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过去的十年里,微生物地理分布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渐成为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选取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四个不同地点(广东深圳、福建厦门、海南文昌和海南三亚)红树林生态环境中的分布进行研究。从土壤理化性质、16S rRNA基因分类和菌株所表现的生物活性三个方面来研究不同地点红树林土壤中分离得到的链霉菌菌株,并通过PRIMER统计分析软件研究地理位置、土壤环境理化参数、链霉菌16S rRNA分群和菌株活性这四者之间的互作关系。发现文昌红树林土壤的理化性质最为特殊,同时,从文昌分离得到的链霉菌,无论是菌株的16S rRNA基因分群还是菌株活性分布都与其他三个地点有着明显差异;土壤参数中的有机质(OM)、全氮(N)、全磷(P205)、有效钾(K)、pH、盐度(Salinity)与链霉菌16SrRNA分群结果和菌株活性分布都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对两株链霉菌新种WC172205和SZ172115进行了鉴定工作。菌株172205,分离自海南文昌清澜港红树林土壤,具有抗人类骨髓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活性,其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172205属于链霉菌属,与已知的链霉菌模式菌株最高相似率为98.29%,其(G+C)mol%为70.33%;菌株172205与最接近的模式菌株S.flocculus NBRC 13041T,S.ferralitis SFOp68T,S.haliclonae DSM 41970T做DNA-DNA分子杂交,结果分别为50.28±4%,49.15±11%,37.56±11%,均低于国际细菌学分类委员会提出的划分细菌种的界限值70%。172205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化学组分特征方面也与其他三株模式菌株存在明显差异,所以确定172205为Streptomyces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Streptomyces qinglanensis sp. nov. (=CGMCC 4.6825T=DSM 42035T).菌株172115,分离自深圳红树林土壤,16S rRNA基因序列以及形态特征均表明菌株172115属于链霉菌属,并且与其他已知的模式菌株16S rRNA的最高相似率为98.29%。172115菌株的细胞壁中含有LL-和(?)neso-DAP,全细胞水解液含有鼠李糖,核糖,半乳糖和葡萄糖。脂肪酸主要成分为iso-C14:0 (10.65%), iso-C15:0 (10.64%), anteiso-C15:0 (12.19%), iso-C16:0 (33.14%)。甲基萘醌的主要组分为MK-9(H6), MK-9(H8)。磷酸类脂的主要组分为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乙醇胺(PE)和双磷脂酰甘油(DPG)。DNA-DNA分子杂交结果显示菌株172115与参照菌株的杂交率均低于70%。综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基因组DNA分子杂交结果可以确定菌株172115为链霉菌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Streptomyces shenzhenensis sp. nov. (=CCTCCAA 2011001T=DSM 42034T).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变铅青链霉菌广谱胁迫蛋白对氧化压力响应的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 2017(01)
- [2].固氮链霉菌Streptomyces chartreusi WZS021接合转移系统的建立及优化[J]. 南方农业学报 2017(04)
- [3].链霉菌769诱导对百日草抗病性的影响[J]. 中国植保导刊 2013(12)
- [4].玫瑰孢链霉菌基因组挖掘研究进展[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0(05)
- [5].壳聚糖复合链霉菌30702对番木瓜环斑病毒病的防控效果[J]. 中国南方果树 2020(05)
- [6].科学家发现链霉菌、草莓和传粉蜜蜂的互惠互作[J]. 中国食品学报 2019(11)
- [7].产转谷氨酰胺酶茂源链霉菌的诱变育种及发酵培养基优化[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6(05)
- [8].天蓝色链霉菌—研究放线菌分裂发育的模式菌(英文)[J].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2)
- [9].无机磷酸盐对链霉菌合成次级代谢产物的影响[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5(09)
- [10].链霉菌剂对魔芋的促生防病作用[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5(05)
- [11].链霉菌769接合转移体系的建立[J]. 吉林农业科学 2012(02)
- [12].绿孢链霉菌对不同煤阶煤的降解转化[J]. 煤炭转化 2020(03)
- [13].壳聚糖诱导下浅玫瑰色链霉菌菌体蛋白差异表达分析[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6(06)
- [14].一株拮抗链霉菌的鉴定及其多相分类特征[J]. 生物技术通报 2015(01)
- [15].大孔树脂提取链霉菌4903菌株除草活性物质的研究[J]. 生态科学 2013(04)
- [16].链霉菌9506研究初报[J]. 广东农业科学 2009(02)
- [17].重离子辐照诱变阿佛曼链霉菌的实验观察[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15)
- [18].链霉菌702产孢子固体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筛选[J]. 生物数学学报 2008(03)
- [19].微生物所在链霉菌启动子元件和内参基因研究中获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 2015(12)
- [20].一株产抗菌物质链霉菌的筛选及鉴定[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21].一株高产木聚糖酶的枝链霉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酶[J]. 微生物学通报 2010(06)
- [22].过表达根瘤血红蛋白基因对活跃链霉菌那西肽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24)
- [23].茂源链霉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1)
- [24].一株生防圆突起链霉菌的分类鉴定[J]. 微生物学通报 2011(05)
- [25].链霉菌11371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J]. 微生物学杂志 2011(05)
- [26].拮抗链霉菌AFLP分析技术体系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8)
- [27].链霉菌2504的研究初报[J]. 广东农业科学 2009(09)
- [28].茂原链霉菌产谷氨酰胺转氨酶发酵培养基优化[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29].引入血红素生物合成基因对褐黄孢链霉菌产纳他霉素的影响[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5(05)
- [30].粤蓝链霉菌代谢产物的抗菌抗肿瘤活性及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