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采取音乐学与文献学、文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乐府诗集》中的“清商曲辞”一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论文共五章,前三章是关于音乐学、文献学的专门探讨,后两章则是在这一基础上所进行的音乐与诗歌的关系研究。前三章中的第一、二章,是在辨析概念、确定论题所涉对象的基础上,解决与“清商”有关的理论问题。第一章主要探讨“清商”内涵在唐前的历史衍变,指出它的所指随时代而变化,曾分别指“清商”调类的音乐、“清商”风格的音乐和清商署的音乐,到隋唐时,已经非常稳定地指清商署所管辖的各种音乐,包括汉魏旧曲和吴歌、西曲两种类型。第二章探讨了郭茂倩对“清商”概念的重新界定,认为郭茂倩是在唐人观念的基础上,有意将汉魏旧曲排除出去,从而使“清商曲辞”成为东晋至中唐时期吴歌、西曲的专称。第三章是在理论探讨之后,着力揭示与清商音乐有关的现实问题。探讨的内容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清商音乐的形态。本文对清商西曲、《神弦歌》、唐代“三调”的形态、来源问题都给出了新的回答。二是南朝清商乐歌与其它音乐部类的关系。本文指出,南朝时其它种类的娱乐音乐,在体制、形式方面都受到了吴歌、西曲的影响,表现出向其靠拢的趋势。三是清商乐歌的流传。本文进一步证明,清乐在唐代宫廷中的流传并不像《通典》所载那样亡于开元、天宝,而是一直延续到了中晚唐时期。后两章是在前三章探讨的基础上,致力于揭示“清商曲辞”与南朝、唐代诗歌的关系。第四章着重论述南朝清商乐歌与当时诗歌的互动关系。本章指出,清商乐歌包括雅歌、民歌两种类型,它们自身积累起来的歌辞创作技巧为梁诗创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民歌为梁诗创作提供了更为新巧、丰富的文化内蕴;清商雅歌的曲辞创作也受到了当时诗歌创作的影响,表现出了一定的“诗化”趋势等。第五章从唐人同时接受清商“曲”与“辞”的角度,认为他们受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迎合现实的乐歌,顺从相应乐歌的曲辞体式、风格,如初唐宫廷诗人在宫中创作的雅歌曲辞,中晚唐的张祜、温庭筠等人对南朝清商民歌风格的吸取等。第二种是有选择地接受乐歌的类型,并在曲辞创作中将各种写作模式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对诗体的突破,如储光羲以清商曲题创作出了有兴寄的山水诗。第三种是在与清商乐歌有关的现实、文化背景中,既背离了现实的乐歌,也背离了曲辞的既有体式,如中晚唐时期,江南一带的诗人出现了以楚辞写吴越神弦歌辞的现象。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联绵词研究[J]. 语文学刊 2015(18)
- [2].一部南朝乐府与歌诗研究的新作——评曾智安《清商曲辞研究》[J].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11(02)
- [3].从演唱方式看清商曲辞艺术特点的形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5)
- [4].中国古代乐人名典 王氏篇[J]. 音乐生活 2018(04)
- [5].论清乐抒情、娱乐功能之消长对乐府诗的影响[J]. 钦州学院学报 2009(01)
- [6].歌[J]. 北方牧业 2015(22)
- [7].南朝吴越《神弦歌》的乐曲结构及相关的文学问题[J]. 燕赵学术 2009(01)
- [8].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与乐府民歌雅化创作[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 [9].清商乐三题[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 [10].《春江花月夜》的艺术魅力评述[J]. 芒种 2015(07)
- [11].试论李白的“歌”[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0(03)
- [12].六朝情歌中的“欢”[J]. 文史知识 2008(08)
- [13].南朝乐府民歌探究[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14].从娱神到娱人——南朝乐府之神弦歌[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1)
- [15].襄阳“蹋铜蹄”三题[J]. 寻根 2019(03)
- [16].相和歌概念新解[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 [17].试从“吴声”和“西曲”看六朝城市商业的繁荣[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18].春江花月夜[J]. 国防科技工业 2013(09)
- [19].论初盛唐文人对清商曲题目的拟写[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4)
- [20].作为历史概念的清商乐[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03)
- [21].从相和歌到清商三调——魏晋娱乐音乐的发展变迁[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