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霍译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目的论,《红楼梦》诗词,翻译策略
霍译本论文文献综述
梁金柱,罗嘉[1](2019)在《目的论视角下《红楼梦》诗词杨译本、霍译本的翻译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红楼梦》诗词的翻译中,杨宪益和霍克斯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杨译本偏向于异化策略,霍译本偏向于归化策略。本文根据目的论的叁个基本原则,从译者、委托人、目的语读者等方面分析两种译本的翻译目的,并以实例论证两位译者在《红楼梦》诗词翻译中使用的不同翻译策略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译苑新谭》期刊2019年01期)
杨方林,程玲[2](2019)在《《红楼梦》杨译本与霍译本中医药文化翻译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中医基本原理、病症与诊疗、中药与方剂以及中医养生保健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入手,对比分析杨译本和霍译本中医药文化翻译,发现杨译本和霍译本异大于同。在翻译一些国际上约定俗成的中医术语时,两个译本译法一致,但是对于其他内容的翻译,杨译本偏重于异化的策略,采取直译的方法,力求保留中医文化内涵,但容易造成误读;而霍译本则大多采取归化或"归化+异化"的综合译法,既想保留中医文化的内涵,又兼顾译入语读者的接受程度。(本文来源于《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杨方林,韩桂敏[3](2019)在《《红楼梦》杨译本与霍译本中医方剂英译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红楼梦》杨译本和霍译本中医方剂名称英译的对比研究,发现两位译者在翻译中医方剂名称时有相同点更有差别。由于译者不同的中西文化背景,杨译本偏向于异化策略,以直译为主,以期保留原文的中国文化色彩。霍译本则更偏向归化策略,以意译为主,更多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程度。同时由于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差异,两种译本中的中医方剂翻译均有误译和漏译的现象。(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中旬刊)》期刊2019年04期)
董宁,邓珊珊[4](2019)在《从《红楼梦》霍译本看中医文化图式及其对外传播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以霍译本《红楼梦》为出发点,研究中医文化图式传播策略。试图从文化图式叁种翻译模式角度分析霍译法,总结其在中医翻译传播过程中的应用性价值。(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01期)
张晶晶[5](2018)在《《红楼梦》霍译本中人物对话等效翻译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既要看其以经济和军事为核心的硬实力,也要看其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取得了初步成果,但远不尽人意。《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座丰碑,其文学价值无与伦比,其研究也一直是国内学术界的热点。其中塑造了数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而人物对话占了全书几近一半的篇幅。它在揭露人物性格身份、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人物对话的翻译不仅要传达原文的意义,还要让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类似的感受,以便读者对人物的性格和形象的理解和把握。鉴于此,本文选择对《红楼梦》霍译本中人物对话的等同效果进行研究,旨在从西方译者的角度出发探讨西方读者的接受心理,从而探索出适应当今全球化语境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便为其它中国经典文学和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外译提供借鉴。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中人物对话翻译的研究符合国家文化战略的需求,具有划时代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语域理论为语料分析的理论框架。该理论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重要部分,已被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广泛运用到翻译研究中,成绩斐然。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认为,语域是由叁个变量组成,即:语场,语旨和语式。这叁个变量随着说话场合、人物关系和说话方式的变化而变化,而人物对话则能直接反映这种变化,对人物对话的把握有利于接受者对人物的性格和形象更深层次的理解。基于此,本文将翻译等效论与语域理论相结合,采用对比研究和定性分析的方法,以《红楼梦》原着及霍克斯译本为蓝本,选取其中四个代表人物的对话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过程如下:首先对原文的语域进行分析,得出原文的语域特征和语言功能。其次,对比原文与译文的语域以及语言功能,从词汇,句法两个方面,具体阐述译文的等同效果在接受者,对等,效果叁方面的实现情况,分析霍译本中的得与失。通过具体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等效翻译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它需要译文在语言流畅,内容达旨,意境气氛,艺术魅力等方面与原文一致。霍译本忠实地再现原文的内容和风格,把握了人物心理和态度的微妙变化,再现了人物性格特点和形象,艺术效果得以实现,译文读者能够最大程度上产生与原文读者相似的感受。其次,霍译本在某些方面仍有不足,主要体现在语旨方面。语域叁变量随着说话场合,人物关系和说话方式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很难始终与原文保持一致,进而导致译文接受者在对等和效果方面不能产生与原文接受者相似的感受。最后,本文总结了霍克斯在再现原文语域的过程中,使用了借用、词性转换、视角转变、顺应四个翻译方法,旨在为更好地翻译人物对话提供一些建议,积极推动中国文学以及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文学作品外译的成功关乎到中国文化的外传。而在翻译过程中,等效与否影响着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霍译本中的人物对话等效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探讨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接受心理,从而探索出适应当今全球化语境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为中国其他经典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的外译提供思路,从而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4)
