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方法与实证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

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方法与实证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

论文摘要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旅游资源科学的认识、正确的评价,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的前提。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颁布实施,在旅游学界引发了新一轮研究热潮,旅游资源评价逐渐成为旅游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然而现阶段旅游研究仍处于重应用轻理论的多学科分散研究状态,尚未形成科学的、完整的旅游资源评价理论体系。本文的研究立足把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对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分类和调查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前人旅游资源评价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基础上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并以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与规划为契机,将其作为案例加以分析,力争通过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旅游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从认识论层次上,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进展,提出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内容,并从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个方面对评价方法展开思考。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关于旅游资源的各种定义,科学界定了旅游资源的内涵,阐明了旅游资源的基本特性;构建了完善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颁布以来,在旅游规划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为实施地区的旅游资源调查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对旅游资源普查的内容、规范以及实践应用进行研究,然后针对国标在实践应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发现“旅游资源分类”缺乏科学合理性以及逻辑严密性,“旅游资源调查”缺乏技术上的可操作性,以此修正目标来推进国标的进一步完善,为我国今后旅游资源普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基于系统科学理论,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新的旅游资源评价理论体系,从时空尺度将旅游资源评价分为三个层次;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旅游资源集合区评价、区域旅游资源综合评价。评价体系以资源依托、市场导向为指导原则,初步建立了旅游资源评价的数学模型、定量指标及评价方法。在实践论层次上,以浙江省旅游资源作为评价对象进行案例研究,对地区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提出切实的对策和建议。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评价,本文分析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旅游单体的评价标准的一些不尽完善之处,并对其进行修正,提出了加强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和建议方案。采用提出的改进建议,对浙江省象山县石铺镇的旅游资源优良级单体进行实证研究,使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更加科学、更加规范。对于集合区旅游资源的评价,本文首先科学界定了集合区概念,然后根据地域结合度将集合区旅游资源分两种情形进行评价分析。对于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的集合区,以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双龙风景区为例,选取二十个旅游资源优良级单体,以八个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等级评定,旨在为集合区旅游资源的分层次开发提供决策参考。而对于旅游资源相关性较差的集合区,以浙江省象山县旅游资源评价为例,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对集合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为地区旅游资源的发展指明方向。区域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则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中比较先进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进行聚类分析。以浙江省72个县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在收集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资料,构建社会经济相关因子的基础上,分析区域旅游资源质量、种类和空间结构,研究浙江省范围内旅游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并且进行旅游资源总体评价研究,探讨区域旅游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实现区域旅游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协调与统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展
  • 1.3.1 国外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展
  • 1.3.2 国内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展
  • 1.4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2. 旅游资源概述
  • 2.1 旅游资源的内涵
  • 2.1.1 旅游的定义
  • 2.1.2 旅游的内涵
  • 2.1.3 旅游资源的内涵
  • 2.2 旅游资源的基本特性
  • 2.2.1 内部特征
  • 2.2.2 外部特征
  • 2.3 旅游资源的分类
  • 3. 旅游资源普查的研究与实践
  • 3.1 旅游资源普查概述
  • 3.1.1 普查内涵
  • 3.1.2 普查原则
  • 3.1.3 普查程序
  • 3.1.4 普查内容
  • 3.2 旅游资源普查依据
  • 3.2.1 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 3.2.2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 3.3 旅游资源普查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 3.3.1 研究区概况
  • 3.3.2 旅游资源的丰度
  • 3.3.3 旅游资源的品质
  • 3.3.4 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
  • 3.3.5 旅游资源评价小结
  • 4. 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研究
  • 4.1 旅游资源评价
  • 4.1.1 评价内涵
  • 4.1.2 评价目的
  • 4.1.3 评价原则
  • 4.2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 4.2.1 旅游资源自身条件评价
  • 4.2.2 旅游资源环境条件评价
  • 4.2.3 资源开发现状与序位评价
  • 4.3 旅游资源评价理论体系研究
  • 4.4 旅游资源评价方法体系研究
  • 4.4.1 旅游资源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 4.4.2 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 5. 旅游资源单体评价
  • 5.1 旅游资源单体的界定
  • 5.2 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
  • 5.2.1 国标旅游资源评价体系
  • 5.2.2 国标旅游资源评价标准的修正
  • 5.2.3 国标旅游资源评价依据的建议
  • 5.3 旅游资源单体评价研究——以石浦镇为例
  • 5.3.1 研究区概况
  • 5.3.2 旅游资源单体评价
  • 6. 旅游资源集合区评价
  • 6.1 旅游资源集合区概述
  • 6.1.1 旅游资源集合区的界定
  • 6.1.2 旅游资源集合区的特征
  • 6.1.3 旅游资源集合区的分类
  • 6.2 旅游资源集合区评价的模式
  • 6.3 旅游资源集合区评价的实证研究之一——以双龙风景区为例
  • 6.3.1 研究区概况
  • 6.3.2 双龙风景区旅游资源评价分析
  • 6.3.3 双龙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
  • 6.4 旅游资源集合区评价的实证研究之二——以象山县为例
  • 6.4.1 研究区概况
  • 6.4.2 旅游资源评价思路
  • 6.4.3 象山县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 6.5 小结
  • 7. 区域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 7.1 区域旅游资源评价概述
  • 7.1.1 区域旅游资源的特征
  • 7.1.2 区域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
  • 7.2 区域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 7.2.1 区域旅游资源条件评价
  • 7.2.2 区域旅游资源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 7.2.3 区域旅游资源社会经济影响评价
  • 7.2.4 人工神经网络聚类模型应用
  • 7.3 区域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 7.3.1 区域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 7.3.2 区域社会经济因素相关性分析
  • 7.3.3 区域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分析
  • 7.3.4 区域旅游发展分区
  • 7.4 研究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浙江省旅游资源集合区调查统计表
  • 附图1 浙江省旅游资源分布图
  • 附图2 浙江省特级旅游资源分布图
  • 相关论文文献

