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活性跟踪分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球藻热水提取物,活性跟踪分离,自由基清除作用,促巨噬细胞增殖作用
活性跟踪分离论文文献综述
贾敬,徐殿胜,庄秀园,张道敬,陶黎明[1](2017)在《小球藻热水提取物功能成分的活性跟踪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以自由基清除作用和促巨噬细胞增殖作用为导向,对小球藻热水提取物(CPE)的分离纯化产物进行活性跟踪,以确定CPE的主要功能成分。采用高压热水提取、Sevag除蛋白、乙醇沉淀和超滤的方法得到CPE粗多糖,然后通过DEAE52离子交换层析柱和Sephadex G-100对CPE粗多糖组分进一步分离纯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上述方法对CPE进行分离纯化,得到3种高活性成分PS-1-4-2、PS-1-3-2和PS-2-3-3,经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得知其分子质量分别为3.97×10~4 Da、2.28×10~4 Da和4.1×10~3 Da。活性跟踪结果表明,CPE能够清除自由基并促进巨噬细胞Ana-1细胞生长,主要是由于其多种活性组分共同发挥作用,清除自由基作用的功能成分主要集中于PS-1-3、PS-1-4、PS-2-3和PS-2-4,促Ana-1细胞增殖作用的功能成分主要集中于PS-1-3、PS-1-4和PS-2-3。本研究确立了CPE主要功能成分的活性筛选手段,并获得3种新型功能成分,可用于指导小球藻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从而进一步推动微藻能源的产业化进程,实现"高附加值微藻产品、微藻能源与微藻固碳"一体化的示范作用。(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陈良华,谌迪,郑志忠,刘韶松,童庆宣[2](2016)在《猫爪藤细胞毒活性成分跟踪筛选和分离以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Objective:Macfadyena unguis-cati L.(MU) is widely used in folk medicine as anti-inflammatory,anti-malarial and anti-venereal.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anticancer and antioxidant potential of the aerial parts of MU and then to identify the main compounds responsible for these effects.Method:Detailed phytochemical investigation on MU was carried out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The cytotoxicity of extracts or isolated compounds was assessed by MTT assay.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he samples were estimated by DPPH and FRAP.Result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C13 fraction exhibited the greatest cytotoxic activity on human hepatoma cells SMMC7721 and Bel7402 by MTT assay.The EtoAc and n-BuOH fractions showed strong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n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and ferric reducing power,which were almost comparable to capacities of the positive controls Vc.Further,bioassay-guided fractionation of CHC13 fraction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five known compounds,including decaffeoylacteoside(ML-1),lyoniresinol-3 a-O-P-D-glucopyranside(ML-2),cirsimarin(ML-3),cirsimaritin(ML-4),Ursolic Acid(ML-5).Compounds ML-1,ML-2,and ML-5 were isolated firstly from the title plant.All compounds were assayed for their cytotoxic activities against three human hepatoma cells SMMC7721,HepG2 and Bel7402.Conclusion:Ursolic Acid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potent cytotoxic constituents in M.unguis-cati.These data provide new insight into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anticancer activity of M.unguis-cati.(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国际抑郁共病暨第十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10-14)
曾祥宏[3](2013)在《多通道二维色谱分离松多酚及对抗氧化物质的活性跟踪》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维色谱是分离、分析复杂组分物质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有着传统分离技术无法比拟的优点,能快速、有效地将复杂组分分离成单一组分物质,但是其分离纯化量少,多应用于微量物质的分析鉴定,欠缺制备方面研究和应用。因此本课题组在二维色谱和传统柱色谱的基础上,设计构建了多通道二维色谱分离设备,研究其在制备方面的应用。本文以多通道二维色谱为研究基础,以松多酚为研究对象,系统的研究了多通道二维色谱分离松多酚的工艺条件、多通道二维色谱对松多酚抗氧化物质的活性跟踪以及其抗氧化功能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根据多通道二维色谱的设计原理,成功构建了多通道二维色谱分离设备;然后以蓝莓果渣为原料,采用两种不同规格的色谱柱进行多通道二维色谱分离效果的验证实验,结果显示,较蓝莓果渣提取液,多通道二维色谱分离的蓝莓花色苷的纯度有很大提高,最大提高了8.59倍,可推知多通道二维色谱对天然植物活性物质具有分离能力。