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西北吐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北宋,西北吐蕃,文化措施
西北吐蕃论文文献综述
刘建丽[1](2018)在《北宋对西北吐蕃的文化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两宋时期,在今青海、甘肃等地散居的吐蕃部族,成为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藏民族群体。北宋时期,由于与西夏矛盾的激化,宋王朝对吐蕃的策略有所调整、变化。利用吐蕃尊佛重僧的民族文化心理,以佛事羁縻吐蕃。又用汉法治理蕃部,采取办蕃学培养人才、设机构编纂资料、讲求儒艺行文法、定律令易蕃陋习、赐姓名蕃汉融合等具体措施,达到"以夏变夷"的目的。宋朝对西北吐蕃施以汉文化的影响,客观上有利于西北吐蕃与中原王朝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民族间相互学习与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原文化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陆离[2](2018)在《唐宋与吐蕃间的西北茶叶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黄庭坚所撰《叔父给事行状》记载了北宋川陕地区所产茶叶在于阗、吐蕃地区的传输情况。提到洋州(在今陕南地区)所产西乡茶自北宋河州茶场输入安多吐蕃木波部族,然后又被木波等部族贩运到吐蕃腹心地区叁耶寺、龙谷(雅垄河谷),传输路线与唐蕃古道重合,是目前所知关于陕川甘青藏线西北茶马古道最早的记载,对研究宋代茶马古道史、茶叶在西藏、青海、甘肃藏区和西域传输史以及吐蕃与唐宋时期中原王朝关系史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李瑾文[3](2018)在《宋金时期西北吐蕃史事杂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宋金时期的文献中,“卢甘国”和“木波”被记载为前后相继、互不关联的两大吐蕃部落或超部落联盟,治宋金吐蕃史的学者也是这么认为的。实际上,这两大部落势力或地方政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的范围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卢甘”或“卢甘子”即后世的“朵甘思”,是藏文化中的地理名称,“木波”是木族之人的意思,指分布在“朵甘思”至“多思麻”地方的董族和木族。前者以地名称族,不够严谨,后者则以当地居统治地位的氏族称之,比较合理。这一解释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卢甘”和“木波”的历史活动主要集中在河州以南的藏区,外延却可以到达四川西界。(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聂传平[4](2016)在《宋蕃“茶马贸易”考论——兼论北宋时期西北吐蕃人饮茶习俗的形成及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时期,茶叶逐渐成为西北吐蕃人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之物。西北吐蕃人的饮茶习俗的形成与茶马贸易的发展是相伴而生,彼此促动的。宋初,茶叶并不是宋人最主要的市马物资,饮茶还只限于吐蕃部落上层。熙河之役后,宋廷在四川榷茶,专以川茶博马,并设"茶马司"专司其事,因而流入西北吐蕃部落的茶叶大增,西北吐蕃人的饮茶习俗最终形成。茶马贸易对北宋与西北吐蕃部落来说,是各取所需、相互受益的经济交往方式。西北吐蕃人饮茶习俗的形成既是宋廷推行以茶叶"羁縻"蕃部政策的结果,也是西北吐蕃人在经济方面对北宋形成依赖的表现,对其自身适应高寒草原生活亦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李仲良[5](2015)在《读杨铭《唐代吐蕃与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一书》一文中研究指出杨铭先生的力作《唐代吐蕃与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2012年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06BZS009)的最终成果,其出版得到"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社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资助。一、主要观点鲜明且深刻杨铭先生《唐代吐蕃与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一书认为:我国的西北地区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东邻华夏文明,西接中亚文化,北连塞外高原,历来是多种文化相交冲突之地。汉、匈奴、(本文来源于《文史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聂传平,侯甬坚[6](2015)在《采造务、堡寨、弓箭手:北宋对西北吐蕃居地的开发与开拓》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对西北吐蕃居地的开发与开拓可分为叁个阶段:第一阶段(960-1037),以采伐森林资源为主,虽然宋廷反对开边,但采造务及堡寨的设置仍然使北宋的实际控制范围沿渭河谷地向上游推进;第二阶段(1038-1071),北宋推行弓箭手屯田与修筑堡寨相结合的屯田进筑政策,将实际控制范围渐次向吐蕃部落居地推进;第叁阶段(1072-1127),北宋实行武力开边政策,创设熙河路,将西北吐蕃居地纳入版图。