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国古代帝陵的陪葬制度肇始于秦朝,发展流行于汉代,成熟于唐代。特别是在经历魏晋南北朝长达三百六十多年的变革和演进后,北方少数民族葬俗与南朝汉族为主的丧葬文化逐渐融合,最终形成了唐帝陵陪葬墓的新特点。本文以已发掘的唐代帝陵陪葬墓相关资料为基础,并结合历史文献,在唐帝陵陪葬墓的形成、葬制与葬俗以及等级制度、唐帝陵陪葬制度盛衰原因和唐帝陵陪葬墓区的布局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综合研究。以唐帝陵陪葬墓的专题研究入手,来深入探讨陪葬墓所反映出的唐代高等级贵族群体的丧葬文化、丧葬礼仪以及所形成的陪葬制度。本文的创新性成果主要有以下四点:一、通过对唐代帝陵陪葬墓地面设施和地下结构进行认真考察和系统地分析,从现有已发掘考古资料中归纳出唐帝陵陪葬墓的四大特征:一是,陪葬墓区自昭陵以后确定在帝陵的东南方向;二是,带天井的长斜坡墓道洞室墓成为陪葬墓的主流形制;三是,分布在墓道两侧的壁龛成为放置陪葬品的主要位置;四是,壁画墓在陪葬墓中占据主导地位。并运用考古学资料,系统探讨了从秦汉经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帝陵陪葬墓的历史演变过程。二、将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相结合,并运用统计和对比等方法,对唐代帝陵陪葬墓地面设施(封土、垣墙、阙楼)和地下墓室结构(单双室、墓道、过洞、天井、壁龛、甬道)以及墓葬的葬具、壁画、随葬品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全面研究了墓葬中与等级制度相关的各个因素,提出了一些较新的观点。三、以帝陵陪葬墓为视角,选择其中典型的墓葬作为实例,结合墓志和文献记载,探讨了“夫妻合葬”、“家族葬”、“迁葬”、“改葬”、“冥婚”、“招魂葬”等多种唐代流行的丧葬习俗。四、针对学术界长期存在争议的“唐帝陵陪葬制度盛衰原因”和“唐帝陵陪葬墓的布局”两个问题,将文献记载的墓主身份信息与实际考古资料相对照,并结合地方志中的相关新材料,在充分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唐代帝陵陪葬墓的分布及其规律[J]. 乾陵文化研究 2010(00)
- [2].唐代帝陵陪葬墓盛衰原因新探[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 [3].唐代帝陵门狮及翼马雕刻风格考[J]. 乾陵文化研究 2014(00)
- [4].唐代陵寺考[J]. 文博 2012(04)
- [5].以唐代帝陵为例看中国古代陵墓石刻的题材与模式[J]. 雕塑 2019(05)
- [6].杨卓墓志与唐代帝陵的风水理念等相关问题[J]. 文博 2018(03)
- [7].从乾陵及唐代帝陵看唐政治风气[J]. 乾陵文化研究 2010(00)
- [8].现实中的传统——关于唐帝陵田野调研与影像实践教学的思考[J]. 艺术教育 2012(04)
- [9].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品位 助力文明城市创建[J]. 读天下 2016(20)
- [10].唐代帝王陵墓研究——以桥陵为中心[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02)
- [11].唐代帝陵陵园形制的发展与演变[J]. 考古与文物 2013(05)
- [12].唐代帝陵石刻番酋像带饰样式浅析[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 [13].唐代帝陵管理和保护乾陵的措施[J]. 乾陵文化研究 2011(00)
- [14].佛法与皇权的象征——论唐代帝陵神道石柱[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 [15].偃师[J]. 牡丹 2013(04)
- [16].论唐陵与唐文化的主要特点[J]. 乾陵文化研究 2015(00)
- [17].正高精勤 甘做人梯——王双怀教授访谈录[J]. 地域文化研究 2020(05)
- [18].唐乾陵石刻本体保护及环境整治的回顾与展望[J]. 乾陵文化研究 2010(00)
- [19].关中唐陵石刻的临摹之旅 大陵三百里[J]. 大众考古 2013(03)
- [20].乾陵陪葬墓壁画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J]. 乾陵文化研究 2015(00)
- [21].201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调查发掘新收获[J]. 考古与文物 2015(02)
- [22].杜陵也有可能进入世界遗产名录——访陕西省文物局副巡视员兼新闻发言人周魁英[J]. 新西部 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