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人体免疫缺损病毒(HIV)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所产生的各种社会现象正如它们在生物和医学界一样,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自从科学家给HIV和AIDS定义以来,人们之间对此而产生的恐惧、否定、耻辱以及歧视是十分明显的。不幸的是,目前为止还难以找到可以治疗HIV的药品。而同时,艾滋病感染病例却在不断的上升之中。只要稍微留意观察一下,中国和尼日利亚的艾滋病情况是相当不容乐观的,尤其是那些文化教育普及程度较低和对艾滋病认识较少的地区。此外,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的性行为在上述地区的人们之间是相当普遍的。然而让人遗憾的是,艾滋病的学校教育在上述两个国家由于一系列的原因而被人所不耻。要铭记这一点,艾滋病信息的宣传要考虑到以下几点: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战胜对艾滋病的耻辱感和歧视呢?怎样才能改变年青人对待艾滋病的行为方式?怎样才能使年青人采取安全的措施以减少艾滋病的感染?上述问题推动了如何在一个没有压力和恐惧的环境下使用教育方法来解决艾滋病信息的宣传。模拟游戏,它运用了教育学以及其他可能的教学方式,由于它的各种优点,所以被用作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手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模拟游戏因此而被发明了,通过大学学生的参与我们可以看出它在解决上述问题上是比较成功的(后面将以详细的数据加以说明)。这项研究运用的理论主要是:皮亚杰关于发展变化的社会互动,米德发展自尊的同侪互动,社会认知理论,自我赋予和行为改变的方法,这项研究使用了两组学生,分别是参与人群和非参与人群,这项研究旨在说明通过这个游戏能否使参与者对艾滋病的认识比非参与者有较大的提高。另外,这项研究的另一个焦点问题是:对于参与人群而言,他们对艾滋病的认识能有多大的提高。这项研究数据的收集主要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的问卷调查。数据的收集分三阶段完成的:游戏前,游戏后以及游戏后三个月。本项研究的定量数据分据主要采用于SPSS软件分析方法。对于定性数据分析主要是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分类分析和使用表格对最频繁的问题进行排序来分析研究。共有720名学生(360名男生,360名女生)参与了这次研究,其中来自中国和尼日利亚的学生各占一半。四所大学参与了这次研究(中国2所,尼日利亚2所),通过调查婚姻状况栏,表明他们中的大多数(中国95%,尼日利亚90%)是单身,同时这些参与者的平均年龄是21岁。然而在这些参与者当中,不信仰任何宗教的中国人占95%,来自尼日利亚的参与者中65%信仰基督教35%信仰伊斯兰教。同时调查还表明在中国和尼日利亚了解艾滋病的主要渠道是通过大众传媒而不是老师或父母。比如说,在中国,电视和报纸在艾滋病信息的宣传上占50%而父母(10%),朋友(25%),老师(20%)以及当地政府的公益活动(5%)。在尼日利亚,调查表明:大众传媒(45%),父母(10%),朋友(20%),老师(15%),地方政府的公益活动(5%)以及宗教(15%)。与此同时,调查还表明中国的参与者接受艾滋病知识主要是在校外(55%),而尼日利亚的参与人中接受艾滋病信息渠道的人数比例校内、校外是一样的,都是50%。经调查发现,中国的参与者中58.9%的男性(106人)、52.8%的女性(95人)有过性经历。对于尼日利亚的参与者来说,结果表明60%的男性(108人)、59.4%的女性(107人)有过性经历。这些参与者当中,在性生活中不采取任何安全措施(如:避孕套)的人数较多。但是诸如口交、肛交或混用针头的人较少。同时,逾半数的参与者不知道他们身边有哪些人患有艾滋病。其中尼日利亚的参与者中知道他们身边患有艾滋病的人数要比中国的参与者人数要多。在游戏前阶段,参与者和非参与者对艾滋病的了解程度都大约只有50%左右。而游戏前的结果表明参与者和非参与者对艾滋的认知度在中国和尼日利亚都要低于45%。研究进一步表明对艾滋病的认识度在游戏前阶段参与者与非参与者的区别只有很小一点。游戏后的测试显示了参与群体在对HIV/AIDS的认识上比非参与群体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中国,这个结果是男性84.7%,女性84.6%。在尼日利亚,男性是86.3%,女性85.9%。然而,对于那些非参与群体来说,这个结果表明在中国对于HIV/AIDS的认识要比尼日利亚要高一些,分别是49.6%和47.1%。游戏后参与群体认知程度的提高:中国:男性84.7%,女性参与群体略高,为88.9%。在尼日利亚,男性为86.3%,女性为92.4%。结果对于中国的非参与群体是39.5%,而尼日利亚则要高一些是44.5%。经过做游戏,参与者与非参与者在关于艾滋病方面的认识是很不同的。虽然游戏后参与者对艾滋病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把中国的参与者与尼日利亚的参与者相比,其区别是很小的。另外结果还表明对艾滋病的认识与性别无关。参与群体在游戏后表示将来要避免危险行为比如说在没有采取安全措施的情况下性交,对男/女朋友或伴侣不忠诚,共用一个针头注射等。这项研究还表明了这个游戏加强了人们对于一些良好行为的认识。比如说:保持贞操,对伴侣忠诚以及尽量避免那些易于引起HIV传染的各种行为。生命游戏同时还减少了参与群体对于艾滋病的耻辱感。3个月后的调查表明其中的部分参与者,他们能同那些艾滋病患者相处得较好。生命游戏还能帮助参与者提高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关于HIV/AIDS方面的新概念不断地在游戏中被参与者所接受,另外它还能为中国的参与者提供一个锻炼英语口语的机会。参与者都表示该游戏很刺激、有趣和有教育意义,且能让他们在一个没有恐惧的环境下了解到关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三个月后的定性分析问卷旨在了解参与者对于本项游戏的事后评价。下面是一些参与者对本游戏的看法:(中国)这是我第一次通过生命游戏来讨论和学习HIV/AIDS,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相当愉快的经历。生命游戏:它不仅有趣而且使我认识到我应该对自己和对别人负责任;我很喜欢这个游戏,我真切地希望能有机会再次和同伴一起做这个生命游戏;这个经历让我更加珍惜我的生命。十分感谢!(一些选自尼日利亚的看法)在游戏中和同伴的讨论交流,促使我非常想去看望那些患有艾滋病的患者,这个游戏让我对我的爱人更加的忠诚和爱她;参与这个游戏让我第一次和同学(尤其是男生)如此自由地交流艾滋的相关知识;通过玩这个游戏,我对自己有了一个很大的反思,改变了我过去认为学习高于一切的偏见;借此机会,我真心地感谢你发明了这个游戏以及给了我改变生活的机会;通过这个有趣的游戏来了解更多关于HIV/AIDS的信息是一件多么有趣和激动人心的事啊!非常感谢!
论文目录