北宋对西北吐蕃居地的开发与开拓是相辅相成的,自然资源的开发为边疆开拓奠定物质基础,边疆的开拓又为自然资源开发提供新的空间,二者相互结合,取得显着成效。(本文来源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陈庆英,白丽娜[7](2013)在《宋代西北吐蕃与甘州回鹘、辽朝、西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时期,宋、辽、夏叁国在西北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并导致这一地区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北宋初年,西北地区的吐蕃部族,已基本结束族种分散的混乱局面,先后在河西、河湟两地建立政权,即"凉州六谷蕃部"(11世纪初期至1028年)和"唃厮啰政权"(1008~1104年),成为影响当地局势的重要力量,受到周边民族政权的极大关注。西北吐蕃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积极发展与这些民族政权的关系。党项西夏是西北吐蕃的最大威胁。因此,西北吐蕃始终将"联宋抗夏"作为其基本的对外政策。虽然双方也曾有过友好合作的时期,却十分短暂和脆弱。至于国朝,当党项尚未崛起之时,将西北吐蕃,特别是凉州吐蕃视为其征服的对象,当西夏建立,辽朝更多时候充当的是河湟吐蕃的同盟者。关于甘州回鹘,由于地理位置的相似性和利益的统一性,其始终是西北吐蕃的忠实合作者。(本文来源于《西藏研究》期刊2013年05期)
杨铭[8](2013)在《唐代吐蕃与西北民族交往的历史》一文中研究指出从7世纪初起,兴起于今西藏雅砻河谷的吐蕃,逐步征服青藏高原的羊同、苏毗、白兰、党项诸族,后又进入西域与鄯善、于阗、突厥、回纥、勃律、粟特等民族交往。从8世纪后半叶攻占河西走廊,至其在西北地区的统治结束,吐蕃在这一地区活动达两百年之久,与西北诸族发生了密切(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3-04-10)
刘星若[9](2011)在《唐代吐蕃对西北社会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吐蕃是中国古代活跃在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它的崛起,对唐王朝乃至西北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吐蕃政权在维护西北地区在安史之乱后的政权稳定、促进民族之间的融合、加强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开辟高原丝绸之路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来源于《长沙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陈武强,格桑卓玛[10](2010)在《简论北宋对西北缘边吐蕃熟户的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时期,在政府大力招诱政策的影响下,西北缘边诸多吐蕃部落相继内属而成为熟户。吐蕃内属后,宋蕃民族关系发生了新变化,北宋政府根据边情和统治的需要,对缘边吐蕃熟户实行了许多绥怀优抚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封爵、给田免租、通贸易和恤刑等四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来源于《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西北吐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北宋黄庭坚所撰《叔父给事行状》记载了北宋川陕地区所产茶叶在于阗、吐蕃地区的传输情况。提到洋州(在今陕南地区)所产西乡茶自北宋河州茶场输入安多吐蕃木波部族,然后又被木波等部族贩运到吐蕃腹心地区叁耶寺、龙谷(雅垄河谷),传输路线与唐蕃古道重合,是目前所知关于陕川甘青藏线西北茶马古道最早的记载,对研究宋代茶马古道史、茶叶在西藏、青海、甘肃藏区和西域传输史以及吐蕃与唐宋时期中原王朝关系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北吐蕃论文参考文献
[1].刘建丽.北宋对西北吐蕃的文化措施[J].中原文化研究.2018
[2].陆离.唐宋与吐蕃间的西北茶叶之路[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3].李瑾文.宋金时期西北吐蕃史事杂考[D].西北师范大学.2018
[4].聂传平.宋蕃“茶马贸易”考论——兼论北宋时期西北吐蕃人饮茶习俗的形成及影响[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6
[5].李仲良.读杨铭《唐代吐蕃与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一书[J].文史杂志.2015
[6].聂传平,侯甬坚.采造务、堡寨、弓箭手:北宋对西北吐蕃居地的开发与开拓[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5
[7].陈庆英,白丽娜.宋代西北吐蕃与甘州回鹘、辽朝、西夏的关系[J].西藏研究.2013
[8].杨铭.唐代吐蕃与西北民族交往的历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
[9].刘星若.唐代吐蕃对西北社会的贡献[J].长沙大学学报.2011
[10].陈武强,格桑卓玛.简论北宋对西北缘边吐蕃熟户的政策[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