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婉珍(富阳市富春中学,浙江杭州311400)
近年来,在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合作学习成为一种时尚。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教学的一个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以适应未来的合作化、信息化社会;也反映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合作学习是主体教育的策略之一,是建立在科学的交往观基础上的,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其突出的优点是:有利于尊重个别差异,形成智能互补,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更多的成功体会。然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组织不当,其优势则荡然无存。
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以及它为教学带来的优势值得教师关注,但是作为一线教师,更应该思考的是它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和表现,关注它深层次的问题。本文主要谈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一、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学会与其他合作伙伴的配合、互动,既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又善于融入团队的整体工作,支持他人,倾听意见,互相交流,协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提高和发展的目的。
合作学习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学会和教师及集体成员交往,使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佳境界的过程。其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合作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周围社会环境交流互动而自主建构的过程,知识不全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合作讨论等活动来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合作学习的核心观点是“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时空,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切实转变教师角色,充分发挥教师在搭建合作学习平台中的作用
1.教师是倾听者、激励者、引导者
为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得实效,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倾听者。在合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当遇到和自己的想法不完全一致的意见时,要善于吸取其合理正确的内容,及时补充修正自己的认识。发表意见时,不以教师的权威压人,而是以理服人,使交流的内容不断深入,使讨论得以有效进行。当个别胆小的学生或有自卑心理的学生不敢开口发言时,教师应作为激励者,引导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当个别学生争强好胜、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就抢先发表意见时,教师应作为引导者,告诉他们只有照顾和尊重他人才会得到他人的照顾和尊重,引导学生意识到小组合作交流也是学习,只有做好准备,才能有高质量的发言,只有与其他同学充分交流、彼此倾听,才能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最终在合作交流中求得认识的统一、思想的共鸣、智能的发展。
2.教师是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
教师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还应是一个组织者,要适当、适时地组织合作小组按照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开展学习,关注合作的进程,了解各组合作交流的情况,及时点拨,适时调控,这也是防止小组合作学习走过场的重要保证。除了认真组织好小组的合作交流外,教师还必须做好小组合作交流的管理工作。如适时调整小组成员角色,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根据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来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此外,教师还是指导者,给学生认知和学习上的指导。在认知指导上,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各位学生自学的情况等,准确及时地加以调整。在学习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灵活多样的、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获取新知。
三、讲究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1.开展合作学习,首先要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
初中生学习基础、学习态度能力、兴趣爱好、特长等存在一定差异,这就决定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取长补短,即小组成员是异质的。这样混合编组保证了小组成员的多样性,从而使小组活动中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和输出,可以激发出更多的观点,使全组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而采用自由组合和随机组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兴趣相投的几个好朋友在一起时话题多,表面上讨论热烈,但海阔天空,影响学习目标达成。而且凑合的小组讨论不起来,参与率低下,目标不能达成,成为形式上合作。因而进行有效分组是合作学习成功的第一步。同时要对学习小组进行分工,落实职责。合作学习应有明确职责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每个学习小组由组长、记录员、评分员、汇报员等构成,职责明确,并对设岗定期轮换,以便人人锻炼,全面发展。
2.选择时机进行合作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并不是任何内容,任何教学环节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内容简单一目了然,如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教学可让学生自主学习。像知识密集的内容,有时更需要教师精讲,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做好样板示范。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对以下几种教学情景可采用合作学习。
(1)当分组实验学生个人操作时间不足时。科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为了更好地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往往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但是,如果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地完成大量实验,获取每一个数据,课堂教学时间会明显不足,这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时机。通过小组合作,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2)在处理疑难问题和模糊问题时。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或问题解决的策略出现多样化时。课堂上需要学生解决的一些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在独立探索这些问题时很可能会出现困难,这时可采用小组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
(3)当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解决探究性问题时。让学生进行开放型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实践探究,此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课外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性问题。比如,调查家里或学校的电路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用电的地方并提出解决办法;探究哈哈镜为何能成各式各样奇怪的像;调查分析各种洗涤剂、实用油、农药、废电池液等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的原理;从科学、技术和社会多个角度分析噪音污染的来源并提出解决方法,等等。
3.运用优化评价,鼓励合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激励学生的合作兴趣和意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的效果,使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相合作的良性机制的形成,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做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由激励个人竞争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要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注意合作学习过程,并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
五、教学体会
课堂合作教学包含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教师与学生小组的双向交往,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等多种交流形式。生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间相互作用,使学生群体建立起一种互助合作关系,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为使合作教学能有效的实施,教师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应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
为了取得最佳的合作学习效果,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应由能力不同、性格各异的学生组成。为了使学生合作成功,还必须使学生在自己组内感到愉快。因此,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前,教师应该熟悉和掌握每个学生的能力、个性和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征询学生的分组意向。分组时,教师应尽可能考虑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小组内部有效合作。
2.应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成员间的争论
合作必有争论,争论的情境和气氛应是合作性的,而不是竞争性的。应强调整体目标,而不是个人目标。在合作的气氛下,争论无所谓输赢,而是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大家在一起集思广益,充分听取每个人的意见,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最后在分析综合各种意见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达到学习的目标。
3.应及时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通过评价激励,使小组成员感受到他们同在“一条船”上,荣辱与共,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共同协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各尽其才,使学生之间做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在课外,小组成员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综上所述,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各种科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能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互助协作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能激发学生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能改善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与他人平等相处的良好习惯,让科学课堂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