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相态结构论文-张文,龙军,任强,董明,侯焕娣

微观相态结构论文-张文,龙军,任强,董明,侯焕娣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观相态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减压渣油,微观相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动力学

微观相态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龙军,任强,董明,侯焕娣[1](2019)在《减压渣油微观相结构特性的分子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4种模型化合物代表减压渣油四组分(SARA),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了减压渣油微观相结构,发现不同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差异是减压渣油微观非均匀分布的本质原因,并通过电子分布特性分析了不同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差异的本质原因。沥青质分子间强相互作用使得沥青质分子自缔合形成聚集体;而多个胶质分子与沥青质分子的强相互作用封闭了沥青质分子自身进一步发生相互作用的活性位;同时,与胶质分子、饱和烃分子具有强相互作用的芳香烃分子将沥青质-胶质分子形成的聚集体分散在由芳香烃-饱和烃分子构成的连续相内,其中芳香烃分子更靠近胶质分子。因此,增加沥青质、饱和烃分子的含量会促进沥青质聚集,降低减压渣油稳定性;增加胶质、芳香烃分子的含量会阻碍沥青质聚集,提高减压渣油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9年06期)

李春涛[2](2016)在《不同软段结构对MDI型TPU微观相分离及热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扩链剂1,4-丁二醇(BDO)作为硬段,分别以聚酯二元醇(PEA)、聚四氢呋喃二元醇(PTMG)、聚己内酯二元醇(PCL)及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作为软段,采用预聚体法,制备了4种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研究了不同的软段结构对TPU的微观相分离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TMG聚醚型TPU与3种聚酯型TPU相比具有较高的微观相分离程度,但耐老化性能较差;聚酯型TPU的耐老化性能好,但微观相分离程度小。(本文来源于《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八次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07-30)

师建军,王筠,杨云华,冯志海,孔磊[3](2015)在《Sol-Gel法制备低密度C/SiOC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微观相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硬质高孔隙率低密度短切碳纤维预成形体为增强骨架,小分子硅氧烷单体为溶胶-凝胶体系,通过浸渍-固化-裂解(PIP)工艺制备得到低密度C/SiOC陶瓷复合材料。经过叁次PIP得到的C/SiOC陶瓷复合材料的密度为0.6g/cm~3左右。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复合材料中SiOC陶瓷和碳纤维界面结合良好,陶瓷基体均匀分散在碳纤维表面及碳纤维骨架孔隙中,短切碳纤表面被无机陶瓷完全浸润,微观的两相形态结构呈现出均一化的趋势。经过1200℃裂解后SiOC陶瓷主要以无定形态存在,元素分析显示SiOC陶瓷基体中Si、C、O元素的摩尔比例为15:55:30。经过1600℃退火处理1小时后,由于碳热反应的存在,C/SiOC陶瓷复合材料失重较为明显,达到50%,SiOC陶瓷基体由无定形态转化为β-SiC纳米晶,陶瓷基体中O元素的摩尔含量由退火处理前的29%降到0%左右。经过退火处理后,复合材料的微观相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在碳纤维以及陶瓷基体表面析出大量的SiC纳米晶须和纳米晶粒,陶瓷基体变得疏松多孔,大量的SiC晶须和晶粒附着在碳纤维的表面。由于SiOC陶瓷中强烈的碳热反应,无机SiOC陶瓷中的O元素消耗大量的C元素,因此,增强体碳纤维表面的活化碳在碳热反应的作用下也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表现为碳纤维表面被轻微腐蚀,C/SiOC陶瓷复合材料机械强度下降,但碳纤维预成形体的整体骨架未被破坏。(本文来源于《TEIM2015第六届无机材料结构、性能及测试表征技术研讨会程序册与摘要集》期刊2015-04-24)

