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罗昔康有机凝胶的研究

吡罗昔康有机凝胶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有机凝胶是连续相为有机介质的半固体系统,局部应用时,一般称为油凝胶或脂质凝胶,其作为经皮给药载体具有明显优势,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制备了双亲性有机凝胶、磷脂有机凝胶、普朗尼克磷脂有机凝胶等5种有机凝胶及卡波姆水凝胶,评价了有机凝胶的流变学性质;以吡罗昔康和吡罗昔康单乙醇胺盐为模型药物,考察了有机凝胶的体外药物释放和经皮通透性;以吡罗昔康为模型药物,研究了普朗尼克磷脂有机凝胶、磷脂有机凝胶和卡波姆水凝胶的局部组织分布。应用椎-板模型,在振荡模式下和线性黏弹性范围内测定了有机凝胶及卡波姆水凝胶的流变学参数。结果表明,双亲性有机凝胶和普朗尼克磷脂有机凝胶以及水凝胶具有较低的相角(≤30°),而且其黏性模量和弹性模量呈现非频率依赖性,表现出典型的凝胶的流变学特征;在室温条件下,磷脂有机凝胶的相角较高,呈现黏性流体的部分特征;相转变温度适当,涂展性良好;除磷脂有机凝胶外其它凝胶具有剪切变稀性。采用改进Franz扩散池法,利用尼龙膜和离体大鼠腹部皮肤为通透膜,以吡罗昔康和吡罗昔康单乙醇胺盐为模型药物,考察了有机凝胶的体外释放和经皮通透性。结果表明,普朗尼克磷脂有机凝胶体外释放量最高,吡罗昔康及其单乙醇胺盐48h的累积释放百分率分别为81.56±3.09%和66.21±1.74%;而磷脂有机凝胶体外通透性最好,48h吡罗昔康及其单乙醇胺盐的累积透过百分率分别为43.52±0.94%和10.44±1.30%。以吡罗昔康为模型药物,考察了普朗尼克磷脂有机凝胶、磷脂有机凝胶和卡波姆水凝胶3种凝胶大鼠局部给药后的局部组织分布。结果表明,有机凝胶和水凝胶具有相似的组织分布,给药侧皮肤Cmax最高的是普朗尼克磷脂有机凝胶(53.51±28.90μg/g),其次是水凝胶,磷脂有机凝胶最小;给药侧局部组织的Cmax较高,大于血浆和对侧相同组织的药物浓度,给药侧的组织(肌肉和关节)/血浆比大于对侧相同组织的组织/血浆比,给药侧局部组织的药时曲线均有双峰,表明吡罗昔康局部吸收存在两种途径,即直接通透和系统循环再分布。有机凝胶具有适宜的流变学性质、较强的载药能力和药物经皮通透性,适于作为经皮给药的载体。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凝胶给药系统
  • 2 炎症的发病机理和非苗体抗炎药物
  • 3 论文立题依据和主要内容
  • 第一章 吡罗昔康和吡罗昔康单乙醇胺盐的理化性质
  • 1 仪器与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吡罗昔康单乙醇胺盐(Piro-MEA)的合成
  • 2.2 吡罗昔康及吡罗昔康单乙醇胺盐的DSC和FTIR
  • 2.3 吡罗昔康及其单乙醇胺盐的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 3 结果与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有机凝胶的制备
  • 第一节 双亲性有机凝胶
  • 1 仪器与试剂
  • 2 方法
  • 2.1 制备
  • 2.2 最小胶凝浓度(Minimum Gelation Concentration)的确定
  • 2.3 显微结构
  • 2.4 相转变温度(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PTT)的测定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凝胶的制备和最小胶凝浓度
  • 3.2 显微结构
  • 3.3 相转变温度
  • 3.4 凝胶有效期
  • 4 本节小结
  • 第二节 磷脂有机凝胶
  • 1 仪器与试剂
  • 2 方法
  • 2.1 制备
  • 2.2 相转变温度的测定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制备
  • 3.2 相转变温度
  • 4 本节小结
  • 第三节 普朗尼克磷脂有机凝胶
  • 1 仪器与试剂
  • 2 方法
  • 2.1 制备
  • 2.2 显微结构
  • 2.3 胶凝温度的测定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油相/水相比
  • 3.2 PC浓度
  • 3.3 PF127浓度
  • 4 本节小结
  • 第四节 其它类型有机凝胶以及卡波姆水凝胶
  • 1 仪器与试剂
  • 2 方法
  • 2.1 PC/Span60/SO凝胶的制备
  • 2.2 卡泊姆水凝胶(HG)的制备
  • 3 结果与讨论
  • 3.1 PC/Span60/SO凝胶
  • 3.2 卡泊姆水凝胶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有机凝胶的流变学评价
  • 流变学(Rheology)基础
  • 1 仪器与材料
  • 2 流变参数的测定
  • 2.1 样品制备
  • 2.2 流变学参数的测定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有机凝胶体外药物释放和经皮通透性
  • 1 仪器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鼠皮的处理
  • 2.2 分析方法的建立
  • 2.3 体外药物释放和经皮通透性实验
  • 2.4 皮肤贮库效应
  • 3 结果与讨论
  • 3.1 体外药物释放和经皮通透性
  • 3.2 皮肤贮库效应
  • 3.3 凝胶流变学性质与体外药物释放和经皮通透性的关系
  • 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吡罗昔康有机凝胶的局部组织分布