    • [1].工业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分析[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01)
    • [2].海滩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J]. 钦州学院学报 2019(03)
    • [3].历史文化古镇类旅游资源评价研究——以溱潼古镇为例[J]. 中国经贸导刊(中) 2019(08)
    • [4].山地风景旅游资源评价的三元认知[J].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7(01)
    • [5].国内外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综述[J]. 凯里学院学报 2015(01)
    • [6].重庆市博物馆旅游资源评价及发展策略研究[J]. 明日风尚 2017(01)
    • [7].苍溪县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基于RMP模型分析[J]. 中华少年 2017(16)
    • [8].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古文化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研究[J]. 城市地理 2017(16)
    • [9].北京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以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 现代园艺 2020(21)
    • [10].大数据在风景园林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05)
    • [11].长汀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评价与功能区划研究[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7(06)
    • [12].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研究——以绍兴市建辉村为例[J]. 安徽农学通报 2017(20)
    • [13].应用型高等教育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课程为例[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4)
    • [14].国内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述评[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04)
    • [15].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述评[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3(16)
    • [16].解析“后旅游资源评价方法”——读《旅游原创策划》有感[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09)
    • [17].影像分析法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以贡嘎山为例[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18].长春现代人文旅游资源评价[J]. 商 2012(15)
    • [19].回归原义的旅游资源评价模式重构——以丝绸之路甘肃段旅游资源为例[J]. 开发研究 2012(06)
    • [20].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课程实践教学新方式与新模式的构建[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6)
    • [21].国内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综述[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 2010(02)
    • [22].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旅游资源评价[J]. 科技和产业 2009(03)
    • [23].南子沟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19)
    • [24].宁夏红寺堡区旅游资源评价与绿色开发研究[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25].基于供给侧改革的《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课程改革探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13)
    • [26].《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课程教学的探索[J]. 中国科技信息 2010(01)
    • [27].旅游资源及其评价过程与机制:技术性评价到社会建构视角[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07)
    • [28].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廊道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以大别山风景道为例[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05)
    • [29].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J]. 新西部 2017(11)
    • [30].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西安文化旅游资源评价[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5(06)

    标签:;  ;  ;  ;  ;  ;  ;  

    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方法与实证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