郭薇,谢贶颖[6](2018)在《从汉译外重新审视中国典籍的传播——以《红楼梦》杨、霍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其英译本是文化传播、读者接受研究中的重要着力点。当今世界,中国文化的重要性不容小觑,文化如何走出去的道路上,凸显了中国文化谁来译的问题,翻译的方向极大地影响着文化传播的效果。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兼顾传播效果,也要忠实于原文。中国文化走出首先要求译者要了解、理解、认同中国文化,因此树立本土译者在汉译外的话语权便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城市学刊》期刊2018年02期)
袁平[7](2018)在《霍译本《红楼梦》中文化空缺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楼梦》英译本涉及诸多文化空缺的翻译补偿问题,这些文化空缺包含有隐性文化空缺和显性的文化空缺词。译者敏锐的跨文化意识对文化空缺的弥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文化空缺的视角,分析霍克斯对《红楼梦》中文化空缺的翻译补偿策略及翻译方法,进而探究译者的跨文化意识在译着中的体现与作用,帮助读者从文化空缺的视角更好地鉴赏霍译本,同时为涉及文化空缺的翻译实践和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03期)
彭爱民[8](2018)在《基于汉英平行语料库的翻译语义韵探究——评《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说书套语英译研究——以杨、霍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语义韵这种语言现象是语料库语言学家辛克莱(J.Sinclair)最早发现的,它是一种特殊的词语搭配现象。近年来,语义韵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也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点。一个语言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是会吸引同类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它们之间的语义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一种特定的语义氛围,我们称这种氛围为语义韵。语义韵出现在各种文本之中,如原版文本和翻译文本。目前,学界对语义韵的研究大部分只局限于(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姚琴[9](2017)在《《红楼梦》霍译本中的贾宝玉形象探微——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红楼梦》的程乙本原着与霍译本进行平行语料库的源语/目标语语际对比和分析,考察《红楼梦》的霍译本中有关贾宝玉的人物形象的翻译特征。本研究的观察点和切入点是平行语料库中"Bao-yu's"后续R1位置人物特征词项。本研究的研究工具为ICTCLAS和WORDSMITH 6.0.0。语料库研究表明:霍克斯采用扩展浓缩的篇章,增添额外信息,增添解释语;明确暗含或模糊的信息等方式多维度地显化贾宝玉的形象,为《红楼梦》译本的西方读者勾勒出源文本中那个"俊美高贵""多愁善感""才情横溢""无事忙"且"多病身"的女性化贾宝玉形象。(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7年33期)
姚琴[10](2017)在《《红楼梦》霍译本和杨译本中“凤辣子”的言语形象——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红楼梦》的霍译本与杨译本中王熙凤的语言特征的翻译进行研究,并对比两个译者的翻译风格。本文发现:霍克斯在翻译王熙凤的语言表情时采用在言说词后增添表人物说话时情态特征的词项这种显化翻译策略,再现和凸显原着中王熙凤的形象,而杨宪益夫妇不作此类增添。(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7年33期)
霍译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中医基本原理、病症与诊疗、中药与方剂以及中医养生保健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入手,对比分析杨译本和霍译本中医药文化翻译,发现杨译本和霍译本异大于同。在翻译一些国际上约定俗成的中医术语时,两个译本译法一致,但是对于其他内容的翻译,杨译本偏重于异化的策略,采取直译的方法,力求保留中医文化内涵,但容易造成误读;而霍译本则大多采取归化或"归化+异化"的综合译法,既想保留中医文化的内涵,又兼顾译入语读者的接受程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霍译本论文参考文献
[1].梁金柱,罗嘉.目的论视角下《红楼梦》诗词杨译本、霍译本的翻译策略分析[J].译苑新谭.2019
[2].杨方林,程玲.《红楼梦》杨译本与霍译本中医药文化翻译之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3].杨方林,韩桂敏.《红楼梦》杨译本与霍译本中医方剂英译对比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
[4].董宁,邓珊珊.从《红楼梦》霍译本看中医文化图式及其对外传播策略[J].海外英语.2019
[5].张晶晶.《红楼梦》霍译本中人物对话等效翻译探索[D].江苏科技大学.2018
[6].郭薇,谢贶颖.从汉译外重新审视中国典籍的传播——以《红楼梦》杨、霍译本为例[J].城市学刊.2018
[7].袁平.霍译本《红楼梦》中文化空缺翻译研究[J].名作欣赏.2018
[8].彭爱民.基于汉英平行语料库的翻译语义韵探究——评《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说书套语英译研究——以杨、霍译本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8
[9].姚琴.《红楼梦》霍译本中的贾宝玉形象探微——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名作欣赏.2017
[10].姚琴.《红楼梦》霍译本和杨译本中“凤辣子”的言语形象——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翻译研究[J].名作欣赏.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