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网的电信运营企业协同产品创新研究

基于价值网的电信运营企业协同产品创新研究

论文摘要

融合和转型,是当前电信业发展的主题,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电信业、互联网产业、传媒产业、娱乐产业之间的逐步融合带来了巨大的可能性,电信业正在从单一的产业链结构,逐步向TIME(Telecom,Internet,Media and Entertainment)型的复杂生态系统演变,电信运营企业面临着来自传媒、娱乐产业,尤其是互联网产业的严峻挑战。当前,中国电信运营业新一轮的重组已经拉开了序幕,此次重组向着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又前进了一步,加上中国电信业已完全对外资开放,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产品创新既是电信运营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也是电信运营企业成长的不竭动力。转型后的电信运营商作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为客户提供的是包含了实物、服务和信息内容的融合型的电信信息产品,而电信信息产品结构复杂,其创新过程中涉及到价值网中的许多角色,是一项复杂的协同系统工程,因而研究电信运营企业基于价值网的协同产品创新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以价值网理论、战略联盟理论和创新理论为主要的理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综述、微分博弈、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以下五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电信运营企业产品创新的博弈分析;(2)电信信息产品的概念定义、属性及其结构模型;(3)以电信信息产品创新为纽带的电信运营企业价值网;(4)电信信息产品协同创新的合作伙伴选择理论;(5)电信信息产品协同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1.建立了电信运营企业产品创新的同步微分博弈模型,并求得了开环纳什均衡解。电信运营产业正处于由市场运营向业务与产品运营过渡的转型时期,持续的产品创新成为电信运营企业的核心竞争手段。本文假设两家电信运营企业通过动态调整其产品的创新性水平和产品创新资源投入来进行竞争,以利润最大化为各自企业的目标函数,建立了双寡头同步微分博弈模型,并求解得到开环纳什均衡,通过分析均衡状态的轨迹图像,得出结论:(1)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会持续增加对产品创新的投资:(2)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取得优势,其策略就是不断地以更快的速率提高其产品的创新性水平。2.创新性地提出了“业务+内容+商业元素”三位一体的电信信息产品概念,提出了电信信息产品的结构模型。当前,对电信信息产品的研究还是一个新领域,业界对其概念和结构尚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本文对电信信息产品的概念进行了如下定义:电信运营企业根据客户需求,针对相应的客户细分,对业务功能、信息内容等要素进行组合,并赋予品牌、资费、渠道、客户服务等商业元素后的产物。在定义的基础上,剖析了电信信息产品四个层面的属性:内在属性、外在属性、表现属性和销售属性,提出了电信信息产品的结构模型。3.建立了电信运营企业协同产品创新的价值网模型,并提出了价值网的复杂度概念。在电信信息产品概念和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产品创新中涉及到的角色及其相互关系,建立了由终端价值链、网络价值链、基础设施价值链、应用价值链和内容价值链五条价值链融合而成的电信运营企业的价值网模型,并借鉴香农信息论中对熵的计算,提出了价值网的复杂度概念。4.提出了基于技术一致性评估、战略一致性评估和关系一致性评估的三阶段协同创新合作伙伴选择理论。在通过价值网联盟进行的协同产品创新中,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对于联盟的成功非常重要。从建立合作伙伴选择理论的研究目的出发,本文挑选了8家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这8家企业中包括了电信运营商、终端制造商、内容(服务)提供商(CP/SP)、网络设备制造商、以及互联网企业,采用案例研究和叙事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协同产品创新合作伙伴选择的三阶段流程理论,即通过对潜在的合作伙伴进行技术一致性评估、战略一致性评估和关系一致性评估来最终确定能够产生最大协同效应的合作伙伴。5.系统性归纳总结了协同产品创新的8大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这些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假设,首次应用电信运营产业的数据对这些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别梳理、总结了战略联盟成败的原因、新产品开发活动成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系统性地提出了协同产品创新的8大关键影响因素:信任、沟通、协调、环境不确定性、联盟类型(竞争者联盟与非竞争者联盟)、创新类型(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联盟结构(实力均衡型联盟与实力非均衡型联盟)、管理控制机制。本文还进一步提出了这些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假设,提出了这些关键影响因素的测量指标并据此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小规模预调查的基础上改进了调查问卷,在对300家价值网内企业的问卷调查中,回收了145份有效问卷。基于问卷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运用相关的数理统计方法和SPSS软件对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假设都得到了支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框架
  • 1.2.4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价值网理论及其应用
  • 2.1.1 价值网理论在电信运营行业的应用研究
  • 2.2 创新理论
  • 2.2.1 创新的概念
  • 2.2.2 创新研究的几个理论视角
  • 2.2.3 创新不可控论
  • 2.2.4 创新可控论
  • 2.2.5 创新的模式
  • 2.3 协同创新研究
  • 2.3.1 跨组织网络和创新活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信运营企业产品创新的博弈分析
  • 3.1 引言
  • 3.2 博弈模型构建
  • 3.2.1 微分博弈模型的公式化表述
  • 3.3 模型分析
  • 3.3.1 均衡结果
  • 3.4 结果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信运营企业的价值网分析
  • 4.1 电信信息产品的概念
  • 4.2 电信信息产品的结构模型
  • 4.2.1 电信信息产品的内在属性
  • 4.2.2 电信信息产品的外在属性
  • 4.2.3 电信信息产品的表现属性
  • 4.2.4 电信信息产品的销售属性
  • 4.3 电信运营企业的价值网模型
  • 4.4 价值网的复杂度
  • 4.5 案例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协同产品创新合作伙伴的选择流程
  • 5.1 引言
  • 5.2 研究方法
  • 5.3 合作伙伴的选择流程理论
  • 5.3.1 第一阶段:技术一致性评估
  • 5.3.2 第二阶段:战略一致性评估
