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美国犹太裔作家菲利普·罗斯是美国当代著名且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其作品总是寓意颇深、耐人寻味。他的小说通常以性爱、信仰危机、非理性主义、怀疑论、否定论等为基本特征,表现出浓厚的后现代主义色彩。2006年他推出小说《凡人》,与中世纪一部道德剧同名,尽管在情节结构上有相似之处,但其视点主要集中于无名的主人公身上。小说以倒叙的手法讲述了一位普通人的人生历程,通过对一个老人对内心的思索过程的叙述,展示了在后现代语境中,听凭生理本能的驱动、不顾家庭和婚姻、抛弃传统文化和宗教观念、在破碎的艺术中寻求生命的意义。然而这些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都经不起死亡的锤击,也无法支撑一个完整的精神世界。这些后现代的意识和生活方式带给普通人更多的是孤独、焦虑、空虚、乏力。《凡人》自问世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评论家威廉姆·德里希维茨(William Dereswicz)和约翰·戈维(John Garvey)曾分别从宗教和人性的角度对该作品进行了评论;国内的研究主要围绕着“死亡”这一主题进行讨论。本文将这部小说置于后现代主义语境中,对文本进行解析,探索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主人公生存困境的解析,隐射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及面临的种种威胁,认为这种身体困苦和精神空虚普遍存在于现代普通人的生活当中。本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对菲利普·罗斯及其主要作品的研究现状;其次对《凡人》做了简要的介绍;最后介绍了《凡人》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角度。第二章身体机能的衰竭和死亡的恐惧。在主人公混沌的一生中,疾病缠身导致的身体机能衰退的无奈和死亡的威胁时刻威胁着他。本章首先介绍了这部小说所处的后现代主义语境,简要阐释了后现代主义文学及其主要特征;其次,联系后现代主义社会分析文本,揭示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及对死亡的恐惧。第三章精神世界的空虚和迷失。除了要忍受疾病和死亡的威胁,精神上的空虚和难寻自我的无归属感更时刻吞噬者他。主要从宗教信仰的缺失和价值取向的偏差来分析主人公内心的世界的空虚和恐慌,折射出整个人类社会所出现的精神荒原的状态,探讨了现代人对传统的反叛与悖离,在物欲横流的物质社会中的迷失。第四章道德伦理的迷失。本章将对主人公的伦理道德提出拷问,从他对性的盲目追求以及对家庭的背叛两个方面将其一生中的荒诞行为进行分析。第五章为结论部分。总结以上分析并指出本文的研究意义。在小说中,罗斯通过对“普通人”生平经历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美国当代普通人的生存困境,表达了他对当代人生活和精神现状的担忧和关心。总之,本文将《凡人》置于后现代的语境中,分析了主人公的人身经历和生存困境,进而揭露了当代人生存的困境和内心的恐惧,希望在罗斯的指引下现代人能够寻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出路。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嫁给了共产党人》中的背叛母题[J].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4(03)
- [2].穿越历史,通向彼岸——犹太边界空间视阈下《伊莱,狂热者》的“反狂热”追寻[J]. 当代外国文学 2018(04)
- [3].《人的污点》中美国民族认同主题解析[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03)
- [4].《人性的污点》中犹太性和“美国梦”的双重幻灭[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2)
- [5].毁灭性“龙卷风”的由来——《愤怒》中的“蝴蝶效应”解读[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02)
- [6].解读多重身份背后的人性污秽[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04)
- [7].疯癫的背后:《狂热者伊莱》的空间解读[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05)
- [8].试论“美国三部曲”中夫妻伦理的冲突[J]. 芒种 2014(16)
- [9].解读“美国三部曲”中的背叛与自我背叛[J]. 作家 2014(02)
- [10].《人性的污点》悲剧主题解析[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 [11].无法逃避的“战争”——析《愤怒》中的逃避主题[J]. 青年文学家 2013(24)
- [12].论《凡人》对个人伦理的反思[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2)
- [13].论《我嫁给了共产党人》的悲剧意识[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14].《犹太人的改宗》的神话原型解读[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 [15].论《我们这一伙》的讽刺艺术[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 [16].《人性的污点》中人物的心理创伤分析[J]. 北方文学 2018(33)
- [17].浅议《退场的鬼魂》中的心理现实主义[J]. 芒种 2014(22)
- [18].对菲利普罗斯后期小说的伦理解读[J]. 青年文学家 2009(15)
- [19].对生命意义的追问——《退场的鬼魂》解读[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 [20].历史之维中的“纽瓦克三部曲”[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5(09)
- [21].解读《波特诺伊的怨诉》中男主人公的叛逆[J]. 林区教学 2011(09)
- [22].《人性污点》中的伦理道德观[J]. 青年文学家 2009(18)
- [23].承载历史真实的文学想象——论《愤怒》中的历史记忆书写[J]. 当代外国文学 2014(04)
- [24].一元论和二元论的超越——《我嫁给了一个共产党人》中的社会自我和私人自我[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0)
- [25].创伤视域中的《复仇》解读[J]. 戏剧之家 2018(13)
- [26].《波特诺的怨诉》中波特诺的分裂[J]. 青年与社会 2018(29)
- [27].时间、空间与伦理——菲利普·罗斯《垂死的肉身》中的时空伦理观解读[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05)
- [28].《罪有应得》中忏悔与见证的伦理[J]. 国外文学 2017(02)
- [29].生命不能承受之痛:论《人性的污秽》的创伤书写[J]. 戏剧之家 2020(15)
- [30].论美国犹太文学的传承与超越——以索尔·贝娄、伯纳德·马拉默德和菲利普·罗斯为例[J]. 学习与探索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