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1)生物效应剂量相同的几种不同的分割方式对大鼠全脑照射后,以各组大鼠体重及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为指标,探讨不同分割方式对大鼠脑组织的影响。2)用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探讨单细胞凝胶电泳在放射性脑损伤中应用。3)以各组大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比较各组大鼠脑组织损伤程度。4)以各组大鼠病理为指标,比较各组大鼠各期损伤程度。方法:160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四个大组:1)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手段的干预。2)单次大剂量组,6MV—X,14.5Gy全脑照射。3)多次中等剂量组6MV—X,5.4Gy×6次,1次/日,全脑照射。4)常规分割组,6MV—X,2Gy×30次,1次/日,5次/周,全脑照射。所有实验动物都在同一条件下饲养和处理。分别于照射后1天取大鼠尾静脉血测单细胞凝胶电泳,每两周称体重,采用Mickley的检查方法和评分系统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观察大鼠照射部位脱毛情况及皮肤反应情况。于照射后1天,1周,1月,3月,6月测脑组织匀浆中MDA值,并于观察点取大脑病理标本,观察神经细胞病理改变。统计分析用SPSS13.0软件,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实验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为对比组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为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果:1)大鼠常规观察:实验过程中,有7只大鼠在照射过程中死亡,分析原因系麻醉时体位不佳,窒息而亡。在照射后1月左右,发现头部照射区脱毛及皮肤红肿。观察过程中,共有6只大鼠死亡,未做病理分析,被排除在实验之外。照射过程中各组大鼠体重未出现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直至实验结束,各组大鼠肢体活动正常,提尾时无身体旋转反射等异常神经系统体征,评分均为0分。统计学分析差别无显著性意义。3)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大鼠全脑照射可引起大鼠周围血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单次大剂量全脑照射组的大鼠DNA损伤程度明显重于多次中等剂量组,常规分割组损伤程度最轻。4)MDA结果:全脑照射后1天脑组织中MDA开始升高,其中单次大剂量组高于多次中等剂量组,常规分割组最低。而后各组MDA值仍高于正常值,于照射后3月,各组MDA值无明显统计学意义。5)病理:大鼠在照射后神经细胞随时间延长逐渐出现肿胀,丧失典型的多级形状而变为圆形,胞核偏位、结构不清,呈嗜酸性染色,胞质着色浅呈苍白均质状,神经胶质细胞胞浆水肿,胶质突起也有水肿,周围脑组织水肿、疏松,间质水肿。血—脑屏障出现不同程度的结构改变。各组晚期损伤程度光学显微镜下无明显区别。结论:脑组织作为晚反应组织,生物学剂量相同的不同分割方式全脑照射后,早期单次大剂量照射后反应重于多次中等剂量照射,常规分割照射反应最轻。晚期反应程度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