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硫杂环戊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1,3-二硫杂环戊烷,杂环化合物,呋喃,设计合成
二硫杂环戊烷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刚[1](2014)在《2-亚呋喃甲基亚肼基-1,3-二硫杂环戊烷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2-亚肼基-1,3-二硫杂环戊烷类化合物都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特别是我国重庆农药厂和四川省植保所在20世纪80年代成功地研制该类化合物的第一个商品化农药-"叶枯灵;",该化合物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达到80%以上[1]。文章以2-亚肼基-1,3-二硫杂环戊烷为母体,向其中引入具有生物活性的呋喃基,从而获得2-亚呋喃甲基亚肼基-1,3-二硫杂环戊烷。(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4年11期)
吴庆,袁泽利,肖苹英,胡庆红,钟永科[2](2011)在《含2-取代-1,3-二硫杂环戊烷的大环席夫碱的合成、表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同的β-二酮、二硫化碳、1,2-二溴乙烷等为原料合成含2-取代-1,3-二硫杂环戊烷的大环席夫碱化合物,进行了初步抗菌活性研究。合成得到的中间体(Ia~Ic)及目标化合物(IIa~IIc)的结构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 NMR、MS等得到确证。抗菌试验结果表明,合成得到的大环席夫碱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1年08期)
孙时利,赵娟,邹志芬,柴雅琴[3](2011)在《2-水杨酰亚肼基-l,3-二硫杂环戊烷为载体的镧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水杨酰亚肼基-l,3-二硫杂环戊烷载体制备了PVC膜La3+离子选择性电极。该电极对La3+呈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和近能斯特Nernst电位响应性能,其斜率为19.5±0.4mV/decade,线性范围为1.0×10-1~3.2×10-5mol/L,检测下限为1.6×10-5mol/L。采用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电极响应机理,并将该电极作为指示电极初步应用于电位滴定。(本文来源于《化学传感器》期刊2011年02期)
袁泽利,吴庆,胡庆红,钟永科,周旭美[4](2011)在《含2-取代-1,3-二硫杂环戊烷席夫碱大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方法以不同的β-二酮、二硫化碳、1,2-二溴乙烷等为原料合成含2-取代-1,3-二硫杂环戊烷大环席夫碱化合物,并进行初步抑菌活性研究。结果合成得到的中间体(Ⅰa~Ⅰc)及目标席夫碱大环化合物(Ⅱa~Ⅱc)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NMR、MS等手段进行了结构表征。合成的席夫碱大环化合物抑菌能力优越。结论本试验合成了含2-取代-1,3-二硫杂环戊烷大环席夫碱化合物,其具有更加优越的抑菌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1年S1期)
苟绍华,李磊民[5](2008)在《2-(4`-甲酸吡啶)-亚肼基-1,3-二硫杂环戊烷化合物对水稻常见病菌的室内抑菌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含氮、硫杂环化合物2-(4`-甲酸吡啶)-亚肼基-1,3-二硫杂环戊烷对水稻常见的几种病菌(稻瘟病、白叶枯、恶苗病)的室内抑菌实验结果。发现其对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的抑菌率分别达到82.06%和81.59%,与市售的稻瘟灵(85.68%)、叶枯唑(76.94%)的效果相当或接近,而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效果(抑菌率74.64%)比市售的多菌灵稍差。(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郑福平,孙宝国,刘玉平,谢建春,李海军[6](2007)在《2-取代-1,3-二硫杂环戊烷香料的合成和香气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醛/酮与1,2-乙二硫醇或1,2-丙二硫醇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反应,合成了10种2-取代-1,3-二硫杂环戊烷,产率62.8%~87.8%;其中,2-正丙基-1,3-二硫杂环戊烷产率达87.8%,纯度99.5%。经元素分析、FTIR、GC-MS和1H NMR确定了10种产物的结构。香气评价结果表明:合成的2-正丙基-1,3-二硫杂环戊烷具有花香、肉汤香气,可用于食品香精和调味料中;其余9种2-取代-1,3-二硫杂环戊烷具有肉香、葱蒜香和萝卜香。(本文来源于《中国调味品》期刊2007年10期)
李宁,郑福平,孙宝国,田红玉,谢建春[7](2006)在《聚焦微波辐射合成3种2-甲基-2-烷基-1,3-氧硫杂环戊烷》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Discover聚焦微波合成仪及压缩空气同步冷却技术,在均匀微波场作用下,以对甲基苯磺酸作催化剂,巯基乙醇分别与丁酮、戊酮和己酮反应,制得3种2-甲基-2-烷基-1,3-氧硫杂环戊烷类香料化合物,产率分别为67.3%、71.9%和65.6%,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气-质联机对产品进行了结构鉴定,并对3种香料化合物进行了初步评香。(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06年10期)
