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第二代环境法的形成与发展

论我国第二代环境法的形成与发展

论文摘要

各国在解决环境问题,尤其是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所出现的环境问题时,为满足自身需要,制定出了第一代环境法。这一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工业污染和因过度开发利用而导致的环境退化。第一代环境法在环境问题爆发初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内容远非完善。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环境问题未能得到根本遏制,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涌现。第一代环境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第二代环境法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出现的。第二代环境法在对传统发展观进行反思的基础上,针对第一代环境法的局限性,作出了回应和改善。通过更新价值观念,促进传统发展模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变,来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第二代环境法是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下演化而来,由政府推进,地方试点,并广泛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在法律功能上,追求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共生共赢;在规制范围上,从末端控制拓展到全过程治理;在法律内容上,不再限于单一媒介或者污染因子,而是基于生态环境的系统管理;在管理手段上,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多元主体的参与。第二代环境法的法律规范中,出现了大量的激励型法和政策型法;管制型法的重心也从传统的企业责任转向政府责任。第二代环境法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也受到行政体制和司法救济等因素的制约。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国际地位的差异性,我国应当坚持环境法体系的开放性与独立性。同时,还要深化环境法的倾斜保护功能,以协调区域发展和环境利益,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达致环境正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第二代环境法的概念与特征
  • 第一节 第二代环境法的概念
  • 一、“代”的含义及其运用
  • 二、第二代环境法的概念探讨
  • 第二节 第二代环境法的基本特征
  • 一、法律价值观的转变
  • 二、方法论的更新
  • 三、保护对象范围的扩张
  • 第二章 我国第二代环境法的演进
  • 第一节 功能进化:从利益互抑到利益共赢
  • 一、环境法的利益调整功能
  • 二、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
  • 三、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
  • 第二节 范围拓展:从末端控制到全过程治理
  • 一、末端控制及其不足
  • 二、全过程治理的内容
  • 三、全过程治理的制度示例
  • 第三节 内容整合:从因子管控到系统管理
  • 一、因子管控的过度简化
  • 二、系统管理的方法及优势
  • 三、系统管理的法制与实践
  • 第四节 手段灵活:从行政管制到多元治理
  • 一、行政管制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 二、经济刺激手段的引入
  • 三、公众参与及信息工具的应用
  • 第三章 我国第二代环境法的规范变迁
  • 第一节 激励型法的涌现
  • 一、激励型法的含义与特征
  • 二、激励型法的大量出现
  • 第二节 政策型法的突显
  • 一、对政策型法的再认识
  • 二、政策型法的作用发挥
  • 第三节 管制型法的转变
  • 一、传统管制型法的特点与目的
  • 二、管制型法的新发展
  • 第四章 我国第二代环境法的形成机理
  • 第一节 我国第二代环境法形成的社会背景
  • 一、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
  • 二、资源状况与环境问题
  • 三、全球环境与国际会议
  • 第二节 我国第二代环境法形成的原因
  • 一、社会结构的变迁与社会矛盾的凸显
  • 二、国际义务与国际承诺的现实要求
  • 三、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
  • 第三节 我国第二代环境法形成的路径
  • 一、建构理性
  • 二、法律供给
  • 三、政府推进
  • 第五章 我国第二代环境法的有效性分析
  • 第一节 我国第二代环境法的实施效果
  • 一、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 二、生态保护全面加强
  • 三、环境执法逐步增强
  • 四、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我国第二代环境法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 一、知识信息的高度依赖
  • 二、法制结构的先天不足
  • 三、地方政府的利益选择
  • 四、司法救济的初步探索
  • 第六章 我国第二代环境法的未来图景
  • 第一节 环境利益的合理分配
  • 一、环境正义的要求
  • 二、区域环境利益的协调
  • 三、弱势群体环境权益的救济
  • 第二节 全球结构下的中国第二代环境法
  • 一、制度选择中的国家角色
  • 二、全球化时代中国所处的地位
  • 三、中国第二代环境法的发展要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论我国第二代环境法的形成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