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组织化大豆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豆抗原蛋白,大豆球蛋白,生长性能,消化性能
组织化大豆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李民,王婧瑶,段晶,吴莉芳,翟子惠[1](2019)在《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对鱼类生长、免疫及肠道组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是大豆主要的抗营养因子,是限制大豆蛋白源在水产饲料中广泛应用的主要瓶颈。鱼类配合饲料中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含量过高会导致鱼类生长缓慢、消化酶活力下降、肠道受损甚至死亡。文章概述了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对鱼类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肠道组织的影响,可为进一步研究大豆抗原蛋白的致敏机理提供参考,为合理开发利用大豆蛋白源、节约鱼粉蛋白、优化鱼类饲料配方、降低饲料成本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水产科技情报》期刊2019年02期)
唐伊,谭金龙,罗启慧,黄超,刘文涛[2](2018)在《大豆异黄酮对大鼠骨骼肌纤维组织形态及肌收缩蛋白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SIF对肌肉生长的影响,我们用6周龄SD雄性大鼠作为实验对象,运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不同浓度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IF)作用下的雄性大鼠肌纤维形态学变化和α-肌动蛋白(α-actin)、肌球蛋白(myosin)及其m RNA表达量的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肌纤维直径极显着高于溶媒对照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α-actin表达量极显着高于溶媒对照组(P<0.01);myosin表达量高剂量组极显着高于溶媒对照组(P<0.01),中剂量组显着高于溶媒对照组(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目的基因α-actin和myosin m RNA的表达量变化与蛋白表达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表明,SIF能够通过促进α-actin和myosin蛋白及m RNA在肌肉中的表达,使雄性大鼠肌纤维增粗。可为大豆异黄酮改善肌肉收缩、促进骨骼肌纤维增粗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郑鹏飞,高云,吴金龙,郝晓亮[3](2018)在《传统方便面中大豆组织蛋白素食牛肉粒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全素大豆组织蛋白牛肉粒的生产配方进行了优选,确定的最佳配方为大豆油10%、玉米淀粉20%、卡拉胶0.7%、牛肉香精3%。在此条件下得到的产品,色泽、口感与牛肉粒相差无几,且营养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8年07期)
段晶,王婧瑶,吴莉芳,瞿子惠,周锴[4](2018)在《大豆蛋白源替代鱼粉蛋白对鱼类生长、消化及肠道组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集约化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鱼粉资源短缺,寻求鱼粉蛋白源替代品已成为国际性研究课题。大豆蛋白源是水产饲料应用最多的植物蛋白源之一,主要包括豆粕、去皮豆粕,膨化豆粕,发酵豆粕,全脂豆粉,膨化豆粉,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等。但大豆蛋白中含有抗营养因子(antinutritional factor),在饲料中过量添加,对鱼类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的基础上,概述了大豆蛋白源替代鱼粉蛋白对鱼类生长、消化酶活力、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肠道组织的影响,为合理开发利用大豆蛋白源,节约鱼粉蛋白,优化鱼类饲料配方,降低饲料成本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冯建,王萍,何娇娇,娄宇栋,党慧[5](2017)在《大豆浓缩蛋白替代鱼粉对大黄鱼幼鱼生长、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肝组织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大豆浓缩蛋白(SPC)替代鱼粉水平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肝组织学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10.50±0.04)g的大黄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用SPC替代基础饲料(含40%鱼粉)0%(FM)、25%(R25)、50%(R50)、75%(R75)、100%(R100)的鱼粉制作成5种等氮(粗蛋白水平为45%)等脂(粗脂肪水平为10%)的实验饲料。