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乙烯漂浮滤料单级曝气生物滤池脱氮试验研究

聚苯乙烯漂浮滤料单级曝气生物滤池脱氮试验研究

论文摘要

为实现低碳氮比城镇污水脱氮,以及克服多级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Aerated Filter, BAF)工艺控制复杂和运行成本高的缺点,本文通过对聚苯乙烯漂浮滤料单级BAF工艺运行条件的优化来提高其脱氮效果。本文中单级BAF有两种运行方式,底部曝气模式和中间曝气模式。文中对单级BAF两种曝气方式在硝化脱氮能力和适用水质方面作对比,并控制工艺条件提高反应器内的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首先对底部曝气BAF开展了工艺优化研究。内容包括:启动、气水比以及污染物负荷,同时研究了除碳硝化区分布规律和最大反硝化负荷。然后研究了与中间曝气模式同一运行条件下污染物的去除效果、DO的沿程分布、污染物的沿程去除规律和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单级BAF可以实现硝化脱氮的要求,与传统两级BAF相比,具有流程短、运行成本低和运行管理简单等优势。底部曝气BAF在水力停留时间3h,回流比为100%,温度25-30℃,气水比4:1的条件下,进水NH4+-N小于30mg/L,平均出水NH4+-N小于5mg/L,TN小于15mg/L。对于中间曝气BAF,进水NH4+-N则须小于22mg/L。中间曝气模式相比底部曝气模式,有较长的运行周期和较高的反硝化能力,但是较低的氨氮去除负荷。进水sCOD浓度是选择曝气模式的关键因素。当进水sCOD浓度大于120mg/L,可以采用底部曝气模式;当进水sCOD小于120mg/L,宜采用中间曝气模式。在两种曝气模式下,同步硝化反硝化有最大TN去除时,占全部TN去除近50%左右。在停留时间3h、气水比4:1、无回流或回流比为1时同步硝化反硝化几可忽略,降低气水比到2:1或改变停留时间为1.5h时同步硝化反硝化十分明显。综上得出结论,同步硝化反硝化倾向发生在高负荷、低气水比的工况。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曝气生物滤池脱氮技术研究现状
  • 1.2.1 曝气生物滤池主要形式
  • 1.2.2 曝气生物滤池脱氮原理
  • 1.2.3 脱氮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4 多级 BAF 脱氮的应用和不足
  •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装置
  • 2.1.1 试验装置设计
  • 2.1.2 试验装置结构
  • 2.2 试验材料
  • 2.2.1 滤料特性
  • 2.2.2 试验用水
  • 2.2.3 接种污泥
  • 2.3 试验方法
  • 2.3.1 检测方法
  • 2.3.2 试验安排
  • 第3章 常规底部曝气单级 BAF 试验研究
  • 3.1 启动
  • 3.1.1 启动方法
  • 3.1.2 启动过程
  • 3.2 气水比的影响
  • 3.2.1 碱度的投加
  • 3.2.2 对出水 DO 的影响
  • 3.2.3 对 SS 及 COD 去除的影响
  • 4+-N 去除的影响'>3.2.4 对 NH4+-N 去除的影响
  • 3.2.5 对 TN 去除的影响
  • 3.3 回流比的影响
  • 3.3.1 碱度的投加
  • 3.3.2 反冲洗
  • 3.3.3 对 SS 和 COD 的去除
  • 4+-N 的去除'>3.3.4 对 NH4+-N 的去除
  • 3.3.5 对 TN 的去除
  • 4+-N 的影响'>3.3.6 污染物负荷对出水 NH4+-N 的影响
  • 3.4 污染物去除规律
  • 3.4.1 合适的气水比
  • 3.4.2 除碳与硝化分区的规律
  • 3.4.3 TN 去除效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间曝气单级 BAF 对比优化研究
  • 4.1 中间曝气位置的优化
  • 4.1.1 对出水 DO 的影响
  • 4.1.2 对去除 SS 的影响
  • 4.1.3 对去除 COD 的影响
  • 4.1.4 对反冲洗的影响
  • 4+-N 的影响'>4.1.5 对去除 NH4+-N 的影响
  • 4.1.6 对去除 TN 的影响
  • 4.1.7 对去除 P 的影响
  • 4.2 水力停留时间的优化
  • 4+-N 的影响'>4.2.1 对去除 NH4+-N 的影响
  • 4.2.2 对去除 TN 的影响
  • 4.3 回流比的优化
  • 4.3.1 对出水 pH 的影响
  • 4+-N 的影响'>4.3.2 对去除 NH4+-N 的影响
  • 4.3.3 对去除 TN 的影响
  • 4.4 污染物去除规律
  • 4.4.1 DO 分布
  • 4.4.2 沿程 SS 分布
  • 4.4.3 除碳及硝化分区规律
  • 4.4.4 TN 沿程变化
  • 4.5 TN 去除分析
  • 4.5.1 反硝化最大负荷试验
  • 4.5.2 TN 去除途径分析
  • 4.6 改变进水水质试验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再生水处理工程中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应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17)
    • [2].曝气生物滤池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环境与发展 2018(10)
    • [3].虹吸曝气生物滤池的研发[J].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2017(02)
    • [4].高速给水曝气生物滤池设计与工程示范[J]. 中国给水排水 2014(24)
    • [5].曝气生物滤池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工艺改良[J]. 化工进展 2015(07)
    • [6].改进型曝气生物滤池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20(11)
    • [7].曝气生物滤池与三段生物滤池脱氮除磷对比[J]. 广东化工 2019(16)
    • [8].曝气生物滤池在饮用水预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 科技通报 2016(01)
    • [9].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羧甲基纤维素废水研究[J]. 给水排水 2016(02)
    • [10].不同温度下曝气生物滤池运行效能与微生物群落结构[J]. 环境工程学报 2016(06)
    • [11].某热电厂净水预处理系统曝气生物滤池的调试启动过程研究[J]. 给水排水 2016(08)
    • [12].气水比对中置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影响[J]. 水处理技术 2015(08)
    • [13].循环曝气生物滤池空气-水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J]. 化工科技 2015(04)
    • [14].关于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参数化绘图的研究[J]. 建筑与预算 2015(08)
    • [15].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控制系统设计的思考[J]. 商业故事 2017(06)
    • [16].低浓度进水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调试与运行[J]. 绿色科技 2013(12)
    • [17].臭氧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处理制革废水[J]. 中国给水排水 2013(16)
    • [18].流动床-活性焦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造纸废水[J]. 中国造纸学报 2013(02)
    • [19].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在低浓度废水中的应用[J]. 广东化工 2012(06)
    • [20].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居住小区低温污水的研究[J]. 价值工程 2011(06)
    • [21].曝气生物滤池的实践与应用[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22].填料对新型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效能试验研究[J]. 环境保护科学 2011(03)
    • [23].改进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高氨氮废水的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0(10)
    • [24].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25].两级曝气生物滤池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与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9(10)
    • [26].改进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化肥氨氮废水的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09(12)
    • [27].折流曝气生物滤池除磷效能的研究[J]. 低温建筑技术 2008(01)
    • [28].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滤料技术[J]. 河南农业 2008(13)
    • [29].浅谈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理论与应用[J]. 民营科技 2008(07)
    • [30].曝气生物滤池在污染处理中的运用对策[J]. 区域治理 2019(27)

    标签:;  ;  ;  ;  ;  

    聚苯乙烯漂浮滤料单级曝气生物滤池脱氮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