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理、文 ——中晚明文论嬗变及其文化阐释

士、理、文 ——中晚明文论嬗变及其文化阐释

论文摘要

中、晚明文论发展体现出明显的嬗变过程。为反对台阁体的平庸文风,前后七子试图以“复古”为口号,从文学形式入手来进行文学革新,却最终陷入模拟僵化的形式主义泥潭。为改变复古派的僵化文风,公安派独尊“性灵”,不拘格套,以解放文学内容为突破口,来解放被传统束缚以久的文学形式。其结果却导致文学内容及形式的双向虚化。前后七子和公安派从“形式”和“内容”的两翼来变革明代文学,却无法真正改变传统诗文在明代颓败的气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传统士人价值体系在中、晚明时期的失落。 全文由五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论文提出论点,士人价值体系是中国传统文论发展的内在动因。中、晚明时期士人价值的失落是导致复古派、公安派试图从文学内部拯救传统诗文失败的根本原因。 总论部分,梳理中国“士”的文化特质、价值取向及其与文学、文论的关系。 上篇部分,结合个案分析,梳理中晚明文论嬗变过程,指出其与士人价值体系变化的关系。 下篇部分,为文化阐释。从文化分析的角度显明士人价值在中、晚明时期的失落。 结语部分,再次阐明基本观点。

论文目录

  • 引言
  • 总论: 士·理·文—士人价值与文论嬗变
  • 一、“内圣外王”的人生理想
  • 二、道与理: 士人价值体系的核心
  • 三、文: 士人生命价值的升华
  • 四、“文心”与“道心”之间—士人价值体系与文论之关系
  • 上篇: 中、晚明文论嬗变及个案分析
  • 一、“文章由来关政教,道术何曾间古今”
  • 二、“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 三、“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 四、个案分析: 袁宏道—“道心”“文心”的双向虚化
  • 下篇: 文化阐释
  • 一、理的崩溃
  • 二、仕的困境
  • 三、欲的澹妄
  • 四、情的绝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声明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朱元璋帝王权力对士人身份认同的改造——基于《明太祖集》的考察[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2].明清之际江南士人死亡书写探赜——以张煌言之死为中心[J]. 地域文化研究 2020(02)
    • [3].五代江淮士人社会流动的历史观察[J]. 中华文化论坛 2020(03)
    • [4].柳永与宋元时期士人群体的分化[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5].赵岐政治思想与汉末士人的政治观[J]. 中州学刊 2020(06)
    • [6].宋代士人群体如何参与地方治理[J]. 人民论坛 2020(19)
    • [7].保守与多元:清末民初徽州乡村士人治生模式探察——以徽商小说《我之小史》为考察中心[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0(04)
    • [8].论元代士人的游历观念[J]. 殷都学刊 2018(04)
    • [9].由碑志资料看元代色目人的士人化进程[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 [10].唐代士人群体的郎官意识[J]. 保定学院学报 2019(06)
    • [11].始进终退:再论近代地方士人与“国”的关系变迁——以刘绍宽《厚庄日记》为个案[J]. 史林 2017(03)
    • [12].《楚辞》与先秦士人辞令技巧[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13].殖民统治初期台湾士人的政治认同与行为抉择[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2)
    • [14].我国书史之印本不全取代抄本观念因素探析——宋明以降士人知识观的影响[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15].浅论盛唐士人酒生活体现出的精神风貌[J]. 才智 2017(08)
    • [16].明清之际士人的“废墟意识”[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17].宋代优待老年士人政策——以特奏名为中心[J]. 史志学刊 2017(05)
    • [18].身份与趣味:论苏轼的士人画思想[J]. 艺术百家 2017(05)
    • [19].明末清初江南士人的日常生活美学:以饮酒为研究对象[J]. 兰州学刊 2015(11)
    • [20].明末清初江南士人的日常饮食美学[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 [21].简论明代士人人格的塑造[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01)
    • [22].宋代民间士人“尚医”现象初探[J]. 兰台世界 2016(07)
    • [23].“士人画”与“文人画”观述评[J]. 民族艺术研究 2016(03)
    • [24].制度经济学视阈下的宋代官员、士人经商探因[J]. 学术探索 2015(03)
    • [25].论士人巫化及其文学意义[J]. 文艺评论 2015(03)
    • [26].“游”的下行与“文”的上升——论东汉士人流动的下行趋势及其文章史意义[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27].明末清初江南士人日常生活美学:以饮酒为研究对象[J]. 社会科学论坛 2015(12)
    • [28].翩翩风骨耀千秋——论民国学人的士人精神[J]. 祖国 2020(03)
    • [29].士人政府与明代的选官用官制[J]. 唐山文学 2019(06)
    • [30].因文化而地位:南宋“士人社会”的成立及其意义[J]. 宋史研究论丛 2015(01)

    标签:;  ;  ;  

    士、理、文 ——中晚明文论嬗变及其文化阐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