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智能化、信息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电缆生产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及技术含量得到显著提升,与之带来的问题也呈现出隐匿性、复杂性的特征,这给电缆生产设备的维护带来的重重困难。鉴于此,笔者以电缆生产设备为切入点,在明晰电缆生产设备的故障特点及磨损机制的前提下,从多个层面有的放矢的开展路径设计,从而为完善电缆设备的管理及运维提供可靠支撑。
关键词:电缆生产设备;工序;预防性维护;磨损机制
1引言
高新技术的腾飞推动了电缆行业的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的电缆生产设备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至实践生产之中,有力提升了电缆的加工效率及质量等级。对于电缆生产企业而言,拉丝——绞线——交联是电缆生产中关键的工序,如何确保关键工序设备的生产关键,对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维护已成为确保设备持续运转的重要因素。鉴于此,笔者以电缆生产设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设备展开故障特点及磨损机制分析,发现当今设备管理及维护困境,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强化电缆设备管理及维护的路径设计,从而为设备的可持续运行提供良好的实践意义。
2电缆生产设备的故障特点及磨损机制
基于笔者实践经历发现,电缆生产设备的故障主要是由于偶发因素导致设备停止运转或功能紊乱的现象。该故障一般形成与电缆加工生产环节,在发生时均产生一定的“提示性信号”,如零件磨损产生的噪音、疲劳运转产生的失效产品增多等。依据设备在实践中出现的故障次数,将其划归为故障萌芽期、故障间歇期及故障磨损期等。前者主要是由于电缆生产设备由于装配工艺、制造精度及设计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可以通过微调等来消除缺陷,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间歇期故障并非必然发生,可以通过科学的设备日常及预防性保养来规避;后者主要是由于设备受使用年限的限制,初始性能得到明显下降,引出需要对设备进行停机检查,更换零部件等来延长设备的寿命等[1]。
以拉丝机、绞线机及交联机为主的电缆生产设备在实践过程中,往往由于设备润滑失效产生摩擦、振动、衰减等诸多因素产生磨损,其中机械零部件的磨损占据较大比例。在初期阶段,设备零部件表面由于毛刺、粗糙度等,产生表面几何形状的变化,此时产生的磨损周期短;在设备历经长时间运转后,零部件达到自身的疲劳寿命,此时主要配合面磨损严重,从而导致设备功能紊乱,加速推动设备进入老化期[2]。
3新时期下强化电缆设备管理与维护的路径设计
基于当前形势下,电缆生产企业在设备管理及维护上出现诸多问题,笔者基于自身经验,从三个层面展开策略设计。
3.1加强技术管理,推进考核机制,完善队伍建设
电缆企业经济效益、产品质量等级及社会效益是衡量电缆生产设备能力的一个关键指标。为此,培养阶梯化的设备维护人员是保障电缆生产设备维护得以进展的关键所在,应给予高度的重视。首先,应强化电缆生产设备维修部门的重要性,设定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保障电缆生产设备性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其次,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维护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学习来解决目前遇到的相对棘手的维护问题,从而能够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快速发展提供应对措施,或在具体实践学习中根据问题来进行反思,提炼出新方法、新观点、新技术等,从而对现有技术实现创新,提高了电缆生产设备的运行稳定性;最后,敏锐的洞察力是维护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由于目前电缆生产设备对医学治疗具有基础支撑效应,因此维修团队在进行具体维修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具体的专业技能,保障施设备运转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在具体运行中对产生问题的苗头进行及时发现,做到全局掌控[3]。
除此之外,技术水平的提升才是保障维修团队的根基。要在团队内部进行责任明晰,将具体职责落实到人,制定工作细则,要求维修工作严格按照规范开展。同时针对遇到的设备故障,应不定期的开展设备维护人员的专项培训,使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匹配时代发展。
3.2建立健全设备维护机制
电缆生产设备的多样化发展使得当今维护工作的难度日益提升,因此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电缆生产设备的维护机制才可以实现永续发展。维护机制应打破传统模式,自设备拟定合同开始,直至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都应制定与之匹配的维护及操作规范,使得维护工作有章可循,保障维护的可靠性。
除此之外,应建立电缆生产设备退出机制。在运行的过程中,及时、完善、系统的进行设备自检及维修是电缆生产设备运行管理的核心发展环节。同时维修部门也要对这部分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工作,如果发现了已经老化的并且是无法再进行维修和保养的机械设备,一旦在具体实践操作环节出现任何质量问题的,必须对原有老化电缆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如果确实在具体操作实践过程中无法满足换代的具体性要求,则采用融资租赁等模式来将设备进行淘汰,确保不再参与电缆的生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保障电缆的质量[4]。
3.3发挥“前置效应”,构建预防性维护体系
预防性维护是电缆生产设备运维的关键所在。为充分发挥“前置效应”,应该做到:
(1)制定科学化的维护方案
每一板块由专业人员指导培训电缆设备使用:电缆设备也如一个生命体,可以通过望、问、闻、切来感觉其身体状况,操作者应该从小事做到维护,如设备螺钉的松动现象,拉丝机、交联机是由众多零部件通过螺钉实现紧固连接,在生产中受持续振动的影响,螺钉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松动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被连接件的相对位置,为安全事故的发生留下隐患,因此在排查时应细心,对关键部位的螺钉进行一一排查,松动后按照指导说明采用扭力扳手进行紧固。专业人士应定期对电缆设备进行检查,如电缆设备安全性能、精确度、电缆设备内参数准确性等。安全性能包括电缆生产设备电源线接触情况以及接地线链接情况,线路育无生锈、松动等情况;精确度包括电缆设备所处环境的温、湿度,防止外界环境对电缆设备设备的损坏;电缆设备内参数准确性包括设备内系统设置检查,同时对内部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于贵重的电缆生产设备,需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保障电缆设备零件的护理,降低零件的更换频率,增加电缆设备使用寿命。
(2)实施动态化的维护周期
由于电缆生产设备长时间使用,各功能部件会趋于老化,故障也会提高,因此,需要随着设备安全性、重要性、使用率、故障率、维修间隔时间等因素调整预防性维护的频率。
由于设备使用是动态的,要对设备信息定期综合分析,若一台设备维护过频,反而使得设备不能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适时调整预防性维护周期[5]。如绞线机作为电缆生产的关键工序,对单丝直径、椭圆度、偏差等均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为确保设备的精度,应构建动态化的调整机制,对一些可能构成影响的现象进行条恒,如绞笼的中心高公差、绞体同轴度公差、中心距、皮带对中度、皮带磨损量等进行检查,确保工作处于正常的运转状态[5]。
4结束语
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设备在电缆生产领域的依赖程度将与日剧增,在电缆行业的发展层面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不断强化技术管理,建立一支具有专业能力的电缆生产设备维护队伍;健全电缆生产设备维护机制;采取多种方案开展预防性维护,才可以保障电缆生产设备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使得安全性能有效提升,从而匹配设备持续运转的时代发展需求,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的同时,呈现出最大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少娜.通信电缆生产质量控制[J].民营科技.2010(04):21-25.
[2]张翅.浅析电线电缆制造企业设备管理[J].科技创业家.2014(03):44-49.
[3]徐礼强.我国电线电缆的发展问题及解决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1):56-63.
[4]范小雷,王豫,卢宇.电线电缆成缆设备技术要求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8):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