  • 5.3.3 第三阶段:关系一致性评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协同产品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 6.1 引言
  • 6.1.1 联盟成功或失败的决定因素
  • 6.1.2 新产品开发活动成败的原因分析
  • 6.1.3 联盟与创新
  • 6.1.4 Bidault和Cummings研究的局限性
  • 6.2 协同产品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
  • 6.2.1 信任
  • 6.2.2 沟通
  • 6.2.3 环境不确定性
  • 6.2.4 协调
  • 6.2.5 竞争者和非竞争者联盟
  • 6.2.6 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
  • 6.2.7 实力
  • 6.2.8 管理控制机制
  • 6.3 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假设
  • 6.3.1 新产品成功的度量
  • 6.3.2 信任、沟通、协调与协同创新
  • 6.3.3 协议明确性、匹配性、抵制与协同创新
  • 6.3.4 联盟类型与协同创新
  • 6.3.5 成员实力结构与协同创新
  • 6.3.6 创新的类型与内、外部创新
  • 6.4 实证检验方法
  • 6.4.1 问卷调查法
  • 6.4.2 指标体系选择和调查问卷设计
  • 6.5 小规模预调查
  • 6.5.1 抽样框
  • 6.5.2 电话联系
  • 6.5.3 问卷发放
  • 6.5.4 提醒及致谢
  • 6.6 预调查的结果
  • 6.6.1 样本特征统计分析
  • 6.6.2 指标评价
  • 6.7 改进调查问卷
  • 6.7.1 删除冗余问项
  • 6.8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实证检验及结果讨论
  • 7.1 实证研究的样本和调查的基本情况
  • 7.1.1 调研对象的选择
  • 7.1.2 调研的基本过程
  • 7.1.3 样本特征的统计分析
  • 7.2 可靠性分析
  • 7.2.1 验证性因子分析
  • 7.2.2 区分效度评价
  • 7.3 假设验证
  • 7.3.1 假设1(H1)
  • 7.3.2 假设2(H2)
  • 7.3.3 假设3(H3)
  • 7.3.4 假设4(H4A和H4B)
  • 7.3.5 假设5(H5)
  • 7.3.6 假设6(H6)
  • 7.3.7 假设7(H7A和H7B)
  • 7.3.8 假设8(H8A和H8B)
  • 7.3.9 其他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 8.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8.2 本文的创新点
  • 8.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原始调查问卷
  • 附录2:经过改进后的调查问卷
  • 附录3:协同产品创新关键影响因素的相关系数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开放式协同产品开发的知识管理机制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6(07)
    • [2].协同产品开发的知识地图构建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5(02)
    • [3].基于主体主观偏好的协同产品开发项目动态任务选择及仿真[J]. 管理工程学报 2017(01)
    • [4].基于协同产品创新的区域性产业集群风险传染模式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 2013(04)
    • [5].知识创造视角下客户协同产品创新投入产出研究[J]. 科研管理 2012(02)
    • [6].基于改进元胞自动机的协同产品创新系统知识扩散[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7(07)
    • [7].价值分析视角下协同产品开发中的知识配置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04)
    • [8].协同产品商务及其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J]. 轻工机械 2011(03)
    • [9].面向协同产品商务的零件信息表达与共享[J]. 计算机工程 2011(12)
    • [10].网络化协同产品开发资源集成服务机制研究[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9(11)
    • [11].基于协调理论的协同产品创新客户知识集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02)
    • [12].协同产品定义管理技术的实施与应用[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9(03)
    • [13].IMCD收购芬兰复合材料分销商[J]. 合成纤维 2020(11)
    • [14].制造业供应链协同产品创新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3(06)
    • [15].产业集群协同产品创新的风险及防治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04)
    • [16].协同产品开发供应商管理模型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 2010(03)
    • [17].基于集成服务的协同产品开发按需服务平台[J]. 重庆大学学报 2008(04)
    • [18].协同产品商务及其分层模型研究[J].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8(06)
    • [19].基于本体和粗糙集的协同产品设计知识约简[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6(14)
    • [20].知识驱动的客户协同产品创新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4(08)
    • [21].客户协同产品创新系统鲁棒性分析与优化[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4(12)
    • [22].网络化制造模式下基于语义网的协同产品配置模型研究[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2(08)
    • [23].协同产品商务及CPC模式产品销售研究[J]. 轻工机械 2009(03)
    • [24].构建基于协同产品商务(CPC)的创新平台[J]. 厦门科技 2008(02)
    • [25].面向大规模协同产品开发过程的主体模型及其仿真应用[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3(08)
    • [26].知识网格辅助下基于知识地图的协同产品设计链管理[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02)
    • [27].面向主体的协同产品开发过程动态仿真[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4(09)
    • [28].基于Web的数字化协同产品开发平台架构与实现[J]. 航空制造技术 2008(11)
    • [29].一种新的面向协同产品开发的访问控制模型[J]. 中国机械工程 2009(20)
    • [30].构建基于协同产品商务(CPC)的创新平台[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10)

    标签:;  ;  ;  ;  ;  

    基于价值网的电信运营企业协同产品创新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