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中药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配方中药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高脂血症、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粘附聚集、生物活性物质释放和平滑肌细胞增殖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善脂质代谢,加速脂质清除,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本文采用配方中药(九味益心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稳定血管内皮、拮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改善心脏功能方面的疗效。方法:入选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症)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药物治疗(n=60)及PCI治疗(n=60)两大组,每大组再随机分为给配方中药组(给药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标准治疗,给药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配方中药,治疗1月。各组均于服药前1天及治疗1月后,清晨空腹采静脉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小板黏附率(Pad T)、血小板聚集率(Pag T)、血栓素B2(TXB2)、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和脑钠素(BNP),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观察治疗1月后的耐受性。随访3个月,记录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1.药物治疗组结果内皮功能指标变化:对照组和配方中药组经治疗后血浆NO水平均显著升高,而血浆ET1水平则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配方中药组血浆NO和ET1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后配方中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浆NO水平升高更为显著,血浆ET1水平降低也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血小板功能指标变化:对照组和配方中药组经治疗后Pad T、Pag T以及TXB2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而血小板计数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配方中药组Pad T、Pag T、TXB2以及血小板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配方中药组Pad T、Pag T降低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治疗后,配方中药组的TXB2和血小板计数则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PCI治疗组结果内皮功能及血小板功能指标的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配方中药组在治疗后血浆NO水平均显著升高,而血浆ET1水平则显著降低,Pad T、Pag T以及TXB2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而血小板计数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配方中药组治疗前后的血浆NO、ET1、Pad T、Pag T、TXB2以及血小板计数水平均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钠素和超声心动图指标:治疗前、后,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和超声心动图指标(LAD、LVEDD和LVEF)不论在对照组或是配方中药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耐受性指标:治疗前、后,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大便潜血和黑便的发生率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在对照组和配方中药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血管事件比较:配方中药组和对照组在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和血运重建发生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中,配方中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内皮功能,并可有效抑制血小板功能。但是,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中,配方中药治疗未能显示显著改善患者内皮功能和抑制血小板功能的疗效。2.服用配方中药耐受性好,不增加胃肠道反应及出血的发生率。3.应用配方中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访3个月时,配方中药未能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配方中药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1.配方中药的作用机制
  • 2.配方中药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 3.配方中药对凝血机制的影响
  • 4.配方中药的耐受性
  • 5.配方中药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 6.配方中药对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
  • 结论
  •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综述
  • 炎症与冠心病以及中药的保护作用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配方中药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