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箱梁梁体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护措施赵贤阵

预应力箱梁梁体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护措施赵贤阵

日照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山东日照276800

摘要:随着桥梁工程的不断发展,预应力箱梁施工工艺已经逐步成为桥梁设计采取的主要形式,本文以预应力箱梁梁体裂缝成因为切入点,探讨分析防护方法,给施工技术人员以参考借鉴。

关键词:预应力;箱梁裂缝;防护措施

一、引言

1、箱梁裂缝的类型

一是荷载引起的裂缝:桥梁在常规静、动荷载及次应力下产生的裂缝称荷载裂缝,分直接、次应力裂缝两种。二是直接应力裂缝是指外荷载引起的直接应力产生的裂缝。次应力裂缝是指由外荷载引起的次生应力产生裂缝。

2、裂缝产生的原因

裂逢是混凝土结构普遍会遇到的现象,一类是由外荷载引起的裂缝,也称结构性裂缝或受力裂缝,表示结构承载力可能不足或存在严重问题,在结构设计时对设计荷载进行全面考虑可以防止;另一类裂缝是由变形引起的,也称非结构性裂缝,指变形得不到满足,在构件内部产生自应力,当该自应力超过混凝土允许应力时,引起混凝土开裂。在两类裂缝中,变形裂缝约占80%。引起该类裂缝的原因主要有:

(1)设计原因。①构件结构面积不足时,在扭曲或局部应力作用下,会导致在构件较弱的部位产生裂缝。②钢筋含筋量过大或保护层太小,会引起沿钢筋纵向方向的裂缝,混凝土浇注后处于塑性阶段,由于混凝土骨料沉落及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而产生裂缝。

(2)支架系统变形产生的裂缝。①由于支撑立杆(或立柱)不均匀分布,各部分刚度分布不一致,使其杆件的弹性变形不均匀,导致早期裂缝。②支架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现浇箱梁的早期裂缝。

(3)地基基础沉降差异产生的裂缝。①因地基持力层或桩壁土层的变化,容许承载力的差异导致早期或晚期裂缝。②由于基础本身施工时处理不当,处理不均匀,致使箱梁浇筑后基础在外荷载作用下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早期或晚期裂缝。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因收缩而产生裂缝。

(4)施工管理不善产生裂缝。①拌制混凝土时不按配合比计量,任意加水,浇筑的质量不均匀,收缩不统一产生裂缝。②混凝土从搅拌到浇筑的时间过长,致使大量网状不规则的裂缝产生。③混凝土养护差,混凝土在高温和大风的影响下,常产生早期裂缝,裂缝常发生在梁的薄弱处。④有的施工处理不当,没有按规定处理就浇筑新混凝土,造成施工缝处新老结合处夹渣和裂缝。⑤箱梁混凝土过早受力产生裂缝,由浇筑方法本身不够严密或者提早拆模或过早落架使梁过早受力,这种情况经常发生。⑥野蛮施工,用重物撞击等造成裂缝。

(5)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结构随着温度变化产生热胀冷缩变形,这种温度变化受到约束时,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应力,当此应力超过混凝土抗裂强度,混凝土便开裂,即产生温度裂缝。

(6)施工不当产生裂缝。裂缝情况看,裂缝分布部位、裂缝方向、出现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裂缝都分布在跨中中横板处,只有腹板开裂,且两面对称,时间一般为拆模后两天左右。因为我们施工方案合理,施工工艺符合质量控制要求,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满足质量要求,但因现场的施工温度高达25℃左右,所以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因温度应力引起的。温度应力包括内约束应力和外约束应力。内约束应力是指结构内部某一构件单元,在非线性温差作用下纤维间温度不同,引起的应变不同而受到约束引起的应力;外约束应力是指结构内部各构件因温度不同产生变形受到约束或结构外部超静定约束,无法实现自由变形引起的应力。

