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对药大黄与黄柏在大黄硝石汤中的配伍研究

酸碱对药大黄与黄柏在大黄硝石汤中的配伍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本论文从化学成分类群的角度,研究“酸碱对药”大黄与黄柏的酸(碱)性成分在大黄硝石汤中的变化规律,确定大黄硝石汤中大黄与黄柏的君臣配伍关系以及大黄硝石汤的最佳提取方法;探明“酸碱对药”大黄与黄柏合煎相互作用产生的大分子复盐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的溶解性;采用药理学实验验证“酸碱对药”大黄与黄柏的酸(碱)性成分变化以及不同提取方法导致的药效学差异。从而指导含有“酸碱对药”大黄与黄柏的方剂的临床应用,也为从化学成分类群入手研究中医方剂配伍提供借鉴。方法:以大黄中蒽醌类成分和黄柏中盐酸小檗碱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酸碱对药”大黄与黄柏不同提取方法、不同配伍组合后进行含量测定,同时对“酸碱对药”大黄与黄柏在水煎液中所形成的沉淀物经过人工胃液、人工肠液解离溶解后的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在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的基础上,采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建立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通过给模型大鼠灌胃不同提取方法的大黄硝石汤,观察模型大鼠治疗前后的一般生物学状态,检测TBIL、ALT、AST各肝功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对肝脏组织进行病检,从而对不同提取方法的大黄硝石汤进行药效学比较。结果:以大黄蒽醌类成分为指标,对大黄硝石汤4种不同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得出不同配伍组合均以水提取效果优于乙醇提取,以煎煮液中含量最高。以盐酸小檗碱为指标,对大黄硝石汤4种不同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得出单药的水提取效果优于乙醇提取,以煎煮液中含量最高;对药和全方的乙醇提取效果好,以乙醇回流液中含量最高。比较大黄硝石汤水提取液的不同配伍组合,得出单药中大黄蒽醌类成分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远远超出对药和全方,对药和全方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比较大黄硝石汤乙醇提取液的不同配伍组合,得出单药、对药、全方之间大黄蒽醌类成分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差别不明显。在实验采用的所有配伍组合中,以水提取液的单药中大黄蒽醌类成分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最高。以大黄蒽醌类成分与盐酸小檗碱含量在全方中所占的比例为指标,对水提取液与乙醇提取液进行比较,得出:全方水提取液中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与盐酸小檗碱含量接近;全方乙醇提取液中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远远低于盐酸小檗碱含量。药效试验也验证了水提取液效果优于乙醇提取液。“酸碱对药”大黄与黄柏水煎形成的沉淀物经人工胃液、人工肠液解离溶解后,均能检出其中含有大黄总蒽醌类成分和盐酸小檗碱,经计算,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溶出的大黄总蒽醌类成分和盐酸小檗碱含量远远低于煎煮液与离心液含量之差,证明沉淀物中的大分子复盐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仅能溶出一小部分,大部分不能被解离。大黄硝石汤的不同提取方法对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表现为肛温降低,体重增加,血清酶ALT、AST和血清总胆红素TBIL降低,肝细胞损伤减轻。不同提取方法综合比较以煎煮液疗效最佳,乙醇回流液疗效最差。结论:“酸碱对药”大黄与黄柏的酸(碱)性成分在大黄硝石汤中的变化规律为:“酸碱对药”大黄与黄柏在合煎时会导致有效成分的提取量减损,形成难溶于水的大分子复盐。我们采用量子化学的方法,首次确定了大黄酸与小檗碱合煎生成的大分子复盐的结构。证明该大分子复盐的形成与“酸碱对药”大黄与黄柏合煎时酸碱性成分的相互作用有直接关系。同时其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的溶解度很低,药理学实验验证了大分子复盐的生物有效利用度很低。“酸碱对药”大黄与黄柏用乙醇提取时提取量减损,此损耗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不大,与提取溶媒有关。大黄硝石汤中大黄与黄柏的君臣配伍关系:从药理学实验得出,大黄硝石汤可以治疗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验证了大黄硝石汤配伍组方的合理性。我们从“酸碱对药”大黄与黄柏的酸碱性成分含量在全方中的比例以及结合药理学实验,首次提出大黄硝石汤以大黄为君药,黄柏为臣药。大黄硝石汤的最佳提取方法:“酸碱对药”大黄与黄柏的酸(碱)性成分含量变化研究表明,“酸碱对药”大黄与黄柏合煎会导致酸(碱)性成分含量下降,药效作用减弱,合煎不是理想的提取方法。为了提高药物疗效,节省药材,应该将传统的煎煮法进行改进。我们初步认为大黄、黄柏单煎是含“酸碱对药”大黄与黄柏方剂的最佳提取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

论文目录

  •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大黄硝石汤的研究概况
  • 1.1 理论研究
  • 1.2 单味药的现代研究
  • 1.2.1 大黄
  • 1.2.2 栀子
  • 1.2.3 黄柏
  • 1.2.4 硝石
  • 2 祖国医学对黄疸病的认识
  • 2.1 黄疸的来源
  • 2.2 黄疸的分类
  • 2.2.1 《伤寒杂病论》论黄疸
  • 2.2.2 《景岳全书》论黄疸
  • 2.2.3 其他
  • 2.3 黄疸的病因
  • 2.3.1 湿邪
  • 2.3.2 瘀热
  • 2.3.3 胆液外溢
  • 2.3.4 感受时邪疫毒
  • 2.4 黄疸的病机
  • 2.5 黄疸的辩证论治
  • 3 黄疸病的现代研究
  • 3.1 病名及分类
  • 3.2 机制研究
  • 4 结语
  • 实验研究
  • 1 大黄(黄柏)、大黄与黄柏以及大黄硝石汤全方的4种方法提取液的化学成分检测
  • 1.1 材料
  • 1.1.1 仪器
  • 1.1.2 试剂
  • 1.1.3 试药
  • 1.1.4 提取液的制备方法
  • 1.2 方法与结果
  • 1.2.1 大黄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1.2.2 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变化情况
  • 1.2.3 大黄总蒽醌类成分的变化情况
  • 1.2.4 黄柏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1.2.5 黄柏盐酸小檗碱的变化情况
  • 1.2.6 考察酸碱对药大黄与黄柏在水煎液中形成的沉淀物中所含的大黄总蒽醌类成分、盐酸小檗碱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的解离溶解情况
  • 2 大黄硝石汤不同制剂对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的影响
  • 2.1 材料
  • 2.1.1 仪器
  • 2.1.2 试剂
  • 2.1.3 试药
  • 2.1.4 实验动物
  • 2.1.5 药液制备
  • 2.2 方法
  • 2.2.1 动物分组
  • 2.2.2 造模及给药方法
  • 2.2.3 测各组动物体重、肛温
  • 2.2.4 取血与取脏器
  • 2.2.5 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测定
  • 2.2.6 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测定
  • 2.2.7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测定
  • 2.2.8 肝脏组织病检
  • 2.2.9 数据统计分析
  • 2.3 结果
  • 2.3.1 肛温与体重的测定
  • 2.3.2 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测定
  • 2.3.3 肝脏病理组织检查
  • 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酸碱对药大黄与黄柏在大黄硝石汤中的配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