各实验组以对照组(FM)饲料蛋氨酸、赖氨酸含量为基准,分别添加适量的晶体赖氨酸和蛋氨酸。养殖实验在浙江省象山县西沪港区进行,每个处理随机分配3个网箱(1.5 m×1.5 m×2 m),每个网箱放养60尾,养殖周期为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FM),SPC替代鱼粉水平对大黄鱼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存活率(SR)以及饲料系数(FCR)没有显着影响(P>0.05);肌肉粗蛋白和全鱼粗蛋白无显着差异(P>0.05),肌肉粗脂肪和全鱼粗脂肪含量随替代比例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均以R100组含量最低,肌肉水分含量和全鱼水分有上升的趋势;血清各项指标没有显着性差异,但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有下降趋势,以R100组含量最低;血清胆固醇(CHOL)、甘油叁酯(TG)的含量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从肝组织学观察中发现,SPC替代水平超过75%会对肝细胞产生损伤,引起肝细胞空泡化,脂肪堆积加重,肝细胞核逐渐溶解或缺失。综上所述,在本研究条件下,SPC替代饲料75%的鱼粉,不会对大黄鱼幼鱼的生长造成负面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期刊2017年02期)
刘毅,黎斯琴,吴敏,李栋[6](2016)在《组织化参数对亚麻饼粕-大豆蛋白共混体系热力学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食用与药用价值兼备的食品来源,亚麻籽富含多种营养及矿物元素,可制取亚麻油,亚麻胶等多种产物。亚麻饼粕作为其榨油副产物,内含丰富营养成分,又因其价格低廉而具备极大开发空间。大豆分离蛋白含各类人体必需氨基酸,尤以亚麻饼粕中较少的赖氨酸为主,二者共混体系具有高蛋白含量及均衡的氨基酸组合,在饲料、新型食品研发中有重要价值。挤压组织化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蛋白利用率的技术,可以使亚麻饼粕与大豆蛋白充分混合并形成均匀稳定地新结构,由于挤压机的黑箱加工特性,对不同挤压参数下的产品进行理化特性及微观结构的研究,可以研究共混体系在挤压机腔内结构变化的机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本文通过差式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以及电子扫描显微镜研究了挤压温度、原料含水率、螺杆转速和饼粕-蛋白比例对组织化蛋白产物的热力学特性,晶体结构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是一种有效分析蛋白质结构特性的方法,蛋白质分子的变性具体表现为分子结构从有序变为无序,从折迭态变为伸展态,并伴随着分子内化学键的断裂等,以上过程均存在能量的变化。实验结果可知,通过对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图谱的分析,四项挤压参数均对样品的热变性峰值温度和热变晗有影响,且在挤压温度160o C,含水率40%,螺杆转速14Hz以及20%大豆蛋白比例下表现出最高热稳定性。同时,根据X射线衍射仪的扫描结果,在14Hz转速以及150o C挤压温度时,物料的结晶度较高,表示此时挤压产物具有良好的组织化晶体结构。由微观图像可知,原料中分散的颗粒结构经由挤压机内的高温高压、高剪切力的作用,形成了连续粘弹的"熔融体",呈现有序的组织化结构。(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国际学术年会——分会场2:现代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论文集》期刊2016-10-24)
王伯华,雷颂,彭澎,晏文会[7](2015)在《膨化大豆组织蛋白挤压工艺对其吸水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蛋白成品质量的好坏,尤其是吸水性直接与双螺杆挤压机的工艺操作条件相关。以大豆分离蛋白、谷朊粉、脱脂脱腥大豆蛋白等混合物料为原料,以双螺杆挤压机(FMHE 36-24)为设备,研究了模头温度、液体喂料量、固体喂料量、螺杆转速对产品吸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工艺参数对低水分大豆组织蛋白吸水性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模头温度>液体喂料量>固体喂料量>螺杆转速。生产低水分大豆组织蛋白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模头温度160℃,液体喂料量30%,固体喂料量35 kg/h,螺杆转速350 r/min,此条件下吸水率为432.68%。(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5年24期)