  • 1 仪器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给药方案和样品采集
  • 2.2 组织/血浆样品处理
  • 2.3 分析方法
  • 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吡罗昔康卡波姆水凝胶(HG)的局部组织分布
  • 3.2 吡罗昔康普朗尼克磷脂有机凝胶(PLO)的局部组织分布
  • 3.3 吡罗昔康磷脂有机凝胶(LO)的局部组织分布
  • 4 本章小结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罗昔康片的有关物质[J]. 海峡药学 2016(09)
    • [2].吡罗昔康片溶出度考察[J]. 安徽医药 2009(12)
    • [3].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吡罗昔康贴片治疗膝骨关节炎98例疗效观察[J]. 海峡药学 2015(11)
    • [4].吡罗昔康片质量标准中含量均匀度检测方法修订探讨[J]. 中国药事 2014(07)
    • [5].进口吡罗昔康贴片连续用药的人体药动学[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0(11)
    • [6].吡罗昔康片质量分析[J]. 中国药师 2018(10)
    • [7].吡罗昔康贴片配合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50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12)
    • [8].吡罗昔康钆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 山东工业技术 2018(18)
    • [9].光谱法研究吡罗昔康与血浆蛋白质结合性质[J]. 药学研究 2018(01)
    • [10].吡罗昔康贴片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研究[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6(01)
    • [11].吡罗昔康-苯甲酸共晶的制备与体外释放研究[J]. 中国新药杂志 2018(01)
    • [12].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吡罗昔康的含量[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14(11)
    • [13].生物力学敷贴吡罗昔康治疗膝骨关节炎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11(29)
    • [14].吡罗昔康注射液的有关物质及含量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04)
    • [15].吡罗昔康过量致胃肠炎低钾一例[J]. 临床误诊误治 2010(S1)
    • [16].吡罗昔康-d_3的合成[J]. 食品与药品 2019(02)
    • [17].吡罗昔康新制剂微乳的药效学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3(11)
    • [18].监管动态[J]. 中国执业药师 2009(04)
    • [19].稀土金属Ce-吡罗昔康配合物的制备[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9(01)
    • [20].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修订吡罗昔康全身给药制剂说明书[J]. 中国药事 2009(03)
    • [21].甲酚红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吡罗昔康[J]. 分析试验室 2010(11)
    • [22].吡罗昔康胶囊体外溶出速率的实验[J]. 海峡药学 2010(10)
    • [23].吡罗昔康全身给药制剂修订说明书[J]. 中国医药导刊 2009(02)
    • [24].吡罗昔康栓剂的制备方法[J]. 黑龙江医药 2008(03)
    • [25].预饱和-中空纤维离心超滤-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罗昔康凝胶含量[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9(09)
    • [26].吡罗昔康外用微乳的制备及其透皮吸收的研究[J]. 药学实践杂志 2010(06)
    • [27].吡罗昔康镝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英文)[J]. 中国医药导报 2009(30)
    • [28].吡罗昔康透皮控释贴片治疗膝骨关节炎(OA)的疗效和安全性[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23)
    • [29].吡罗昔康涂膜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J]. 中国药业 2009(09)
    • [30].吡罗昔康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05)

    标签:;  ;  ;  ;  ;  

    吡罗昔康有机凝胶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