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社区体育公共产品由于其提供了充满活力的各类体育休闲活动方式,益于身心健康的锻炼场所,越来越受到居民们的推崇和喜爱,并逐渐成为社区居民对体育需求的主要内容。社区体育的概念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我国城市社会体育发展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存在着明显的南北差异和城乡差异,导致社区体育发展的不平衡。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批新兴社区的建立,老城区的扩大,各个社区的差异也比较明显。社区类型的不同,导致居民需求的不同,在物质基础、资源配置、管理方式就会不同,社区居民表现出多样化的社区体育公共产品的需求。面向社区居民的体育公共产品主要有大型的国有公共体育设施和小型的公共体育设施。国有公共体育设施以承担大型国际国内比赛的专业性强的体育场馆,小型公共体育实施一般是由体育行政部门或当地政府共同出资或独立投资兴建的为当地街道和社区居民提供体育公共产品的一系列体育设施,包括健身苑(点)。社区公共运动场、社区体育活动中心、市民体质监测指导中心(站)等。几年来学校体育设施开始向社区居民进行有偿和无偿开放,也成为居民享受体育公共产品的一条途径。社区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扩大社区居民需求为本,依靠社区居民,服务社区居民。走社区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之路。目前我国已开始由温饱型逐步进入小康型社会,各年龄段的社区居民已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要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度过丰富多彩的闲暇生活,实现自我价值,体育锻炼时提供以上追求的方式之一。社区体育公共产品的提供还需要解决人力、物力、财力、场地等问题。让更广大居民享受到优质、价廉、满足需求的社区体育公共产品,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为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社区体育论文; 社区体育公共产品论文; 居民需求论文; 供给模式论文; 政府责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