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如何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侯玉琴

摘要: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间接经验,轻直接经验;重知识的中间过程,轻知识的来源与应用等问题。而学具的使用正是针对以上问题,试图以此为切入点,达到转变观念的目的,从而使教师们能利用学具去创新、去完善、去丰富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数学课;学具的利用;能力的培养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教学手段逐渐普及,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为核心,教具、学具、课件、投影、幻灯、录像等各种教学媒体进入课堂,改变了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突破了课堂教学经验层次的传统教学方法,使课堂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学具做为课堂教学重要的教学媒体,它有其他教学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学具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因此,如何利用数学学具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行探讨很有必要。

一、数学课堂教学呼唤改革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数学课堂教学,经拨乱反正,继承建国以来的经验,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人们普遍认同的有五方面的问题:1.课堂教学多由教师做主,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不同程度的受到限制。2.课堂教学的内容多由教材单一渠道获得,虽有教具、学具,但大多流于形式,忽视了学生主动操作能力的培养。3.课堂教学以接受式为主,缺乏学生的独立探究、发现、研讨和应用。4.课堂教学要求划一,步调统一,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5.考试频繁,大量布置家庭作业,而且都是纯理论性的、抽象思维占优势的“题海战术”。

二、使用数学学具是培养各种能力的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增强我国在21世纪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本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整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即,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懂得知识的价值,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说到具体的就是,当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时,如果问到教师幼稚的甚至荒诞的问题时,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应对?怎么处理?笔者认为有两种方法:

其一:正如六十年代最有名的创造力大师托马斯所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告诉答案,要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沮丧和遇到困难的困惑。”其二:教师要给孩子以鼓励,要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给孩子一个眼神儿、一个微笑、一个拍拍肩膀的激励、一些积极的评价等。这些评价最简单,但却特有效,孩子也喜欢。其实,教师对孩子的态度不同,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式方法、投入的程度就不同。所以,我们教师要创造环境,多给孩子一些鼓励、一些自信,同时多给一些尝试失败的机会,因为谁也是在失败中长大的。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一年级百以内“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基本上就是让学生利用学具先自己操作,然后同桌合作交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引导、促进、点拨,关键时补充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的。如:23-7,个位不够减怎么办?让学生用学具两捆小棒(每捆10根)和3根小棒进行操作,结果学生得出三种方法:1.将两捆中的一捆打开,变成10根从中拿出7根,得16根。2.先把3根去掉,再去掉4根,得16根。3.从13根中去掉7根剩6根,再加一捆,得一捆6根。随后教师让学生把刚才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用语言进行表述,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不能一下子说清楚操作过程,这时教师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在与他人交流中获益。也就是说,通过动手操作学具可以创设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觉进行合作交流,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使学生通过动手感知数学价值。

三、小学数学学具的作用

众所周知,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因此,我们要树立全新观念,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着想,尽可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技能是一种内部操作活动,它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外部物质活动向内部心理活动的转化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学具,规范的指导学生操作,能够动态地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发学生对深层面的思考,对认知结构的形成起着促进和桥梁作用。所以,我们应该站在为了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去实施教学。即积极的、恰当的使用学具。

1.使用学具能让学生懂得知识的真正价值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把孩子带进课堂,不光是让他们获得一些知识,而是要使他们变得更聪明。”也就是说,真正有价值的课堂教学,并不是关注学生死记硬背了多少知识,而是看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是否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等。

学具,对形象思维占优势、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小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但是,小学生的特点又爱玩、爱动,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把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考虑周详,恰当的安排好使用学具的机会和时间,为动手操作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懂得知识的真正价值。

2.学具能为学生提供操作条件

高度的抽象性是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学生的认识需要在感性材料的辅助下进行,而学具就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知识的感性材料。例如:学生学习各种几何图形时,可以让学生用学具观察、动手摸、动口说、思考与联想等,进而使学生获得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的内容不同,还可以动手量一量、摆一摆、拼一拼等。

恰当的使用学具,能较好地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具体形象性这一对矛盾,为学生学好数学提供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学生喜欢动手操作,他们饶有兴致,兴趣是人们做事的一种驱动力,人们对感兴趣的事做起来是爱不释手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时,学习效果是最佳的,再加上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而学具能使他们多种感官并用,也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延长集中注意的时间,进而强化他们的注意力。

3.学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6至12岁的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对新奇的、具体的事物感兴趣,善于记忆具体的事物,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运用学具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让学生带着一种激情或主动积极的情绪进行学习。

例如:学生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让学生对已经沿半径分成16等份的圆的学具进行操作,看看能拼成学过的什么图形的近似图形,教师可视学生情况指导,让学生自己试拼后再进行同桌交流,在学生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近似的长方形的情况下,再引导学生找出各部分之间的对应关系。实验发现,拼成的图形的斜边正好是圆的半径,上下两条边正好是圆的周长。这样,借助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因为小学生好奇心强、乐于模仿,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景、创造条件,让学生多使用学具,投其所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而形成良好的、牢靠的认知结构。

4.学具能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是思维的外壳,语言能直接反应思维的成果和水平。学具能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述的材料,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概括,伴随着使用学具进行说理和表述,对操作的过程进行复述整理,通过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象加工,进而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5.学具能让学生增强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对于现代人解决生活及工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运用学具,能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交流、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例如: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可让学生用“活动角”学具做一个角,让学会观察这个角的形成过程:把一个边固定,转动另一个边就得到一个角,并且角有大有小,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然后再出示两个相同的角,但边的长短不同,让学生观察并猜测两个角的大小。由于学生在观察中产生错觉,所以学生容易得出“边长的角大,边短的角小”,此时可让学生合作用同一个角去测量,或将两角放在一起比较,由他们合作完成,方能得出正确结论,即“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既能正确认识自己,也能正确认识别人;既能正确评价自己,又能正确评价别人,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在群体活动中的个体作用,懂得群体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还要研究学生,要解决“为什么自主地学、自主的学什么、怎么自主地学”。这样才能以学具为载体,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教师进修学校

邮政编码:041000

标签:;  ;  ;  

如何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