最早;而绿色型麦长管蚜的种群增长的高峰先缩短后延长,在26℃时种群增长的高峰出现的最早。不同温度条件下绿色型蚜虫的平均世代时间呈先缩短再延长的趋势,而红色型蚜虫仅仅呈延长的趋势。4 23℃时绿色型稳定年龄组配为成蚜数量最少,种群旺盛;31℃时,成蚜数量比例最高,种群将衰败;而红色型蚜虫稳定年龄组配23℃时成蚜比例最低,种群旺盛,而31℃时成蚜比例最高,种群衰败提前。由此得出结论:麦长管蚜体色变化受温度影响,红色型蚜虫为高温诱导所产生的生物型,在室内恒温条件下麦长管蚜由绿色型向红色型转变的初始温度介于21℃—23℃之间。过高的温度对红绿色型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温度为25.91℃时(T50=25.91℃),麦长管蚜的后代中有50%的个体是红色型蚜虫。该结论为蚜虫生态遗传与进化提供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麦长管蚜概述
  • 1.1.1 麦类蚜虫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 1.1.2 有关麦长管蚜学名的问题
  • 1.1.3 麦长管蚜的发生规律
  • 1.1.4 麦长管蚜对不同抗蚜性小麦寄主的反应
  • 1.1.5 麦长管蚜体色分化现象
  • 1.2 生命表技术在种群数量研究中的应用
  • 1.2.1 生命表的构建
  • 1.2.2 种群生命表研究进展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供试虫源
  • 2.1.2 供试小麦品种
  • 2.2 试验方法
  • 2.2.1 单克隆系麦长管蚜的制备
  • 2.2.2 温度对麦长管蚜种群增长和体色变异的影响的蚜虫处理
  • 2.2.3 温度对麦长管蚜生殖力和体色变异的影响的蚜虫处理
  • 2.2.4 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温度下麦长管蚜种群及绿、红色型蚜虫数量变动规律
  • 3.2 不同温度下培养皿饲养的不同体色蚜虫不同世代的数量变动规律
  • 3.3 不同温度下不同色型麦长管蚜后代所占种群比例
  • 3.3.1 不同温度处理下红色型蚜虫占麦长管蚜种群的比例
  • 3.3.2 不同温度处理下不同世代绿色蚜虫后代所占种群的比例
  • 3.4 不同温度下不同世代不同色型蚜虫的生命表参数分析
  • 3.4.1 不同温度下不同世代蚜虫净增值率R0 的比较
  • 3.4.2 不同温度下不同世代蚜虫内禀增长率rm的比较
  • 3.4.3 不同温度下不同世代蚜虫平均世代时间T 的比较
  • 3.4.4 不同温度下不同世代蚜虫平均发育历期的比较
  • 3.5 不同温度处理对不同体色蚜虫种群结构的影响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1.1 盆栽种群饲养实验
  • 4.1.2 培养皿单头饲养实验
  • 4.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辨析基本概念,突破种群增长曲线中的难点[J]. 中学生物教学 2016(24)
    • [2].种群增长数学模型分析及其教学[J]. 中学教学参考 2014(08)
    • [3].“种群增长曲线”考点聚焦[J]. 试题与研究 2009(33)
    • [4].剖析高考试题突破种群增长难点[J]. 考试(高考理科版) 2008(04)
    • [5].例析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J]. 中学生物教学 2014(Z1)
    • [6].3种微生态制剂对大型溞存活、生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J]. 生物学杂志 2012(02)
    • [7].“种群增长曲线”难点突破[J]. 中学生物教学 2008(04)
    • [8].应用微积分解读种群增长的两种数学建构模型[J]. 生物学教学 2013(10)
    • [9].解析“增长率”——由2007年全国卷1理综试题第3题而想到的[J]. 中学生物学 2008(03)
    • [10].镜湖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参数的克隆多样性[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11].种群增长曲线应用指导[J].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3(02)
    • [12].维生素B_(12)对圆型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繁殖和个体大小的影响[J]. 河北渔业 2019(10)
    • [13].种群增长曲线相关问题探析[J]. 新高考(高三理化生) 2011(02)
    • [14].添加氨基酸对腐食酪螨种群增长及巴氏新小绥螨捕食功能的影响[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5(03)
    • [15].部分自然因子对烟蚜种群增长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13(02)
    • [16].不同品种棉花对斜纹夜蛾种群增长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0(06)
    • [17].有机垃圾组分种群增长及修正一级产气动力学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6(05)
    • [18].温度对马铃薯棉蚜生长发育及种群增长的影响[J]. 环境昆虫学报 2015(05)
    • [19].化枯燥为生动,激活复习课堂——“种群增长方式”复习课例谈[J]. 中学生物教学 2011(10)
    • [20].种群增长曲线中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辨析[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28)
    • [21].光周期对中国水螅种群增长、无性出芽生殖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J]. 激光生物学报 2017(02)
    • [22].相对湿度对咖啡豆象生长发育、繁殖及种群增长的影响[J]. 应用昆虫学报 2016(01)
    • [23].不同细菌培养液对尾草履虫种群增长的影响[J].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 [24].基于Logistic种群增长规律的概念词频变化研究[J]. 情报科学 2017(08)
    • [25].“种群增长率”与“每年增长率”之我见[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3(05)
    • [26].硫酸锌霉素和盐酸环丙沙星对4种赤潮藻种群增长的影响[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9(06)
    • [27].温度和光照对水螅种群增长的影响[J]. 绿色科技 2019(16)
    • [28].提炼教学主线,进行“种群的增长方式”一节的教学[J]. 生物学教学 2016(05)
    • [29].种群增长相关曲线的比较[J]. 中学生理科应试 2019(10)
    • [30].有关种群增长的理解与应用[J]. 数理化学习 2011(03)

    标签:;  ;  ;  ;  

    温度对麦长管蚜体色变化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