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共享企业所有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理所有权,情感承诺,领土性,知识共享
共享企业所有权论文文献综述
黄剑[1](2012)在《心理所有权对企业员工知识共享影响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知识共享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如何使个体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是企业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知识共享的相关研究已经很多,但是这些研究都忽略心理所有权。具体而言,在知识共享过程中会涉及到组织心理所有权和知识心理所有权两种基于不同目标物的心理所有权。本研究的的目的就是探讨这两类心理所有权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及其机理。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与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并对心理所有权和知识共享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综述。综述重点分析了心理所有权和知识共享研究的现状以及不足之处。然后,对心理所有权和知识共享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及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假设模型。接下来,选择和设计了各变量的测量工具,并进行了预测试。最后,在对大样本测量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并在实证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相关管理启示。研究表明,组织心理所有权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和企业性质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知识心理所有权、一般知识共享和关键知识共享在年龄方面存在显着差异:情感承诺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存在显着差异。组织心理所有权对一般知识共享和关键知识共享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组织心理所有权对情感承诺有显着正向影响;情感承诺对一般知识共享和关键知识共享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但情感承诺在组织心理所有权和知识共享之间,既不中介一般知识共享,也不中介关键知识共享。知识心理所有权对一般知识共享和关键知识共享均有显着的负向影响作用;但是知识心理所有权对关键知识共享的负向影响更强。本研究从自我维持和自我提升动机出发,分析了知识共享过程中心理所有权的影响机理,为知识共享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为企业管理实践者从心理所有权的角度促进员工知识共享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管理措施。(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2-10-18)
韩云昊[2](2007)在《企业所有权共享理论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所有权安排是指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在企业不同要素产权主体间的配置。企业所有权安排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要素主体价值创造的积极性,可以这样说,它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基因”。同时,企业所有权安排状况也是整个社会分配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所以,以研究企业所有权安排规律的企业理论是最近30年来国内外学术界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但是对于企业所有权如何安排,学术界仍存在较大分歧,至今仍没有形成一套公认的、具有普适性和现实解释力的理论体系。就目前而言,占主导地位的企业所有权安排理论依然是以企业的交易性本质作为立论的基石和逻辑起点。因此,把降低交易费用作为企业存在以及企业内部制度安排的唯一标准,进而企业所有权安排研究主要是从对风险和机会主义的防范以及如何降低由于代理问题而带来较高交易费用的视角进行的,即研究的视角是降低交易费用。本文认为企业的本质是价值创造团队,是一个创新实体,具有生产性、异质性和交易性,其中生产性(价值创造)是其本质属性,异质性和交易性都源于其生产性并服务于生产性。因此,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理论框架应该建立在企业是价值创造团队的本质之上,从企业价值创造的视角切入分析企业内部制度结构,只有把价值创造主体与企业所有权主体对称配置的制度安排才是最有效的。因此,本文企业所有权共享理论的逻辑思路是:企业的本质是价值创造,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实质是企业内部权利的分配,是对价值创造主体的贡献的认可,其基本功能就是对价值创造的激励,因此企业所有权配置的原则只能是价值贡献原则,而企业中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都是企业价值创造主体,所以说,企业所有权的合理安排必定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共享。按照这一逻辑思路,论文首先在对已有企业本质的观点重新审视的基础上,界定了企业的价值创造本质,提出企业是一个具有独立、明确产权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基于价值(财富)创造而形成具有生产性、交易性和异质性的团队组织。接着对企业的构成要素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及其产权特征给与阐述,并明确界定企业所有权包括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同时对企业所有权与财产所有权的区别和联系给与阐释,以进一步明确企业所有权的内涵。在阐述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实质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企业所有权坚持按价值贡献配置的原则,实现企业所有权动态对称配置。