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把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的通感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从深入研究“通感”这个心理现象入手,指出人的感觉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的特点,产生这些心理现象不但有生理方面的原因,也与客观世界与人的心理存在的“异质同构”相关联。由于通感本身具有修辞、认知、审美等功能,使得在艺术与设计领域中研究和运用通感成为可能。在艺术心理活动中,通感不仅仅表现为浅层次的“感觉挪移”,更表现为艺术表象的重叠与沟通,并由此产生作品的新形象,即新的审美意象。由于想象力的参与和情感的渗透,通感可以在人的感知的基础上,超越感觉的局限创造“意象互通”的艺术最高境界。接着,笔者在对前人艺术活动中通感认知的基础上,分析了联觉和通感的区别,突破以往对通感的感觉层面的认识,从知觉统觉的角度来界定艺术通感的含义,并从艺术与设计的联系和区别入手,尝试性地提出设计通感的概念,为的是能够承上启下,进一步透析设计艺术心理活动中的通感现象。能够联系实践并在实践中起到指导作用是研究理论的最终目的,笔者结合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具有通感功能的典型作品,从分析视觉形式要素的通感入手,对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的通感进行归类,并提出由于文化因素和个人方面的差异,会影响视觉形式的通感效果,在运用通感进行设计表现时,应当考虑到这些因素对人的知觉可能产生的作用。设计就是要为人服务。研究视觉传达设计不能仅限于研究“看”,而是要能够深入人的视觉,乃至与视觉相关的心理学领域。本论文旨在挖掘对人的感性的研究,并运用通感理论把为适应人的感觉的设计提升到新的高度,重点通过对通感思维创新性特征的探讨,挖掘设计创意的新思路,对通感思维方式在设计中的应用提出新的观点。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比喻与通感辨析[J]. 教育革新 2010(11)
- [2].唐诗中通感的运用与英译[J].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1)
- [3].历史通感教学刍议[J]. 历史教学问题 2016(06)
- [4].通感隐喻的认知理据及其主要类型[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5].“患”有通感症的我[J]. 作文大王(中高年级) 2020(Z1)
- [6].小学高年段通感教学探微[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20(02)
- [7].从网络流行语“我酸了”看通感修辞格[J]. 牡丹 2020(08)
- [8].通感、联想和想象在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探究[J]. 成才之路 2017(01)
- [9].别样的比喻——通感美学追踪[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7(03)
- [10].感官交融 深层领悟[J]. 教书育人 2016(34)
- [11].谈歌唱教学中的通感体验[J]. 江苏教育 2017(17)
- [12].通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J]. 江苏教育 2017(17)
- [13].以“融通”的桥梁 “贯通”音乐学习——苏少版四下《花之圆舞曲》的通感教学设计与实施[J]. 江苏教育 2017(17)
- [14].浸润心灵须行“乐” 通感体验唤潜能——音乐教学中通感的内涵、作用及运用要点[J]. 江苏教育 2017(17)
- [15].给学生一支思维的拐杖[J]. 内蒙古教育 2017(02)
- [16].通感体验,让音乐在学生心中回响[J]. 教书育人 2017(13)
- [17].声音[J]. 江苏教育 2017(25)
- [18].构筑音乐通感体验的实践与感悟[J]. 江苏教育 2017(33)
- [19].“通感体验”在音乐审美教学中的运用[J]. 名师在线 2017(09)
- [20].基于通感理论的幼儿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策略研究[J]. 基础教育论坛 2017(18)
- [21].英汉通感隐喻对比浅析[J]. 文教资料 2016(27)
- [22].中低年级音乐课堂的通感体验实践探索[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18(03)
- [23].通感效果,妙不可言(外二则)[J]. 中华诗词 2016(07)
- [24].新媒体发展下的互动媒介初探[J]. 明日风尚 2016(23)
- [25].从感受、通感到回味:视觉乐感的生发路径[J]. 艺术品鉴 2017(02)
- [26].“通感体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17(02)
- [27].浅谈大班情景绘画中通感联想的运用[J]. 好家长 2017(15)
- [28].浅析通感隐喻在汉语颜色词构成中的作用[J]. 校园英语 2017(12)
- [29].通感视角下“酸爽”一词的解读[J]. 课外语文 2017(03)
- [30].通感的泛时性特征——以汉英俄对比为例[J]. 北方文学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