常秀丽,王永欣,陈铮,张静,程立维[4](2013)在《Ni_(64)Al_(21)V_(15)沉淀过程DO_(22)向L1_0(M=1)结构转变的微观相场模拟(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微观相场模型,研究了Ni64Al21V15合金在1150K时效过程中相结构演化。结合微观组织演化图像和各个格点上原子占位几率的演化,分析了DO22结构向L10(M=1)结构转变机制。合金沉淀中期,在相界处析出L10(M=1)结构。研究发现,L10(M=1)结构形成可分为3类:在DO22与L12相界处形核,沿[001]方向排列,向DO22相扩张;在DO22结构90°有序畴界处形核,沿[001]方向排列,向DO22扩张;在2个[100]向排列的DO22结构交界处形核,沿[100]方向排列,向DO22结构扩张。DO22相中,V主要占据β位,Ni主要占据α2和α3位,Al主要占据α1位;随后,V向α2位跃迁,在(002)面富聚且发生有序化,逐渐占据β和α2位,Ni原子发生面间跃迁,由α2位跃迁至α1位,逐渐占据α1和α3位,Al原子向相外扩散。DO22结构最终转变为高度有序的L10(M=1)结构。(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3年06期)

陈绪煌,余鹏,黄碧伟,龙鹏[5](2011)在《茂金属聚乙烯/茂金属乙烯-丙烯共聚物共混微观相结构与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炼机制备了不同组成的茂金属聚乙烯/茂金属乙烯-丙烯共聚物(mPE/mEP)共混体系,利用在线取样-显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组成mPE/mEP共混体系的微观相态结构,在研究相态结构的基础上,研究了体系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PE/mEP共混物呈现明显的两相结构,当mPE体积含量在50%~60%范围内,共混体系形成双连续相,其他组分含量时,形成"海-岛"结构形貌。共混物的拉伸强度与共混体系微观相形态的变化有关,断裂伸长率随着mPE含量的增加由2360%降至550%,拉伸模量随着mPE含量的增加由3.5MPa增至102MPa。(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1年10期)

张静,陈铮,王永欣,卢艳丽,苗海川[6](2010)在《温度对DO_(22)结构Ni_3V反位缺陷影响的微观相场法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微观相场法研究温度对DO22结构反位缺陷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α亚晶格上的反位缺陷VNi和AlNi还是β亚晶格上的NiV和AlV,其值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β亚晶格上的反位缺陷NiV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速率和幅度最大,并且无论是在低温还是高温下其值均大于其他类型的反位缺陷值。Al原子在α亚晶格的占位几率高于在β亚晶格的占位几率,Al优先占据α亚晶格。(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期刊2010年03期)

张明义,王永欣,陈铮,张静,卢艳丽[7](2010)在《有序畴界原子结构及其迁移特征的微观相场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微观相场模型研究了DO22(Ni3V)相间有序畴界原子层次的结构及其迁移特征。研究表明:界面的迁移性与界面结构有关。界面的迁移过程中,V原子跃迁至最近邻的Ni格点处并与之交换,原子的跃迁行为具有位置选择性。原子跃迁行为的位置选择性使得界面迁移前后界面结构保持不变。界面迁移过程及其特征可以用过渡界面来表征,每一种可迁移界面都按照自有的原子跃迁模式进行迁移,并且在迁移的过程中只形成一种独特的过渡界面,界面迁移过程中的原子跃迁模式是诱导界面迁移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最优化路径。(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0年07期)

张光华,来智超,王义伟[8](2010)在《CPAM水分散聚合体系的微观相结构及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利用水分散聚合法合成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研究了其微观相结构、分散介质、DMC单体用量等因素对聚合体系黏度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的分散相呈球形存在于分散介质中,分散相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连续相为聚乙二醇(PEG)或聚氧化乙烯(PEO)。聚合过程中体系黏度随反应时间的增长先增大后减少,体系稳定性随着连续相用量增多而增大,DMC用量对稳定性的影响也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0年06期)

