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八中学邵丽娟

整本书阅读的研究是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需要。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标在课程总目标部分、教材编写建议方面、教学评价建议的阅读部分以及附录部分都对阅读进行了阐述。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深受课标制定者的重视,“整本书阅读”在课标中得到明确落实。

对于有了一定阅读基础的初中学生而言,在其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初期,让其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与人类文学宝库的经典相遇,与大师对话,定会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扩学生的阅读空间,促使学生情感、个性、品格的提升,有助于学生自主、自觉、自愿地进行深层体验和精神建构,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初中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的推进和实施,既是遵循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需要,呼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需要。

但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初中生有效阅读整本书仍存在问题。虽然大部分学生是喜欢阅读整本书的,而且也意识到整本书阅读对他们学习和生活是有帮助的,但是,初中学生认知水平发展不平衡,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阅读面比较狭窄,阅读内容的文化层次偏低,阅读内容偏功利性,阅读水平参差不齐。一言以蔽之:读书时间少,缺少计划性,阅读兴趣淡,阅读理解浅,阅读娱乐性强,重“单篇阅读”轻“整本阅读”。而课外整本书的阅读,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规划能力,懂得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安排阅读。因此,整本书的阅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督促。

一、制定阅读计划,让学生多读

在寒暑假时,我就将下一学期的的整本书阅读推荐书目列好,包括必读读本——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的推荐书目,和选读读本——一些经典名作。学生在假期自由选择2+2或者2+3本著作做粗略浏览。各写一篇随笔心得。

新学期开始,每周一节阅读课,每两个月一个专题进行精读细读,每天保证15分钟阅读,鼓励学生利用课间,上放学等零碎时间进行交流。这样,初中三年,学生积累精读作品12本,泛读12—18本。累计阅读30本左右,既扩大了知识面,也提高了阅读能力。

二、指导阅读过程,让学生会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在阅读一事的本身,教师没有给一点帮助,就等于没有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老师应当是引领者,指导者。

(一)、阅读前提示方法

在学生整本书阅读之旅开始前,教师就该对其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阅读技法的指导,他认为学生应该从教材的“精读”中获得经验,再用“略读”的方法去读其他的书。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建议中强调“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1、浏览

浏览全书是整本书阅读的前奏,其目的在于大致了解书的主要内容。浏览范围主要是封面、目录、序言和后记,引导学生学会浏览这些信息,就是告诉学生阅读时要善于抓重点,理清结构,以便对整本书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为进一步的精读奠定基础。

2、提问

把握住全章的概括性内容之后,就要对各章节逐一阅读。难免有疑惑的地方。可以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阅读时,以引导进一步的细读。曾经看过一篇指导阅读的文章中说,关于一本书,你一定要提出四个主要的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在我的阅读指导中一般也是围绕着这四个问题来提问的。学生可以查看该书的章节名称看看是否有对应解释;猜一猜在那些章节中会有答案,也可以根据章节,自己拟出几个问题,问自己问同学,一起交流探讨,思维碰撞,启发深入思考。

3、略读

针对以上问题,略读全书,对问题答案处作重点细读。读后合上书来,再想一想,问题都解决了没有,又产生新的问题了没有。对以上所思所想予以记录,形成一片6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

以上阐述的,都是教师在学生整本书阅读前的指导。

(二)、阅读中培养能力

阅读能力是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形成的,光有阅读实践,而缺乏对阅读实践的规范与指导也是行不通的。对阅读实践的指导,莫过于对阅读规则或者阅读方法以及阅读习惯等的指导。让学生掌握不同读物的阅读方法,使之读的有章有法,让学生在有章可循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也提升阅读的能力。

《西游记》作为一部典型的小说,是每届初中生的必读书目。是我国第一部“神魔”小说,也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四大名著中有不可撼动的地位。鲁迅先生曾指出《西游记》这部作品“讽刺椰榆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现实意义深刻。《西游记》的人物形象丰满、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曲折,且又融合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阅读本书可以从小说三要素入手,选择教学内容。具体实施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内容的选择:

1、学会有序、有效梳理情节的方式

阅读整本书,务必要交会学生梳理情节。小说的情节一般都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学生根据这样的模块也能为《西游记》梳理情节。可以尝试让学生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者具体说说文中写了哪几件事,让学生依次概括。还可以出一些填空题,让学生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也可以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叙述故事。例如在“车迟国”这一章,可以让学生分角色复述情节,三个学生分别扮演虎力、羊力、鹿力,都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来梳理本章中的重要情节。

2、学会全面、立体的分析人物的方法

整本书阅读和片段阅读的最大的不同,就是能够更为全面的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透彻的分析。孙悟空追求自由,敢于反抗,勇于奋斗,坚韧不拔,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猪八戒既有神的本领和神通,还有猪的贪吃贪睡的特点,更有人的吃苦耐劳、憨厚率直的品质和自私、好色及懒惰的习性,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在他身上体现了神、猪、人的完美结合。唐僧对目标执着追求,永不放弃。有着很强的自律性和自我约束能力。沙和尚责任心强,内心忠诚,不善言谈。默默奉献,不辞辛劳。除此外众多的神仙菩萨,妖魔鬼怪,也各有特色。

3、学会深入、多角度挖掘主旨的形式

学生在阅读《西游记》只是粗粗的看到表象,光怪陆离的世界、神奇百变的妖怪、技艺高强的神仙等等,他们从未想过吴承恩为什么要写这部作品。因此,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会挖掘文本的主旨,透过现象看本质。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生活的影子,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学生只有看懂了这些,才算真正理解了文本的主旨。因此,学会深入、多角度的挖掘文本主旨,是阅读过程中的必备技能。

(三)、阅读中指导动笔

阅读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做好三个工作:词句圈画,重点批注,读书笔记,边读边思养成深阅读的好习惯。

1、词句圈画圈画应紧紧伴随着阅读进行,阅读过程中重点关注体现作者观点、情感的句子,表转折和递进的句子,细腻刻画的句子,蕴含哲理的句子等等,有助于快速抓住中心意思,理解文本的内涵。

2、重点批注在书页的空白处写批注,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惑用文字或符号的形式,记录在文本中。如《西游记》第27回回目是“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借此可以指导学生做把原标题转化为数个问题,如:尸魔是谁?为何三戏?三戏分别是怎么戏的?圣僧为何逐美猴王?结果如何?通过阅读标题先自觉地提出个人的疑惑,继而也期待此书作者的答案,这样的阅读充满挑战性。有了疑惑和个人的想法,再继续引导学生以寻根究底的心态阅读。

3、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就是读书要有动手做笔记的意识和习惯。随时做笔记,可以是阅读时产生的情感共鸣,可以是特别欣赏的语段文字,可以是对书本理解和认识,这样读书学习才见得切实。

(四)、阅读后讨论答疑

学生在课外阅读之后,用一到两个课时完成交流讨论。交流讨论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同学们制作的读书卡片交流展示会,可以是手抄报的展示评比,也可以是张扬个性的读书达人秀。在讨论中,学生既可以互相启发查漏补缺,也可以深化对书籍的理解。交流讨论以后,可以落实笔头读写结合,也可以指导学生再读,读通读透,读出新感受新想法,培养深读深思的好习惯。在完成《西游记》阅读讨论会后,学生们有的撰写人物介绍,有的品析作品语言风格,还有的结合作品背景作者经历感悟作品主题,甚至有同学打开眼界,看《西游记》的后世影响。开启了学生的阅读之路。

总之,整本书阅读辅助课内阅读教学,奠定了中学阅读基础。整本书承载着丰饶的文化信息,在浓郁文化的熏染下,学生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中学阶段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收获,产生成就感,进而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标签:;  ;  ;  

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