DEDICATIONAcknowledgementsList of AbbreviationsList of TablesList of FigutesAbstract摘要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1 Background to the Study1.2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2.1 Challenges of HIV/AIDS in China1.2.2 Efforts in combating HIV/AIDS in China1.2.3 Young people and HIV/AIDS in China1.2.4 Efforts through Educ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IV/AIDS in China1.2.5 Challenges of HIV/AIDS Prevention Education in China1.3 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1.3.1 Challenges of HIV/AIDS1.3.2 Efforts in combating HIV/AIDS in Nigeria1.3.3 Young People and HIV/AIDS in Nigeria1.3.4 Efforts at controlling HIV/AIDS through Prevention Education in Nigeria1.3.5 Problems militating against HIV/AIDS prevention education programmes in Nigeria1.4 Statement of the Problems1.5 Justification of using China and Nigeria as research field for the study1.6 Goal and Objectives of the Research1.7 Research Questions1.8 Research Hypotheses1.9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1.10 Theoretical FrameworkChapter Two Review of Related Literature2.1 The Concepts of Play and Simulation Game2.2 Learning Domains and Simulation Game2.2.1 Bloom's Taxonomy of the Cognitive Domain2.2.2 Krathwohl's Taxonomy of Affective Domain2.2.3 Simpson's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in the Psychomotor Domain2.3 Characteristics of Learners and Simulation Games2.4 Advantages of Simulation Games to Learners2.5 Primary Prevention2.6 Setting for Primary Prevention2.7 Health Promotion2.7.1 History of Health Promotion2.7.2 Health Promotion Evaluation2.8 Stigmatization and HIV/AIDS2.9 Risk Behaviour2.9.1 Risk Perceptions2.9.2 Risk and Culture2.10 Risk Behaviour and HIV/AIDS2.11 Attitude Change and Simulation Game2.11.1 Attitude Change2.11.2 Change in the Cognitive Component:2.11.3 Change in the Affective Component2.11.4 Change in the Behavioural Component2.11.5 Simulation Games and Attitude Change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2.12 Advantages of Education by Simulation Games in the Combat Against HIV/AIDS2.13 ConclusionChapter Three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Procedure3.1 Experimental Design-The Game3.2 Research Areas3.3 Sampling Procedure3.4 Experimental Setting3.5 Experimental Procedures3.6 Design of the InstrumentChapter Four Data Analysis4.1 Section A:Background Data on the Participants4.2 Section B:Quantitative Data4.2.1 Risk Behaviour4.2.2 Knowledge on HIV/AIDS(Pre-Game)4.2.3 Perception of HIV/AIDS(Pre-Game)4.2.4 Knowledge of HIV/AIDS(Post-Game)4.2.5 Perception on HIV/AIDS(Post-Game)4.3 SECTION C:Qualitative Data4.3.1 Experimental Group4.3.2 Follow up after Three Months4.3.3 Control Group4.3.4 Three Months Follow UpChapter Five Discussion,Summary and Conclusion5.1 Discussion5.1.1 Knowing and Learning about HIV/AIDS5.1.2 Risk Behaviours5.1.3 Knowledge on HIV/AIDS5.1.4 Perception on HIV/AIDS5.1.5 Evaluation of the Game5.2 Summary of Major Findings5.3 Conclusions5.4 Recommendation5.5 Further ResearchReferencesAppendix A Map of ChinaAppendix B Map of NigeriaAppendix C The Life GameAppendix D Consent FormAppendix E QuestionnaireAppendix F QuestionnaireAppendix G QuestionnaireAppendix H Questionnaire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模拟游戏论文; 大学学生论文; 健康促进论文; 发展中国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