以红松松塔为原料,选取固相介质、洗脱剂、上样量、上样浓度、洗脱速度以及色谱柱数量6个因素为研究对象,对多通道二维色谱分离松多酚的条件进行优化。通过静态吸附和解吸实验,确定了吸附和解吸效果均佳的X-5大孔树脂作为固相介质,解吸效果最优的0.5%甲酸-60%乙醇溶液为洗脱剂。然后,利用多通道二维色谱设备进行单因素动态实验及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上样量、上样浓度、洗脱速度和色谱柱数量4个因素的最佳值,结果分别为260mg、2.0mg/mL、200±20ml/min和4色谱柱联用。此条件下,多通道二维色谱分离设备对多酚的分离有着很好的效果,使松多酚纯度由2.37%提高到了20.36%,纯化倍数高达8.59倍。采用MTT法测定总还原能力最强组分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最佳组分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显示,两抗氧化组分对小鼠脾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总还原能力最强组分在5.0ug/ml浓度时,脾细胞的增殖率最高,可达15%左右;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组分在20ug/ml浓度时,脾细胞增殖率最好,可达10%。采用H2O2诱导法构建小鼠脾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在氧化损伤防护实验中,两抗氧化组分对脾细胞氧化损伤均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总还原能力最强组分在高剂量(160ug/ml)时对脾细胞氧化损伤的防护效果最佳,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最佳组分在中剂量(40ug/ml)时效果最佳。在修复实验中,2种抗氧化组分均在中剂量时对脾细胞氧化损伤的修复效果较佳,高、低剂量对脾细胞氧化损伤没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同时在成分分析中,2种抗氧化组分的活性成分多酚、黄酮和花青素的含量比分别为250:75:7和785:350:1。综上所述,本文从多通道二维色谱的构建、分离松多酚条件的优化以及抗氧化物质的活性跟踪叁个方面展开对多通道二维色谱和松多酚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活性物质的分离和松多酚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参考和理论指导,为二维色谱和松多酚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3-06-01)
郁蕾,戴好富,魏景,梅文莉,曾会才[4](2011)在《哥斯达黎加链霉菌抗菌成分的活性跟踪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离、鉴定哥斯达黎加链霉菌(Stretomyces costaricanus)发酵液中的抗菌活性成分。方法通过活性跟踪,采用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对哥斯达黎加链霉菌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光谱分析对活性成分进行结构解析。结果哥斯达黎加链霉菌中的抗菌活性成分为放线菌素D。结论首次发现放线菌素D对香蕉枯萎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r4),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11年07期)
梁小莉,高俊平,潘润恺,佘志刚,肖娜娜[5](2009)在《一株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中活性组分的活性跟踪法分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从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采集的21株植物内生真菌进行了抗菌、抗肿瘤筛选,得到4株活性菌株,其中SK11菌株活性最强。采取活性跟踪方法,从SK11菌株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到了活性成分Lichexanthone和Bikaverin,并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该菌株为链格孢霉菌(Alternaria sp.)。这是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这两种化合物。(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09年10期)
吴琦,杨秀伟,邹磊,傅德贤[6](2009)在《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跟踪分离芙蓉菊中的活性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芙蓉菊全草中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跟踪方法和各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纯化;应用各种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对单体化合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试验,确定活性成分。结果:芙蓉菊7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和水溶性部分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从两部分分离鉴定了5,7-二羟基-3,′4,′5′-叁甲氧基黄酮(1),东莨菪素(2),艾菊素,粗毛豚草素(3),5,5,′7-叁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4),柯伊利素(5),万寿菊黄素-3,6,7-叁甲基醚(6),石杉黄素(7),东莨菪苷(8)和槲皮万寿菊素-3,6-二甲醚(9)。其中,化合物2,3,5~7,9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μmol.L-1)值分别为(34.36±2.06),(146.28±12.44),(246.26±8.73),(74.06±3.83),(42.19±5.25),(136.20±25.73),强于同条件下的阳性对照药阿卡波糖[IC50=(489.25±38.55)μmol.L-1]。化合物1,4,8和艾菊素的IC50值皆大于1 000μmol.L-1。结论:化合物5和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5~7,9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类型属于竞争性抑制作用,它们可能是芙蓉菊防治糖尿病的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09年17期)