冯驸[8](2006)在《新型硫杂环戊烷、环己烷究香料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综述了具有浓郁香味和较好抗菌活性的脂环多硫化物香料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合成方法进行了讨论。 为了寻找新型的环状多硫香料,本文主要设计合成了四类脂环多硫化合物Ⅰ、Ⅱ、Ⅲ、Ⅵ共13个化合物。 Ⅰ 3,3,5,5—四苄基—1,2,4—叁硫环戊烷 Ⅱ 3,3,6,6—四苄基—1,2,4,5—四硫环己烷 Ⅲ 4,6—二取代—2,2—二苄基—1,3,5—叁硫环己烷 (R=C_6H_5,H,4-CH_3OC_6H_4;4-CH_3C_6H_4,4-Cl C_6H_4) Ⅵ 2,2,4,6—四取代—1,3,5—叁硫环己烷 (R_1=H,CH_3;R_2=H,CH_3;R=C_6H_5,4-CH_3OC_6H_4) 关于目标产物的合成方法,国内外文献并未详细报道,仅有相似的合成原理,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最终找到了简单,有效的合成方法合成了目标产物,并通过IR,~1HNMR和MS及热分析(DSC和TG)对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 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香味评估和阈值测定。除少数化合物Ⅲ_2具有强烈的鸡肉味,大多具有浓郁的葱蒜味,且阈值较低。(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6-05-01)
郑福平,李海军,孙宝国,谢建春,刘玉平[9](2006)在《磷钨酸催化合成1,3-二硫杂环戊烷类香料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磷钨酸为催化剂,乙二硫醇与异戊醛在苯中回流,合成了2-异丁基-1,3-二硫杂环戊烷。研究了乙二硫醇与异戊醛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优化条件为:乙二硫醇与异戊醛投料物质的量比为1.8,催化剂用量占反应物料总质量的2.0%,反应时间2.5h。按类似条件合成了2-甲基-2-丁基-1,3-二硫杂环戊烷、1,4-二硫杂螺[4.4]壬烷、(2′-甲基-1′,3′-二硫杂-2-环戊基)乙酸乙酯和1,3-二(1′,3′-二硫杂-2'-环戊基)丙烷。采用FTIR、1HNMR和GC-MS确定了产品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郑福平,李海军,孙宝国,谢建春,刘玉平[10](2006)在《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1,3-二硫杂环戊烷类香料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乙二硫醇与2-丁酮在溶剂中回流合成了2-甲基-2-乙基-1,3-二硫杂环戊烷。研究了溶剂种类、原料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回流时间对反应收率的影响。优化工艺条件为:采用苯作溶剂,乙二硫醇与2-丁酮的摩尔比为1.8,对甲苯磺酸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7%,回流2.5h。按类似条件合成了2-甲基-2-丙基-1,3-二硫杂环戊烷、2-甲基-2-异丁烯基-1,3-二硫杂环戊烷、1,4-二硫杂螺[4.5]癸烷和2-甲基-2-乙酰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采用元素分析、FTIR、1H NMR、GC-MS鉴定了产品结构。(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06年01期)
二硫杂环戊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不同的β-二酮、二硫化碳、1,2-二溴乙烷等为原料合成含2-取代-1,3-二硫杂环戊烷的大环席夫碱化合物,进行了初步抗菌活性研究。合成得到的中间体(Ia~Ic)及目标化合物(IIa~IIc)的结构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 NMR、MS等得到确证。抗菌试验结果表明,合成得到的大环席夫碱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硫杂环戊烷论文参考文献
[1].王建刚.2-亚呋喃甲基亚肼基-1,3-二硫杂环戊烷的制备[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
[2].吴庆,袁泽利,肖苹英,胡庆红,钟永科.含2-取代-1,3-二硫杂环戊烷的大环席夫碱的合成、表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J].化学通报.2011
[3].孙时利,赵娟,邹志芬,柴雅琴.2-水杨酰亚肼基-l,3-二硫杂环戊烷为载体的镧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J].化学传感器.2011
[4].袁泽利,吴庆,胡庆红,钟永科,周旭美.含2-取代-1,3-二硫杂环戊烷席夫碱大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1
[5].苟绍华,李磊民.2-(4`-甲酸吡啶)-亚肼基-1,3-二硫杂环戊烷化合物对水稻常见病菌的室内抑菌试验[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
[6].郑福平,孙宝国,刘玉平,谢建春,李海军.2-取代-1,3-二硫杂环戊烷香料的合成和香气评价[J].中国调味品.2007
[7].李宁,郑福平,孙宝国,田红玉,谢建春.聚焦微波辐射合成3种2-甲基-2-烷基-1,3-氧硫杂环戊烷[J].食品科技.2006
[8].冯驸.新型硫杂环戊烷、环己烷究香料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9].郑福平,李海军,孙宝国,谢建春,刘玉平.磷钨酸催化合成1,3-二硫杂环戊烷类香料化合物[J].中国食品学报.2006
[10].郑福平,李海军,孙宝国,谢建春,刘玉平.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1,3-二硫杂环戊烷类香料化合物[J].食品科技.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