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垦龙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屋建筑的质量和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作为房屋建筑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房屋建设的整体质量。本文就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的现状,对土建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简要分析,仅供学习和参考。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
一、施工现状
(一)质量问题
混凝土作为房屋建筑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而在实际施工中,部分施工企业为了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采用不符合使用标准的混凝土原材料,对房屋建筑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造成严重的影响。其次,由于受施工现场场地的限制,混凝土的运输成本较高,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材料运输成本,提升工程进度,直接使用拌合好的混凝土,加上混凝土运输时间长,致使材料的性能受到影响。另外,部分单位对混凝土的配合比重视不足,使得混凝土的配比不符合使用标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韧性、抗渗性以及强度等。
(二)技术问题
施工技术是影响房屋建筑质量的关键,部分单位在模板的组合和安装时没有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加上模板制作的精密度达不到要求,使得施工质量达不到使用标准,加之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对浇筑构建的保护措施不足,使得房屋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受到影响。混凝土没有达到规定的搅拌时间,搅拌不充分也会使得混凝土的性能受到影响。
(三)施工人员水平限制
现阶段的房屋建筑施工中采用的设备、施工技术和工艺等较为先进,对施工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施工人员由于自身专业和技术素质的限制,对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以及设备的使用了解有限,加上在施工前的培训不足,使得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队伍的整体水平有限。
(四)施工控制不足
对混凝土施工的控制,除了对其质量的控制之外,也包括对技术、温度、成本以及施工人员行为的控制等。由于需要进行控制的因素较多加上各类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对混凝土施工的控制和管理不足,出现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管理措施流于形式,监督不彻底,控制方式现率不高等现象,进一步降低了房屋建筑管理的效果。
二、施工技术有效性限制
(一)施工现场环境限制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的运用中,有效性受多种条件的限制,施工现场环境便是限制条件之一。在混凝土施工正式开展前,工作人员往往会提前在专业实验室对混凝土进行检测,找到符合标准的材料配比,为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但是实际土建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多变,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远远超过实验室环境,一些工作人员为了减少工序、缩短试验时间,在未对实际施工现场进行勘查的情况下,便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实验,导致测试结果与现场实际要求不吻合,混凝土施工质量难以达到标准。
(二)施工水质不达标
水的使用贯穿于材料配比到最后养护的整个过程,虽然在最初阶段,水质的问题难以明显体现在表面上,但是随着工程进度的不断推进,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质不达标的问题便会在混凝土性能的方面显现出来,并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因而,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水的质量,避免为了降低成本、便于运输而随意使用不达标的水,动态监测水的酸碱度等指标,充分确保水质。
(三)养护工作不足
一些工作人员往往认为施工完成便大功告成,反而忽略了养护工作这一重要环节。混凝土施工对环境要求并不严苛,但是其本身存在热胀冷缩的特点。这就要求施工人员不仅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温度进行严格控制,同时在施工后,也需要注重对混凝土的养护,尽可能的采用专业控温设备进行监控,避免混凝土因内外温差过大而出现裂缝等问题。
三、施工技术策略
(一)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质量
首先,水泥材料是混凝土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材料。施工人员应根据土建工程具体要求,对水泥类型进行合理选择。且在选择过程中,应在确保水泥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水泥采购价格,从而确保材料质量与成本的均衡。其次,骨料也是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骨料类型众多,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也应根据实际施工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骨料。通常在房产建筑、路桥工程的混凝土施工中,施工人员选择天然或是人工的骨料皆可。最后,在水质方面。水的运用贯穿于整个混凝土施工,因而,水也是施工的重要材料之一,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往往会忽略水质的重要性,导致工程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因而,在混凝土施工中,施工人员应严格控制水质,结合施工要求,监控水的硫酸盐含量、PH值等,避免未经处理水源、海水等的运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确保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的有效性。
(二)混凝土搅拌技术有效运用
混凝土施工前,施工人员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比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充分搅拌。首先,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使其符合施工标准。同时,对混凝土拌和料坍落度进行监控,避免坍落度不合格影响整体工程质量。并且在搅拌过程中使用添加剂时,施工人员需要运用专门的设备对使用量进行测量,充分维护混凝土性能。另外,施工人员还需对搅拌时间、强度等进行控制,实现所有材料的充分融合,以免混凝土质量不均。
(三)混凝土浇筑技术有效运用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达到一定的浇筑标准。在浇筑前,施工人员需要对浇筑模板进行检查,确保其刚度、尺寸等都符合施工要求,并对模板和钢筋进行清理,清除杂质、油污等。在使用前,应先将模板湿润,但是避免其表面存在积水,一旦发现表面存在裂缝等问题,需及时堵严,以免正式施工中对混凝土浇筑造成影响。若是在基土上开展混凝土浇筑工作,施工人员还需仔细清除场地,提前做好排水措施,对于一些粘性较强的基土,还应用水湿润,且避免基土表面留下积水。同时,施工人员应时刻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在降雨降雪天气施工。在浇筑时,施工人员需要保证浇筑的连续性,若是由于施工要求等因素,必须间歇较长时间,则应做好施工缝处理,以保证混凝土结构强度。例如施工中存在一些无法进行连续浇筑的部分,施工人员可以事先在剪力较小的部位留有施工缝。另外,施工人员应对管道、网线等进行中调保护,避免浇筑过程中不小心对其造成损坏。并科学掌控浇筑高度及角度,避免角度过大或是高度落差超过3米,从而保证浇筑质量。在分层浇筑中,若是施工人员选择运用插入式振捣,则应将分层高度设置为振捣器作用长度的1.25倍,若是施工人员选择运用平板振捣器,则应将分层高度设置在200mm以内。
(四)混凝土振捣技术有效运用
混凝土振捣技术的运用主要是为了增强混凝土浇筑的密实度,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运用振捣器进行规范化的操作,保证占到速度、插点位置、移动顺序等符合要求,切忌存在遗漏问题,保证振捣的均匀性。并要求振捣过程中,振捣器不可与结构钢筋、模板等太过接近。每个振捣点的振捣工作应持续不超过30秒,但是可以间断重复振捣。同时,施工人员应避免振捣点存在泛浆、气泡等情况。平板振捣应尤其注重其边缘部分的振捣夯实。
(五)混凝土养护技术有效运用
后期养护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阶段,施工人员应合理运用养护技术。在早期养护中,施工人员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合理拆模及全方位养护,尤其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度。通常情况下,在混凝土施工48小时候,施工人员便可以进行侧面拆模,并利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养护时间在20天以上,每天实际养护时间在15小时以上。养护方式为洒水等,确保混凝土湿度、温度符合要求,避免裂缝等问题出现。
参考文献:
[1]龙全福.土建施工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36).
[2]梁学军.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7(10).
[3]施海华.高层建筑中土建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