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缺血预处理是指预先给予一次或多次短暂的缺血,以增强组织对随后长时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或适应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常见于休克时微循环的疏通、冠状动脉痉挛的缓解、心脑血管栓塞再通、心肺手术后和心脏骤停后心肺脑复苏、断肢再植、器官移植血供恢复等,是引起随后器官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的研究表明缺血预处理能显著减轻随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多见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肺动脉袖状切除术、肺移植术及需要阻断一侧肺动脉才能进行的肺叶切除术中,对肺功能恢复不利,并可能引起术后并发症和影响预后。肺缺血预处理是防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最有效的措施,但其确切的保护机制尚未阐明。研究显示,给予缺血预处理的肺组织与未予缺血预处理的肺组织相比,在经过随后长时间的缺血再灌注后,表现出更好的缺血耐受性和再灌注耐受性,其中性白细胞浸润,肺水肿,局部出血和肺泡破裂均明显减少,其细胞结构,内环境平衡,微循环灌注,能量代谢,组织功能和遗传重组等方面具有更好的延续性和恢复能力。广大科学工作者从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对肺缺血预处理的肺保护机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发现腺苷、缓激肽、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阿片类、儿茶酚胺类、自由基、钙离子、一氧化氮和活性氧等与保护效应的启动相关;G蛋白、磷脂酶C、蛋白激酶A、酪氨酸蛋白激酶及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等与保护效应的介导相关,而保护效应的发挥则与ATP敏感钾通道、5’核苷酶与腺苷、转录因子、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环氧化酶2、醛糖还原酶、抗自由基酶类和热休克蛋白等相关。虽然已有的研究揭示了一些肺缺血预处理的保护机制,但目前仍然不能完全解释肺缺血预处理引起的保护效应并有效逆转缺血再灌注损伤。肺缺血预处理的临床研究开展较晚,但是缺血预处理作为大手术的辅助措施能够安全而巧妙地实施。蛋白质组学技术为研究缺血预处理的保护机制提供了新的工具。为此,本研究以临床中的手术患者为对象,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和方法研究缺血预处理抗人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首先选择合适的手术患者分别归入假手术组(Sham group,S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 group,I/R组)和缺血预处理组(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group IP组)。I/R组经历单纯的缺血再灌注,IP组在缺血再灌注前予以缺血预处理,S组始终保持供血与通气,在术后收取标本。然后采用一步抽提法制备S组,I/R组和IP组肺组织的总蛋白质,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建立了重复性和分辨率均较好的S组,I/R组和IP组肺组织总蛋白质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PDQuest软件对三组肺组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20个4倍以上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采用MALDI-TOF-MS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质谱分析,获取MALDI-TOF-MS肽质量指纹图谱,数据库搜索鉴定了17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最后,为了验证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对部分差异表达蛋白质在IP组和I/R组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其结果与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结果一致。本研究在建立S组、I/R组和IP组肺组织总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的基础上,采用质谱分析结合数据库搜索共鉴定出17个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按功能主要可以分为八类,即代谢相关酶类,抗氧化剂,贮铁蛋白,钙结合蛋白质,分子伴侣,细胞骨架蛋白质,细胞增殖相关蛋白,以及信号传导相关蛋白质。其中一些蛋白质与自发性抗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一些蛋白质如HSP27及Cu/ZnSOD则与缺血预处理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动效应有关,还有一些蛋白质与缺血预处理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稳定效应有关。研究结果为揭示缺血预处理的肺保护机制,以及寻找逆转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远程缺血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3(12)
- [2].远处缺血预处理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2(03)
- [3].远程缺血预处理的研究进展[J]. 海南医学 2011(23)
- [4].肢体缺血预处理在未成熟心脏移植中的应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31)
- [5].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 华西医学 2013(02)
- [6].下肢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0(01)
- [7].远端缺血预处理对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26)
- [8].缺血预处理对离体缺血心脏跳动时间影响的实验研究[J]. 北京医学 2012(08)
- [9].肢体缺血预处理对于心肌的保护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0(05)
- [10].无创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兔缺血性心肌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18)
- [11].脑部缺血预适应的诱发因素、机制及应用前景[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3(05)
- [12].远程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保护的研究进展[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02)
- [13].无创性肢体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15)
- [14].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兔肾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重庆医学 2008(07)
- [15].远端缺血预处理在成人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3(05)
- [16].缺血预处理制备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01)
- [17].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理探讨[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8(04)
- [18].远隔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兔单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0(04)
- [19].肾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8(03)
- [20].无创远端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J]. 当代医学 2013(08)
- [21].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肝硬变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J]. 河南中医 2012(12)
- [22].缺血预处理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J]. 新医学 2010(01)
- [23].肢体无创缺血预处理对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0(05)
- [24].肢体缺血预处理缓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2(07)
- [25].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 神经药理学报 2015(06)
- [26].无创性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22)
- [27].核因子-kappa B在肢体缺血预处理早期心肌保护中的作用[J].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08(02)
- [28].缺血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国临床医学 2012(04)
- [29].远程缺血预处理研究进展[J]. 上海医学 2010(06)
- [30].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变化的影响[J]. 中国卒中杂志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