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产品的多样化和顾客化迫使企业逐渐从传统的高度标准化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向顾客化产品的小批量生产转移。在此情势下,刚性的生产设备通常难以再发挥出高效率。高的投资效率要求制造设备能够快速的从一种产品转移到另一种产品的生产而无须大的设备重组,资源重组或设备更换。企业为了应对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多样化和顾客化的产品需求,急切地需要找到一种有效的途径来提高自身的柔性。然而,制造系统的柔性不仅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结构,还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现有的关于改善系统制造柔性的方法的研究或者是将柔性视为系统自身的固有属性,与环境无关,从而这类研究得到的改善方法容易失去与现实的相关性;或者是通过系统面对环境不确定性时的表现针对每个具体的例子提出改善措施,却由于其没有考虑系统结构而得不到具有普适意义的柔性改善方法。本文将系统结构和主要的环境要求结合,研究制造系统和供应链的柔性改善问题,其中着重研究过程柔性的改善问题。本文考虑的环境要求包括两类:一类是产品结构(Bill ofMaterial,BOM)约束,一类是产品需求特征。将系统结构和主要的环境要求结合来研究制造系统的柔性改善方法能克服上述缺陷。本文主要研究环境要求(包括产品结构约束和产品需求特征)对制造系统或供应链的过程柔性测度和改善方法的影响,并提出考虑环境要求的过程柔性测度和改善方法。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同时综合系统结构本身的特征和外部环境要求,提出一套较为完善的过程柔性测度指标和柔性改善指导规则,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从第一章到第六章的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回顾了目前关于制造系统和供应链中的柔性测度及其改善方法的相关研究现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第二章和第三章考虑了产品结构约束对制造系统中过程柔性的影响,提出考虑产品结构约束的过程柔性改善规则。其中,第二章提出了一种考虑产品结构约束的制造系统过程柔性测度方法。在产品结构约束下,具有多条装配线的制造系统的过程柔性应分为两个层次:装配线层次和系统层次。两个层次的过程柔性分别解释为面临内部或外部环境变化时生产能力在不同零部件/产品之间可转移程度的大小。对于每个层次的过程柔性,本章提出了测度方法。该测度方法为分析过程柔性的结构特性和提出柔性改善的指导规则提供了基础。第三章对两个层次的过程柔性分别分析了其结构特性,并提出了柔性改善的指导规则。结构特性是指关于何种装配线和系统结构具有更高柔性的特性。结构特性的分析以过程柔性的测度方法为基础,指导规则以对结构特性的分析为基础。指导规则能帮助管理者在不需要太多计算量的前提下做出有效的柔性投资决策。第四章和第五章考虑了需求特征对制造系统和供应链过程柔性的影响。其中,第四章研究了需求特征对制造系统过程柔性的影响,并提出考虑需求特征(包括需求变异性和需求之间的相关性)的过程柔性测度方法。基于提出的过程柔性测度,本章还提出了通过增加一条链来改善一般制造系统的过程柔性的指导规则。第五章研究了考虑需求特征的供应链过程柔性测度问题。针对现有的过程柔性测度方法,本章指出了其中由于没有考虑需求特征而导致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个新的供应链过程柔性测度。该供应链过程柔性测度值与供应链所处的需求分布有关。第六章总结本文的工作,归纳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指出目前本文研究的局限,并根据已取得的研究结果对未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思考。本文工作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考虑环境要求时改善制造系统柔性的一系列指导规则。这些指导规则能够使得管理者不需要通过复杂的计算就能找出改善柔性的满意途径,做出有效的柔性投资决策。(2)将制造系统自身的固有属性和产品结构特征结合,提出了一种既能反映系统内部结构特征又能反映产品结构约束影响的过程柔性测度方法。该方法将考虑产品结构约束的过程柔性分为两个层次(装配线层次和系统层次)分别测度。(3)同时考虑系统能力转移的容易程度和发生能力转移的概率,分析需求特征对系统过程柔性的影响,提出了考虑需求特征(包括需求变异性和需求之间的相关性)的过程柔性测度方法。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先进制造系统》应用型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科技创新导报 2019(25)
- [2].检测技术在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中的运用探究[J]. 湖北农机化 2020(01)
- [3].机器人在加工制造系统中的应用[J]. 科技风 2015(05)
- [4].《制造系统工程》教学方法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5(08)
- [5].作业成本法在弹性制造系统下应用的思考——以我国中小型制造业为例[J]. 智富时代 2017(07)
- [6].一种电弧增材制造系统及沉积层性能研究[J]. 现代机械 2020(05)
- [7].智慧制造系统的基础理论与技术体系[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6(10)
- [8].欧盟工业先进制造系统的研发现状及趋势分析[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4(08)
- [9].合拢管设计制造系统在船舶建造中的应用[J]. 江苏船舶 2014(05)
- [10].世界先进制造系统的演进路径及体系结构[J]. 兵工自动化 2013(11)
- [11].再制造系统中信息共享的激励机制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 2011(03)
- [12].先进制造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教育探索 2010(08)
- [13].装备协同制造系统及其结构研究[J]. 消费导刊 2009(12)
- [14].企业管理能力无形效益评价——基于熵的先进制造系统[J]. 经济问题 2009(11)
- [15].可重组制造系统的使能技术[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 [16].面向可重组制造系统的质量控制技术研究[J]. 机电一体化 2009(02)
- [17].当前的趋势在可持续制造系统[J]. 同行 2016(09)
- [18].再制造系统生产计划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技术经济 2011(02)
- [19].基于人机交互技术的机器人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再制造系统[J]. 电焊机 2014(10)
- [20].故障树分析支持下串联制造系统可靠性分配的动态规划方法研究[J]. 机械 2012(11)
- [21].制造系统研究的挑战和前沿[J]. 机械工程学报 2010(21)
- [22].基于循环经济的回收再制造系统的研究[J].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08(03)
- [23].采用反馈机制的多生产线制造系统协同优化[J]. 中国机械工程 2020(17)
- [24].对机械智能化制造系统的思考[J].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25].符号学视角下的智慧制造系统集成框架[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4(11)
- [26].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制造系统[J]. 智能制造 2015(10)
- [27].《制造系统工程》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13)
- [28].基于信息素的制造系统动态协调研究[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2014(04)
- [29].基于神经网络的可重组制造系统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 现代制造工程 2011(02)
- [30].类生物化自适应制造系统控制结构(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