论文在详细比较西方经济学效用价值论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价值实体的“一元论”和价值创造的“多元论”的新思想,在企业中表现为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都是价值的创造主体,并进一步论述了财产、产权与价值创造的内在关系,明确了它们本质上的一致性,为本文构建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所有权共享理论奠定了基础。论文在详细阐述利益相关者共享企业所有权理论并对其进行评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所有权共享理论的内在逻辑,并对其实现方式进行探讨,提出“动态虚拟股权制”是企业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的方式,同时构建出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共同治理结构。论文在对企业要素的价值贡献进行规范性分析的同时,构建了企业人力资本的价值贡献度的计量模型。论文最后对我国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当前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缺陷在于坚持物质资本独享企业所有权,而没有从产权上承认人力资本的地位,进而导致国有企业委托—代理成本的极高,这正是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依据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所有权共享理论构建“利益共享、权力共使、风险共担”的国有企业所有权共享制度是当前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7-06-01)
共享企业所有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企业所有权安排是指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在企业不同要素产权主体间的配置。企业所有权安排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要素主体价值创造的积极性,可以这样说,它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基因”。同时,企业所有权安排状况也是整个社会分配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所以,以研究企业所有权安排规律的企业理论是最近30年来国内外学术界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但是对于企业所有权如何安排,学术界仍存在较大分歧,至今仍没有形成一套公认的、具有普适性和现实解释力的理论体系。就目前而言,占主导地位的企业所有权安排理论依然是以企业的交易性本质作为立论的基石和逻辑起点。因此,把降低交易费用作为企业存在以及企业内部制度安排的唯一标准,进而企业所有权安排研究主要是从对风险和机会主义的防范以及如何降低由于代理问题而带来较高交易费用的视角进行的,即研究的视角是降低交易费用。本文认为企业的本质是价值创造团队,是一个创新实体,具有生产性、异质性和交易性,其中生产性(价值创造)是其本质属性,异质性和交易性都源于其生产性并服务于生产性。因此,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理论框架应该建立在企业是价值创造团队的本质之上,从企业价值创造的视角切入分析企业内部制度结构,只有把价值创造主体与企业所有权主体对称配置的制度安排才是最有效的。因此,本文企业所有权共享理论的逻辑思路是:企业的本质是价值创造,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实质是企业内部权利的分配,是对价值创造主体的贡献的认可,其基本功能就是对价值创造的激励,因此企业所有权配置的原则只能是价值贡献原则,而企业中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都是企业价值创造主体,所以说,企业所有权的合理安排必定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共享。按照这一逻辑思路,论文首先在对已有企业本质的观点重新审视的基础上,界定了企业的价值创造本质,提出企业是一个具有独立、明确产权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基于价值(财富)创造而形成具有生产性、交易性和异质性的团队组织。接着对企业的构成要素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及其产权特征给与阐述,并明确界定企业所有权包括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同时对企业所有权与财产所有权的区别和联系给与阐释,以进一步明确企业所有权的内涵。在阐述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实质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企业所有权坚持按价值贡献配置的原则,实现企业所有权动态对称配置。论文在详细比较西方经济学效用价值论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价值实体的“一元论”和价值创造的“多元论”的新思想,在企业中表现为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都是价值的创造主体,并进一步论述了财产、产权与价值创造的内在关系,明确了它们本质上的一致性,为本文构建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所有权共享理论奠定了基础。论文在详细阐述利益相关者共享企业所有权理论并对其进行评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所有权共享理论的内在逻辑,并对其实现方式进行探讨,提出“动态虚拟股权制”是企业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的方式,同时构建出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共同治理结构。论文在对企业要素的价值贡献进行规范性分析的同时,构建了企业人力资本的价值贡献度的计量模型。论文最后对我国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当前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缺陷在于坚持物质资本独享企业所有权,而没有从产权上承认人力资本的地位,进而导致国有企业委托—代理成本的极高,这正是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依据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所有权共享理论构建“利益共享、权力共使、风险共担”的国有企业所有权共享制度是当前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享企业所有权论文参考文献
[1].黄剑.心理所有权对企业员工知识共享影响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2
[2].韩云昊.企业所有权共享理论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