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凹油田安棚区H3IV2层剩余油潜力分布及主控因素研究

赵凹油田安棚区H3IV2层剩余油潜力分布及主控因素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我国东部陆上油田已陆续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在可供勘探区域越来越有限的情况下,对已开发油田提高采收率、增加产量是当务之急,而对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则是重中之重。赵凹油田安棚区主力厚油层H3IV2层,自1986年投入开发到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逐步暴露出以下问题:目前H3IV2层厚油层厚度大,层内干扰严重,综合含水高,剩余油认识难度大,水淹状况不清,开发效果难以改善。本文在过去大量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继承总结前人的成功经验,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油藏地质、油藏工程等多个角度出发,通过动静态资料结合和油藏数值模拟综合分析剩余油形成规律,预测剩余油相对富集区,分析油藏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赵凹油田安棚主体区H3IV2层储层为扇三角洲沉积,并可进一步细分为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两种亚相和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道间洼地、席状砂等微相;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强、层间非均质性中等偏强、平面非均质性整体较弱,局部地区较强;占孔隙体积30%的较大喉道的渗透率贡献近达85%,半径大于1.61μm的孔隙才是可流动孔隙。赵凹油田安棚区H3IV2层油藏1986年1月投入开发后,产量逐步上升,在1989年3月后产量呈指数递减,1998年3月后该油藏进入特高含水期。目前H3IV2层油藏累积产油84.66×104t,采出程度22.67%,综合含水96.74%。通过对安棚区H3IV2层油藏的产液吸水剖面进行分析,IV22(1-2)层位整个测试期间,相对产出率处于较高水平,为主力产液层。IV21、IV22层相对其它层吸水状况较好,水洗非常充分,水淹程度高,IV23、IV24层吸水状况较差,水洗程度相对较差,还有较多的剩余油。通过对安棚区H3IV2层油藏的存水率、耗水率、含水与采出程度、注入倍数增长率、吨油耗水率等开发指标的计算分析,说明该油藏目前水驱效果变差,每采出1吨油需要注入7.66方的水量。根据安棚区H3IV2层油藏的压力资料,说明目前该油藏的地层压力较稳定,地层压力保持状况较差。应用油藏动态方法对安棚区H3IV2层油藏的剩余油饱和度、可采储量、剩余储量等指标,进行油藏剩余油潜力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油藏的最终为采收率30.2%,可采储量113.11×104t,剩余可采储量为28.45×104t。通过对赵凹油田安棚区H3IV2层油藏的数值模拟研究,历史拟合了油藏的原始地质储量、综合含水率、单井产量和含水率等开发指标,整体拟合好,单井拟合较好,表明该油藏的数值模拟模型能较准确的反映赵凹油田安棚区H3IV2层油藏状况,模拟剩余油分布也比较可靠,可以当作预测的基本模型。通过油藏数值模拟得出安棚区H3IV2层油藏剩余油的分布特征。根据数模拟合结果,再结合油藏打开状况、水驱控制程度,井网完善程度,分析赵凹油田安棚主体区H3IV2层油藏目前剩余油饱和度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区块西、北方向边部附近和井网控制不完善区域。并分析总结了八个小层纵向剩余油分布规律和平面剩余油分布规律。根据赵凹油田安棚区H3IV2层含油饱和度分布图分析,认为:IV21(1)、IV21(2)层剩余油主要在东南部聚集;IV22(1)、IV22(2)层剩余油主要在北部边缘聚集;IV23(1)、IV23(2)层剩余油主要是含油面积小的孤立砂体;IV24(1)、IV24(2)层剩余油主要在西部边缘聚集。根据历史拟合结果,绘制目前各小层储量丰度分布图,可根据储量丰度分布更直观的分析平面剩余油潜力,认为IV21(1)、IV21(2)层剩余储量主要分布在中部无油井控制区域;IV22(1)、IV22(2)层剩余储量主要分布在东区近南部区域;IV23(1)、IV23(2)层剩余储量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区域;IV24(1)、IV24(2)层剩余储量主要分布在东部区域。根据赵凹油田安棚区H3IV2层水淹级别分析,认为构造部位高、吸水状况较差的小层,剩余油饱和度到目前为止仍然较高,如IV24(1)、IV24(2)小层。影响安棚区H3IV2层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有沉积微相一岩石相、储层非均质性、储层构造和边水等。在席状砂岩相、浅湖砂坝岩相、前缘水下分流间湾岩相和浅湖泥微相由于其物性较差,在水驱过程中水洗程度较弱,剩余油饱和度高,形成水驱的波及程度低甚至未波及区域;处于强非均质区安61东南所在区域含油饱和度分布不均,局部剩余油富集;由于受北高南低的构造影响,注入水无法波及到,北部区域剩余油饱和度较高;由于边水能量能量不高,南部水淹严重,剩余油饱和度低。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剩余油分布研究现状
  • 1.3 国内外水驱剩余油研究技术
  • 1.4 研究的思路和流程
  • 第2章 油藏概况
  • 2.1 油藏地质概况
  • 2.2 储层物性
  • 2.3 油藏类型
  • 2.4 流体性质
  • 2.5 温度与压力系统
  • 2.6 油藏渗流特征
  • 第3章 储层沉积微相与非均质性
  • 3.1 储层沉积微相特征
  • 3.2 储层非均质性描述
  • 第4章 油藏开发特征分析
  • 4.1 油藏开发状况
  • 4.2 开发指标动态分析
  • 4.3 产液剖面和吸水剖面
  • 4.4 水驱开发效果分析
  • 4.5 见水见效特征评价
  • 4.6 区块压力分析
  • 4.7 开发效果综合评价
  • 4.8 存在问题
  • 第5章 剩余油潜力分布和主控因素研究
  • 5.1 油藏工程方法预测剩余油
  • 5.2 数值模拟方法预测剩余油
  • 5.3 剩余油分布主控因素研究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赵凹油田安棚区H3IV2层剩余油潜力分布及主控因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