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善甘肃省兰州市中山小学730030
摘要:语文教材中精选的很多内容都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善于利用语文教材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德育教育凸显主旋律
孔子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校的主要教育形式是课堂授课。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的教育。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小学生正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最佳时期,这时应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但仅靠几节品德课是远远不够的。实践证明,德育教育和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可取得很好的成效。下面浅谈一下我的做法:
一、紧扣文本,弘扬时代主旋律
课本在选材上是充分考虑到文章所有表达内容的,教导学生不能只停留在课文的表面上,而要以更多的思索,充分理解它所表达的含义。比如《丰碑》这一课,现在的学生是很难理解我们红军在长征时所遇到的困难的,对于现在不愁吃穿的他们是理解不了红军当时所处的环境的。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长征的目的是什么?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首先要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历史背景,才能理解“丰碑”的真正含义,它所表现出的那种共产主义精神正是我们现在所缺乏的。可通过一个个问题引向更深入的思考:红军军需处长是干什么的?管衣服的为什么会冻死?将军开始担心什么?最后为什么他又充满了信心?孩子们通过对一个个问题深入的思考,不知不觉中,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二、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现在的学生所处的环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学生们并非只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如不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他们就不知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教师有必要的、有责任在教学时利用教材培养他们的审美观,让他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丑的,必须让学生们认清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应该远离的。仍以《丰碑》、《金色们鱼钩》为例,在长征中,军需处长、老班长是物资、食品的直接保管者,可是倒下的却是他们,这给我们的震撼是多么巨大,他们用实际行动给我们树立了一个个楷模,他们的优秀品质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让学生结合现代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以大公无私为美,以舍己为人为美,以团结友爱为美,以勤俭节约为美。
三、抓住词句,指导朗读感悟
朗读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明白所揭示的道理、感受写作特点的手段,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如讲《凡卡》一课时,我反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对比朗读信的内容和写信时想的事两部分,还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其中学生朗读:“……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读着读着,学生便不由自主地对凡卡产生了深深的同情。接着我又让学生对“寄信后的事”进行想象,并讨论“爷爷能不能收到凡卡的信”和“如果爷爷收到信,会不会带凡卡回家,为什么”。课文结尾为什么要这样写?通过朗读课文、讨论,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凡卡的悲惨命运是无法摆脱的,因为当时是黑暗的旧社会,从而激发了全体学生痛恨旧社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读书时把心放在文章中,假设自己就是文章的主人公,就能读出作者的情感来。
四、利用故事,启迪学生的高尚美德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生动有趣且内容丰富的故事,如《诚实的孩子》、《幸福是什么》、《丑小鸭》、《三个儿子》等,利用这些故事的意义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启发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高尚的情操。在《诚实的孩子》一文中,讲述了列宁在姑妈家做客,不小心打碎了桌子上的花瓶,开始不敢承认错误,欺骗姑妈,后来回家以后,主动写信认错的事。学生学习了这个故事,懂得了犯了错误应该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如今有许多独生子女,在家长的宠爱下,不仅不知道孝敬父母,反而把父母当成呼来唤去的“佣人”,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利用课文内的有关题材对学生进行教育。如第五册第四课《三个儿子》一文中,通过写三个儿子在看到各自的母亲艰难地提水,只有一个儿子跑上去接过水桶帮助母亲提水的事,赞扬了第三个儿子孝敬父母、体贴父母的美好品德,可启发学生从小孝敬父母,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五、课外延伸,有效拓展德育教育的半径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要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又要延伸好教材内容。除教材中的课文外,还要通过一些课外阅读、习作、真实事例等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鼓励学生重在实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开展好课外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接受教育,从活动中树立优秀的思想;要为学生树立德育榜样,积极鼓励学生向榜样学习,从小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小学生正处于启蒙时期,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道德品质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为进行相关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汲取古人优秀的思想精髓,帮助他们形成理想人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加强思想道德品质的修养,把道德人格的完善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