二、防止裂缝产生及外治措施

1、由混凝土质量引起的非结构裂缝,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防止:控制及改善水灰比,减少砂率,增加骨料用量,严格控制坍落度,混凝土凝固时间不宜过短,下料不宜过快,高温季节注意采取缓凝措施,避免水份剧烈蒸发,混凝土振捣密实;改善现场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同时注意混凝土的施工防雨、养护及保温工作;结构内部布置防裂钢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一旦裂缝出现,可以用环氧树脂配固化剂、丙酮以1∶0.5∶0.25的比例配合进行修补,将裂缝周围5厘米内的混凝土用钢刷刷毛吹净,用酒精清洗后,再用丙酮擦洗一次,再涂环氧树脂,贴玻璃布,之后再涂一层环氧树脂。玻璃布要求经5%浓度的纯碱水煮沸脱脂,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烘干。这种封闭处理,能保证日后运营过程中梁体内钢筋不受大气腐蚀,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

2、由温度应力引起的非结构裂缝,鉴于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对温度荷载引起的横向温度应力考虑偏小,设计时应予以重视,可以通过配置足够的温度应力钢筋、增加结构的安全储备等措施来防止裂缝的产生(施工过程中我们变更了设计,在腹板加了一倍的纵向钢筋);同时在施工时,应尽量选择温度低的时间浇注混凝土(利用早、晚进行施工)。热天浇注混凝土时,应降低水温拌制,选用水化热小和收缩小的水泥灰比,合理使用减水剂,加强振捣以减少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拉强度,并注意混凝土湿润,同时可以在腹板留通气拆模,达到张拉强度时及时张拉压浆。

3、对支架预压采取的措施。为了消除承受施工荷载后支架及基础产生的弹性和塑性变形,支架必须用与箱梁相等的重量进行等荷预压。预压荷载置于支架顶部,但不宜直接放在箱梁底模上,以免磨损模板。在加载前后及卸载后,应定时定点测量支架的沉降情况,支架预压应采取双控,即持续预压5d以上及达到稳定状态2d以上。沉降稳定状态标准为24h沉降±1mm。

三、我们在施工中对20米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裂缝的控制方案和已出现裂缝的处理办法是

1、裂缝的控制方案:

A:在腹板处两面对称增加通长纵向应力钢筋,根数为原设计的一倍。

B:控制好混凝土的浇注时间和浇注时的温度,安排在早、晚或温度低的时候进行混凝土浇注。

C:及时养护,并用塑料布进行覆盖,经常保持混凝土湿润。

D:在腹板处每隔5米留一个通气孔,可以保证混凝土箱梁在拆模后通风散热,保持体内外温度基本一致。

E:及时拆模、及时张拉。当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时就及时拆模;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张拉强度时就及时张拉压桨。

2、裂缝的处治措施:

用环氧树脂配固化剂、丙酮以1∶0.5∶0.25的配合比进行修补。将裂缝周围5厘米内的混凝土用钢刷刷干净,用酒精清洗后,再用丙酮擦洗一次,再涂环氧树脂,贴玻璃布,之后再涂一层环氧树脂。玻璃布要求经5%浓度的纯碱水煮沸脱脂,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烘干。这种封闭处理,能保证日后运营过程中梁体内的钢筋不受大气腐蚀,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

通过以上的控制方案和防处治措施,在以后的箱梁预制过程中再没有出现裂缝,并通过对裂缝的处治也不影响梁体的正常使用。

结语

预应力混凝土箱形结构产生裂缝很常见,但可避免或减少,关键是在设计时,认真验算,合理布置构造钢筋或预应力筋,对易出现裂缝的部位,通过施工过程的严格控制,尽可能地避免开裂或减少裂缝的数量,减少裂缝的长度和宽度,通过对裂缝的妥善处理,控制裂缝的发展,使裂缝不至于对结构产生危害,保证结构的正常使用。因此,对于裂缝的问题,设计者和施工人员都应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钟鸣.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裂缝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08.

[2]王国利.城市道路桥梁质量通病的分析与预防.城市杂志,2006.5.

[3]黄朝晖.桥面混凝土铺装层病害处理对策[J].工程与建设,2008.3.

标签:;  ;  ;  

预应力箱梁梁体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护措施赵贤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