张金闯,魏益民,张波,张玮[8](2015)在《组织化大豆蛋白生产工艺研究与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化大豆蛋白是大豆蛋白加工业中重要产品之一。梳理组织化大豆蛋白生产工艺及其关键技术,可提升产品质量和种类,促进大豆蛋白加工业的稳定发展。本研究整理、阐述组织化大豆蛋白生产工艺,以及涉及的关键技术、质量评价、食品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组织化大豆蛋白具有动物蛋白纤维状结构和咀嚼感,替代动物蛋白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改善膳食结构。蛋白质含量、纤维状结构、持水性、色泽是组织化大豆蛋白的质量要素。挤压组织化大豆蛋白产业目前仍以普通组织化蛋白产品为主,开始规模化生产纤维状结构明显的拉丝蛋白,而高水分组织化蛋白仍停留在试验阶段。(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王净,张光,Tatyana,K.Kalenik,刘琳琳,石彦国[9](2015)在《鱼肉与大豆蛋白复合挤压组织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鱼肉、大豆蛋白为主要原料,通过双螺杆挤压技术将其内部结构进行重新组合。在确定原料比例的基础上,依次研究了物料含水率、喂料速度、螺杆转速及机筒的四区温度对产品组织化程度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对这些变量进行了分析,得出最佳挤压条件为:物料含水率30%、进料速度35 r/min、螺杆转速175 r/min、挤压机五区温度90℃→100℃→110℃→145℃→110℃时,在这种条件下挤出物的组织化程度可达到2.12。(本文来源于《大豆科技》期刊2015年03期)
董萍,吴韬,郑晓杰,王月华,程宏雪[10](2014)在《HACCP体系在大豆组织蛋白生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HACCP体系的原理,对大豆组织蛋白生产加工的各个工艺步骤进行危害分析,并确立了原料验收、挤压膨化、干燥、包装四个关键控制点,通过试验的结果和生产情况建立了各关键点的限制、监控和纠偏措施,从而提高了大豆组织蛋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结果表明:HACCP体系在大豆组织蛋白产品微生物控制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大肠菌群及菌落总数明显降低,没有检出致病菌,产品一次合格率达到97.8%,该体系值得在大豆组织蛋白生产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4年06期)
组织化大豆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究SIF对肌肉生长的影响,我们用6周龄SD雄性大鼠作为实验对象,运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不同浓度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IF)作用下的雄性大鼠肌纤维形态学变化和α-肌动蛋白(α-actin)、肌球蛋白(myosin)及其m RNA表达量的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肌纤维直径极显着高于溶媒对照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α-actin表达量极显着高于溶媒对照组(P<0.01);myosin表达量高剂量组极显着高于溶媒对照组(P<0.01),中剂量组显着高于溶媒对照组(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目的基因α-actin和myosin m RNA的表达量变化与蛋白表达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表明,SIF能够通过促进α-actin和myosin蛋白及m RNA在肌肉中的表达,使雄性大鼠肌纤维增粗。可为大豆异黄酮改善肌肉收缩、促进骨骼肌纤维增粗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验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织化大豆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李民,王婧瑶,段晶,吴莉芳,翟子惠.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对鱼类生长、免疫及肠道组织的影响[J].水产科技情报.2019
[2].唐伊,谭金龙,罗启慧,黄超,刘文涛.大豆异黄酮对大鼠骨骼肌纤维组织形态及肌收缩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8
[3].郑鹏飞,高云,吴金龙,郝晓亮.传统方便面中大豆组织蛋白素食牛肉粒的研制[J].粮食与油脂.2018
[4].段晶,王婧瑶,吴莉芳,瞿子惠,周锴.大豆蛋白源替代鱼粉蛋白对鱼类生长、消化及肠道组织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8
[5].冯建,王萍,何娇娇,娄宇栋,党慧.大豆浓缩蛋白替代鱼粉对大黄鱼幼鱼生长、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肝组织学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7
[6].刘毅,黎斯琴,吴敏,李栋.组织化参数对亚麻饼粕-大豆蛋白共混体系热力学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C].2016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国际学术年会——分会场2:现代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论文集.2016
[7].王伯华,雷颂,彭澎,晏文会.膨化大豆组织蛋白挤压工艺对其吸水性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5
[8].张金闯,魏益民,张波,张玮.组织化大豆蛋白生产工艺研究与应用进展[J].中国粮油学报.2015
[9].王净,张光,Tatyana,K.Kalenik,刘琳琳,石彦国.鱼肉与大豆蛋白复合挤压组织化特性研究[J].大豆科技.2015
[10].董萍,吴韬,郑晓杰,王月华,程宏雪.HACCP体系在大豆组织蛋白生产中的应用[J].大豆科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