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当前,国内的许多城市正处于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之中,水源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其中突发性水源污染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以上海为例,黄浦江上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城市的第一水源地,但作为开放性的水体,黄浦江长期以来不断受到各种形式的污染威胁,其中就包括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从目前的状况和发展趋势看,船舶溢油泄漏污染事件将成为今后威胁黄浦江水源地安全的最主要风险事件之一。因此,从水源地安全的角度出发,针对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进行风险评价理论及方法的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论文回顾和梳理了国内外对突发性水污染问题的相关研究,并重点关注了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在此基础上,从风险评价的角度,识别出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的7个典型风险源,并按风险源位置、污染途径和泄漏扩散方式等进行归类分析:对国内近20年发生的主要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做了统计分析;以船舶溢油泄漏风险事件为例,对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归纳出了风险源不确定性特征、风险受体易损性特征、风险过程时序性特征,风险评价应急性特征和应急行动复杂性特征等5个主要特征。 论文以传统的环境风险评价体系理论为基础,针对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具有的“时序性”特征,尝试性地构建了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风险评价体系——“时序风险评价体系”。将一个突发性污染事件按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分为事前阶段,事中阶段和事后阶段三个阶段,分别相应地提出“风险预测评价”、“风险应急评价”和“风险后果评价”三个子评价体系。其中,“风险预测评价”侧重事发前的“事故风险”评估,目的在于控制事故发生和减缓事故影响;“风险应急评价”侧重事发时的“取水口风险”评估,强调快速、准确的应急评估,目的是为应急行动提供决策依据;“风险后果评价”侧重事发后的“水质健康风险”评估,目的是对污染事件的后续风险影响进行识别和控制。 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城市水源地环境安全及突发污染事件应急机制的实证研究”(No.70403005)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大攻关项目“黄浦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与河网水环境决策支持系统研究”(04dz12031),以黄浦江水源地为对象,对“时序风险评价体系”中的“风险预测评价”和“风险应急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 论文对黄浦江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进行了风险识别,认为准水源保护区内的工业污染源以及流域内的船舶航运污染源,是目前威胁水源地取水口安全的最主要的风险源。进一步对船舶污染源进行风险分析,得出“船舶燃料油泄漏事件”为主导风险事件:吴泾地区江段为“高风险区域”;定性得出的“最大可信事件”为发生在吴泾区域的船舶燃料油泄漏事件,泄漏量≥100吨,适逢涨潮,风向东南。 论文提出了一种针对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应急评估方法——“特征时间指数法”,该方法能够在污染事件发生后迅速评估事件对取水口的综合影响度,对事件进行快速鉴定和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呼伦贝尔市城市现有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调查评价[J]. 内蒙古水利 2011(05)
- [2].城市水源地水资源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9(05)
- [3].美、日城市水源地建设融资模式选取对我国的启示[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8(03)
- [4].城市水源地周边小城镇空间拓展策略初探——以合肥市大杨镇为例[J].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0(06)
- [5].城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故风险源项辨识与分析[J]. 人民长江 2008(23)
- [6].城市水源地农村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市密云水库为例[J]. 中国农村经济 2009(04)
- [7].呼伦贝尔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调查评价[J]. 内蒙古水利 2013(03)
- [8].天津城市水源地将全面封闭 保障群众饮水安全[J]. 海河水利 2014(01)
- [9].云南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针叶林枯落物持水效应研究[J]. 节水灌溉 2013(11)
- [10].向家坝北总干灌区规划供水城市的水资源配置[J]. 四川水利 2016(01)
- [11].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脆弱性的评价方法研究[J]. 人民长江 2013(S1)
- [12].城市水源地非点源污染研究综述[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1(06)
- [13].城市供水面临的问题与供水保障分析[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6(03)
- [14].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不同林分类型水源涵养功能评价——以东风水库为例[J]. 浙江农业学报 2015(05)
- [15].云南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保护研究[J]. 中国水土保持 2014(07)
- [16].云南高原城市水源地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研究——以清水海水源地为例[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9(11)
- [17].基于集对分析的云南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脆弱性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