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道德实践

论生态道德实践

论文摘要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类对物质财富的强烈追求以及由此带来的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向大自然排放的废弃物,已经大大超过了生态系统所能自然消解的能力,其结果导致了自然界资源的匮乏和环境污染的加重,并出现了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人类作为道德主体理应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人与自然实践关系的反思是本篇论文的线索,环境问题要有彻底的改观,人类必须有一种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必须真正从行动上来体现,改变传统实践观生态观念的缺失,践行一种新的实践观是实践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新的实践观要从人、自然、社会的三维向度中实现统一与和谐。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生态道德实践的形成基础。这部分内容中,纵览历史,将传统实践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提出了传统实践模式的不合理之处。生态道德实践,其理论基础和概念内涵是在现代环境伦理思想以及古代生态智慧的思想启迪下,并在系统科学、生态学原理与复杂性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在生态哲学语境下确立的形上学内涵。生态危机,是指我们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和整个生态系统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浪费而引起整个生态链条的破坏。本部分指出传统实践模式的弊端进而对不合理的实践观进行解构,由此提出新的实践观。它是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以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和永续发展的理念为制约,以人、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最终的价值取向的生态道德实践。第二章,是本篇论文的重点。笔者对新的实践观进行了合理性理论论证。对一种实践观进行语词概念的分析是哲学当中的显学,旨在分析并构建生态道德实践的基本理论框架,分析生态道德实践的概念并对其概念进行了解析。对理论建构设定逻辑起点是对生态道德实践的理念与生态道德实践的意识确立根基与立场,进而分析并表述它所包含的特征及本质。本章详细论证了生态道德实践的内涵、特征和本质。第三章,笔者进一步引出了生态道德实践的实现途径。本章详细阐述了实现生态道德实践的六项具体措施。首先,加强生态意识教育,培养全民生态文化素养;其次,要实现生态道德实践主体向“生态人”转化,要实现全民生态道德实践;第三,在日常生活中要倡导生态消费理念,转变社会生活消费观念;第四,实现科技生态化;第五,实现生产方式的生态化;建设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循环型社会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环境的优化建设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六,在宏观方面要建立健全生态道德实践的政策法律及相应制度。生态道德实践是实现生态化世界的必然举措,新的实践观不是将人与自然视为彼此孤立的两部分,而是人、自然、社会融为一体的优化互动的实践。生态道德实践的实践观变革必将会使世界呈现一幅和谐灿烂的画卷。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生态道德实践的形成基础
  • 1.1 人与自然道德实践观的历史考察
  • 1.1.1 农业文明时期"敬畏自然"的道德实践观
  • 1.1.2 业文明时期"控制自然"的道德实践观
  • 1.1.3 生态文明视阈下的生态道德实践
  • 1.2 生态道德实践的现实基础
  • 1.2.1 全球环境问题已是目前最大的现实问题
  • 1.2.2 我国的环境现状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也迫切要求新的实践方式
  • 1.2.3 人类环境危机意识的觉醒
  • 1.3 生态道德实践的理论基础
  • 1.3.1 现代环境伦理思想的理论支持
  • 1.3.2 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的思想启迪
  • 第二章 生态道德实践的实质
  • 2.1 生态道德实践的涵义
  • 2.1.1 生态道德实践的概念及内涵
  • 2.2 生态道德实践的特征
  • 2.2.1 生态道德实践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实践
  • 2.2.2 生态道德实践是重整体性与系统性的实践
  • 2.2.3 生态道德实践是生态修复与生态利用相统一的实践
  • 2.3 生态道德实践的本质
  • 2.3.1 生态道德实践体现了师法自然的本质
  • 2.3.2 生态道德实践体现了选择可持续生存的本质
  • 2.3.3 生态道德实践体现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本质
  • 第三章 生态道德实践的实现途径
  • 3.1 加强生态文化教育
  • 3.2 完善生态人格培养
  • 3.3 转变社会生活消费观念
  • 3.4 实现科技生态化
  • 3.5 发展循环经济
  • 3.6 建立健全生态道德实践的政策、法律及制度保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论生态道德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