徐聪,陈铮,卢艳丽,钟汉文,张静[9](2010)在《微观相场法反演L1_2结构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微观相场理论,根据Khachaturyan的占位几率和能量关系方程,推导出L12结构的第一近邻原子间相互作用势与长程序参数关系的反演方程-4w1η/kBT=In(1-η)[1-c(1+3·η)]/(1+3·η)[1-c(1-η)]根据该方程,只需输入根据相图中L12结构相变点的温度和原子浓度,就可以计算出不同温度和原子浓度下的L12结构的第1近邻原子间相互作用势,计算结果与第1性原理及其他方法计算的值接近;同时在计算过程中发现了L12结构的第1近邻原子间相互作用势在析出L12相的相图范围内随温度和原子浓度变化。(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0年06期)

张静,陈铮,张明义,来庆波,卢艳丽[10](2009)在《微观相场计算D0_(22)-Ni_3V结构反位缺陷类型及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观相场法研究Ni75AlxV25-x中D022-Ni3V反位缺陷类型及演化规律发现:D022结构中存在两种类型反位缺陷:VNi和NiV,其中NiV占位几率值远大于VNi,是反位缺陷主要类型;增加Al:V比,析出相由D022单相析出逐渐向D022+L12两相析出转变,反位缺陷VNi与Al:V比无明显响应关系,NiV在第二相L12析出前后呈增大和减小两种截然相反的两种变化趋势;VNi和NiV两种反位缺陷同时具有时间相关性和温度相关性,时间推移,二者均从初始高度反位状态逐渐降低至平衡,温度提高,二者均呈增加趋势;第叁组元Al原子同时占据D022结构的α位和β位,且AlNi>AlV,Al优先占据D022结构α位.(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09年07期)

微观相态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扩链剂1,4-丁二醇(BDO)作为硬段,分别以聚酯二元醇(PEA)、聚四氢呋喃二元醇(PTMG)、聚己内酯二元醇(PCL)及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作为软段,采用预聚体法,制备了4种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研究了不同的软段结构对TPU的微观相分离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TMG聚醚型TPU与3种聚酯型TPU相比具有较高的微观相分离程度,但耐老化性能较差;聚酯型TPU的耐老化性能好,但微观相分离程度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观相态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文,龙军,任强,董明,侯焕娣.减压渣油微观相结构特性的分子模拟[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9

[2].李春涛.不同软段结构对MDI型TPU微观相分离及热性能的影响[C].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八次年会论文集.2016

[3].师建军,王筠,杨云华,冯志海,孔磊.Sol-Gel法制备低密度C/SiOC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微观相结构[C].TEIM2015第六届无机材料结构、性能及测试表征技术研讨会程序册与摘要集.2015

[4].常秀丽,王永欣,陈铮,张静,程立维.Ni_(64)Al_(21)V_(15)沉淀过程DO_(22)向L1_0(M=1)结构转变的微观相场模拟(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3

[5].陈绪煌,余鹏,黄碧伟,龙鹏.茂金属聚乙烯/茂金属乙烯-丙烯共聚物共混微观相结构与力学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

[6].张静,陈铮,王永欣,卢艳丽,苗海川.温度对DO_(22)结构Ni_3V反位缺陷影响的微观相场法模拟[J].有色金属.2010

[7].张明义,王永欣,陈铮,张静,卢艳丽.有序畴界原子结构及其迁移特征的微观相场研究(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

[8].张光华,来智超,王义伟.CPAM水分散聚合体系的微观相结构及稳定性[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

[9].徐聪,陈铮,卢艳丽,钟汉文,张静.微观相场法反演L1_2结构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势[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

[10].张静,陈铮,张明义,来庆波,卢艳丽.微观相场计算D0_(22)-Ni_3V结构反位缺陷类型及演化[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09

标签:;  ;  ;  ;  

微观相态结构论文-张文,龙军,任强,董明,侯焕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