崔广东[7](2008)在《低毒工业大麻叶茎化学成分的分离以及抑菌活性物质的跟踪和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麻系桑科(Maraceae)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英文名Hemp,拉丁文名CannabissativaⅠ,世界各地均有栽培。麻仁润滑肠道,通便,雌花和叶止咳定喘,解痉止痛。大麻纤维具有抗菌、除臭的作用,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报告,大麻纤维制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等有明显的杀灭、抑制作用。大麻作物生长无需任何化学物质,自身既可抵御各种病虫害,是典型的绿色环保作物,更是一种天然的抑菌剂。第一,研究了4月份低毒大麻叶乙醇提取物(DML4)和茎皮乙醇提取物(DMS4)抑菌作用。发现DML4和DMS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抑菌作用明显。第二,对不同生长期的4月份和9月份大麻(叶和茎皮)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相同浓度DMS9抑菌作用最强,而DML4抑菌作用最弱。第叁,对9月份大麻(叶和茎皮)乙醇浸膏(DML9和DMS9)进行了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不同极性的萃取,对不同极性的浸膏进行了抑菌作用的系统研究。发现大麻叶和茎皮石油醚浸膏的抑菌作用最强。第四,对9月份大麻(叶和茎皮)石油醚浸膏,乙酸乙酯浸膏进行了化学物质的分离,采用硅胶正相层析和薄层色谱制备等技术手段,运用UV、IR、NMR等波谱方法,结合一定的化学方法、物理常数的测定以及与标准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从大麻叶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种化合物,用化学和波谱学方法鉴定了6种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为二十四烷(tetracosane,Ⅰ),十四烷酸(myristic acid,Ⅱ),β-古甾醇(β-sitosterol,Ⅲ)豆甾醇(stigmasterol-3-O-glucopyranoside,Ⅳ)齐墩果烯(oleanolic alkene,Ⅴ),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Ⅵ),其中Ⅰ~Ⅵ均系首次自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从大麻茎皮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种化合物,用化学和波谱学方法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四烷(tetracosane,Ⅰ),十四烷酸(myristic acid,Ⅱ),硬脂酸(stearic acid,Ⅲ),对羟基正二十烷酸苯乙酯(4-hydroxyphenethyl icosanoate,Ⅳ),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Ⅴ),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Ⅵ),熊果酸(ursolieaeid,Ⅶ).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了5化合物,用化学和波谱学方法鉴定了3个化合物,分别为毛冬青酸(ilexolic acid,Ⅷ),木樨草素(luteolin,Ⅸ)槲皮素(quercetin,Ⅹ).这些化合物中部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第五,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了抑菌作用的系统研究,发现齐墩果烯,齐墩果酸抑菌效果明显。本文以低毒工业大麻(叶和茎)为研究对象,对其抑菌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跟踪,分离和筛选,最终发现大麻化学成分中齐墩果烯和齐墩果酸有较好的抑菌作用。(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08-05-01)
高楠[8](2006)在《Ⅰ 放线菌1146活性代谢产物跟踪分离及结构鉴定 Ⅱ 荨麻药材质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Ⅰ 放线菌1146活性代谢产物的跟踪分离及结构鉴定 微生物是许多活性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微生物代谢产物化学结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发现新药有重要价值。寻找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微生物代谢物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本实验选用我国边远地区土壤放线菌1146菌,筛选具有选择性抑制K562细胞生长的微生物代谢物。通过九种培养基发酵对比筛选培养基,菌种大规模发酵、乙酸乙酯提取、正反相硅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代谢产物活性跟踪分离。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合理化性质、质谱数据和核磁共振数据进行结构鉴定,推断化合物的结构。 通过九种培养基发酵对比,挑选出第四号培养,菌种大规模发酵,提取物采用活性跟踪分离手段,分离出一种主要活性成分,经结构鉴定为放线菌素D。另外还对其它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分别得到大豆素、染料木素和苯乙酰胺。 Ⅱ 荨麻药材质量研究 荨麻(Urtica L.)为荨麻科、荨麻属植物,具有抗炎、镇痛及抑制前列腺增生等药理活性,研究发现其很多药理作用可归于水溶性多糖成分。关于荨麻的质量控制尚无明确定性、定量指标,为了更好地开展对荨麻的开发和利用,我们对荨麻药材的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 本实验对不同产地荨麻(内蒙、贵州、湖南)的多糖含量进行比较,对贵州荨麻根药材按药典对其进行各项目检测(水分、水溶性浸出物、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含量),并对贵州荨麻多糖抗炎活性进行研究, 不同产地荨麻根多糖含量对比结果表明贵州荨麻根多糖含量最高为60.45%;贵州荨麻根药材各项目检测其中水分含量为7.1%,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8.6%,总灰(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期刊2006-05-28)
汤海峰,易杨华,李玲,孙鹏,张叁奇[9](2005)在《利用稻瘟霉分生孢子跟踪分离面包海星中的海星皂苷活性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面包海星中的海星皂苷活性成分。方法以稻瘟霉模型进行活性监测,采用多种层析手段和波谱技术对海星皂苷活性成分跟踪分离并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获得14个海星皂苷,鉴定了其中12个结构(1~12),包括7个新的海星皂苷(6~12)。其中大多对稻瘟霉显示活性且对K562和BEL7402肿瘤细胞株显示显着或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性,2个皂苷有溶血作用。结论利用稻瘟霉模型对海星皂苷活性成分进行跟踪分离是可行的,该研究也为进一步开发抗肿瘤新药提供了有价值的先导化合物和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药物》期刊2005年03期)
赵惠茹,杨广德,贺浪冲[10](2005)在《生物活性跟踪分离法筛选当归挥发油中的有效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当归挥发油中对主动脉血管有舒张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采用细胞膜色谱法(CMC)筛选、高效液相色 谱法分离,并结合离体药理实验确定当归挥发油中的有效成分。结果:在当归挥发油中分离出对主动脉血管有舒张作用 的2种有效成分。结论:化合物在血管CMC模型上的保留特性和其药理作用有显着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05年02期)
活性跟踪分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Objective:Macfadyena unguis-cati L.(MU) is widely used in folk medicine as anti-inflammatory,anti-malarial and anti-venereal.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anticancer and antioxidant potential of the aerial parts of MU and then to identify the main compounds responsible for these effects.Method:Detailed phytochemical investigation on MU was carried out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The cytotoxicity of extracts or isolated compounds was assessed by MTT assay.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he samples were estimated by DPPH and FRAP.Result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C13 fraction exhibited the greatest cytotoxic activity on human hepatoma cells SMMC7721 and Bel7402 by MTT assay.The EtoAc and n-BuOH fractions showed strong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n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and ferric reducing power,which were almost comparable to capacities of the positive controls Vc.Further,bioassay-guided fractionation of CHC13 fraction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five known compounds,including decaffeoylacteoside(ML-1),lyoniresinol-3 a-O-P-D-glucopyranside(ML-2),cirsimarin(ML-3),cirsimaritin(ML-4),Ursolic Acid(ML-5).Compounds ML-1,ML-2,and ML-5 were isolated firstly from the title plant.All compounds were assayed for their cytotoxic activities against three human hepatoma cells SMMC7721,HepG2 and Bel7402.Conclusion:Ursolic Acid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potent cytotoxic constituents in M.unguis-cati.These data provide new insight into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anticancer activity of M.unguis-cati.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活性跟踪分离论文参考文献
[1].贾敬,徐殿胜,庄秀园,张道敬,陶黎明.小球藻热水提取物功能成分的活性跟踪分离[J].生物工程学报.2017
[2].陈良华,谌迪,郑志忠,刘韶松,童庆宣.猫爪藤细胞毒活性成分跟踪筛选和分离以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英文)[C].第二届国际抑郁共病暨第十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3].曾祥宏.多通道二维色谱分离松多酚及对抗氧化物质的活性跟踪[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4].郁蕾,戴好富,魏景,梅文莉,曾会才.哥斯达黎加链霉菌抗菌成分的活性跟踪分离与鉴定[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
[5].梁小莉,高俊平,潘润恺,佘志刚,肖娜娜.一株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中活性组分的活性跟踪法分离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
[6].吴琦,杨秀伟,邹磊,傅德贤.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跟踪分离芙蓉菊中的活性成分[J].中国中药杂志.2009
[7].崔广东.低毒工业大麻叶茎化学成分的分离以及抑菌活性物质的跟踪和筛选[D].兰州理工大学.2008
[8].高楠.Ⅰ放线菌1146活性代谢产物跟踪分离及结构鉴定Ⅱ荨麻药材质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
[9].汤海峰,易杨华,李玲,孙鹏,张叁奇.利用稻瘟霉分生孢子跟踪分离面包海星中的海星皂苷活性成分[J].中国海洋药物.2005
[10].赵惠茹,杨广德,贺浪冲.生物活性跟踪分离法筛选当归挥发油中的有效成分[J].时珍国医国药.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